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许昌1999—2008年10年的气象资料和吸浆虫资料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许昌地区10年内吸浆虫的各个生育期:化蛹开始期、化蛹盛期、成虫开始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吸浆虫气象预测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许昌小麦吸浆虫关键发育期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水分;吸浆虫越冬基数的大小,与上年冬(12月至次年1月)热量条件、9月平均最低气温和5月上旬降水量有关,低温限制吸浆虫越冬数量,降水多增加越冬基数,9月平均最低气温是预警越冬基数的首选因子;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均气温是发生面积前期和后期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的重要害虫能够成灾,内在条件在于其生活隐蔽、幼虫滞育与多态性、潜伏土壤中隔年或多年羽化、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具r型与k型生态对策的优势特性。小麦作为承灾体,对麦红吸浆虫的危害有一系列防御机制,表现出不选择性、机械抗性、生化抗性等多层次的综合抗性。种植感虫小麦品种,抽穗期与吸浆虫的羽化高峰期相吻合,是出现灾害的基本条件。在半湿润和干旱地区,小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地势、土壤、温度、降雨、光照、风、天敌,以及农业生产措施如水利工程与灌溉、品种更换、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施用农药、施肥、播期等田间管理措施与水平,对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暴发成灾有交互影响作用。小麦品种的抗性程度、保持土壤湿度的灌溉条件与雨量、种植制度及农田农药的施用情况是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成灾的关键因子,新灌区对麦红吸浆虫的灾害应特别引起注意。麦红吸浆虫灾害发生的过程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暴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7个阶段。根据灾害出现各阶段的特征,提出了控制策略与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7年度许昌小麦发育期间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与相关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评述在气象条件下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病虫害的消长与气象因子变化关系和规律,从中揭示气象条件在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通过气象因子建立有效的小麦虫害预报模式,并提出相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正定县植保站近10a(2000~2009年)剥穗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正定县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气象条件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与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有关,表现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越低、空气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短,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越重;反之,则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方法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是秋季虫口密度和当年6月份的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洮小麦吸浆虫的长期预报模式,提出了洮河沿岸川水区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曾经是青海省小麦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在青海省均有发生,并且经常混合发生,在乐都区、循化县、化隆县、平安区、西宁市郊、共和县、同德县、兴海县、门源县及黄南州小麦种植区常年发生。青海省小麦吸浆虫常年发生地区的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温度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重要因子;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对当年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次重要因子。冬季降水量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冬季干旱,春、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小是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措施,试验、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培育、引进、试验、推广抗小麦吸浆虫的小麦品种,结合化学防治措施是防控小麦吸浆虫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董超 《河南农业》2018,(34):30-3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近年来,舞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度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害舞阳县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约2mm,蛹橘红色.幼虫3个龄期,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食麦浆为主.研究表明,3头幼虫就可以将1粒小麦浆液吸食干净.吸浆虫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老熟幼虫可以在地下常年存活,发生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小麦生产中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多数地区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建议汇总如下:一、存在问题1、为害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近几年,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发现晚,发现时小麦吸浆虫已经成灾,造成小麦减产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个体小,一般在植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害虫,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造成严重损失。在描述小麦吸浆虫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暴发条件等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害虫,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造成严重损失.在描述小麦吸浆虫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暴发条件等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昱  曲静  赵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68-3270
根据2001~ 2011年西安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总发生面积,选取对应年有关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关键气象因子,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西安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建立了简单易行,适于基层推广使用的模糊数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且历史拟合率极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反映作物与干旱的相互关系,人为再现干旱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选择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对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在区域上进行适应性进行分析、检验的基础上,然后利用区域作物模型实现干旱灾害对作物影响定量分析和动态评估.以减产率和气象条件作为灾害严重程度划分的标准,利用数值模拟试验,确定导致减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量值,对研究区干旱灾害进行影响评估,包括典型灾害年份影响评估和年代际灾害影响评估,并给出了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3.
马耀 《北京农业》2012,(15):86-87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1996年以来总体发生较轻,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从气象条件入手,结合吸浆虫的习性,分析影响吸浆虫发生的关键气象要素,并提出进行科学防治的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4.
