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种子活力及其与脱氢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探讨小麦种子活力与脱氢酶活性的相关性,为小麦种子活力的检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分别采用室温密闭和低温密闭贮藏8个月,通过幼苗生长、模拟田间出苗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来测定贮藏前后小麦种子的活力,并进行各活力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系)种子的耐藏性存在差异,低温密闭贮藏有利于保持种子活力 贮藏前后小麦种子的脱氢酶活性与活力指数、模拟田间出苗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浸泡液电导率、绝对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均存在负相关。[结论]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衡量小麦种子活力的较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糯小麦及部分Waxy蛋白亚基缺失类型小麦种子为材料,采用发芽生理法测定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种子活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活力指数来表示品种之间种子活力时,糯小麦品系种子具有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