冀鲁豫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方法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冬小麦年生育期降水量平均值加减若干倍样本方差的方法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在以气象产量减产率大于等于3%为标准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的基础上,计算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分析了冀鲁豫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的频率分布规律。根据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区域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有灌溉条件下的冀鲁豫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技术方法,以旱年平均减产率、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等因子为指标,采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叠加分析功能,对冀鲁豫冬麦区干旱灾害造成的冬小麦减产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实现了不同气候年景下和不同风险区冬小麦减产情况的风险评估,给出了冬小麦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在考虑灌溉能力的情况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唐山、廊坊、衡水、沧州地区,山东省德州、济南、莱芜、东营地区,河南省洛阳、济源、焦作、安阳地区。该区冬小麦以冬春连旱为主,防御冬旱最主要的措施是适时浇好冻水;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地区,河北省衡水、保定邢台部分地区,山东省日照、枣庄、威海地区,河南省郑州、焦作、濮阳、鹤壁地区。该区以春旱为主,防御冬小麦春旱的措施包括培育冬前壮苗,合理灌溉,确保关键期需水,起身后松土,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等;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保定、邢台局部地区,石家庄、邯郸大部分地区,山东省潍坊、青岛、烟台、临沂、菏泽、济宁地区,河南省东南大部分地区。该区灌溉条件较好,减灾措施应以节水灌溉为主,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引进滴灌和喷灌节水技术。还可以采用小水勤灌的方式减少旱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冀鲁豫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宗  张超  赵春雷  刘晶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58-4161,4164
分别以冬小麦年生育期降水量平均值加减若干倍样本方差的方法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在以气象产量减产率大于等于3%为标准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的基础上,计算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分析了冀鲁豫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的频率分布规律。根据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区域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有灌溉条件下的冀鲁豫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技术方法,以旱年平均减产率、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等因子为指标,采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叠加分析功能,对冀鲁豫冬麦区干旱灾害造成的冬小麦减产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实现了不同气候年景下和不同风险区冬小麦减产情况的风险评估,给出了冬小麦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姚清仿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52-54,89
运用贵州省1998—2017年水灾、旱灾、风雹、冷冻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及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数据,使用曲线拟合分析了贵州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同时,基于灰色关联度研究了4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对稻谷、小麦、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大小排序为:干旱>水灾>风雹>冷冻。4种气象灾害对贵州整个粮食单产的影响排序为:旱灾>风雹、冷冻>水灾。4种气象灾害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影响排序为:风雹>水灾>旱灾>冷冻。针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农作物,同一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作物病虫害预测机理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作物病虫害防治普遍存在乱用农药等防治方法不当的情况,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有效的病虫害预测是提高作物植保综合防控水平的关键。综述了作物病虫害预测机理与方法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在预测机理方面,分析了包括气候背景、气象因子、病虫原分布、寄主状况以及种植模式等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机制,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海温、厄尔尼诺、大气环流等气候背景对病虫害的指示作用,以及温度、降雨、湿度、风、光照等气象因子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侵染速度、传播及分布的影响。在预测模型方面,对病虫害预测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分静态模型、时序动态模型和空间传播模型等类型介绍了模型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概率、严重程度、扩散方向、流行趋势等方面的预测方法。最后,对作物病虫害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数据、分析方法、尺度、研究和应用模式等方面对后续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东省菏泽市当前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麦田春季管理应按照"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9.
小麦冬前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小麦冬前气象条件对冬后冻害程度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气象试验和统计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样气象条件下,不同品种冻害影响程度不一样,差异较大。冬前的温、光、水等气象条件都与冬后的冻害程度相关显著,尤其是出苗到越冬期间更明显。10月20日~11月4日播种,穗粒结构相对随播种期变化波动较小,产量较高。[结论]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的小麦常年播种期安排在10月20日~11月4日,以适当迟播为宜;加强灾害影响和救灾措施研究,在栽培管理上做到适期播种,施足基肥和苗肥,培育壮苗越冬,做好以施好腊肥为主的冬季田间管理工作,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减轻灾害影响的程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冬小麦的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冬小麦的耕种面积也不断增大。因此,对冬小麦的种植管理、病虫的防治,已成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我国种植冬小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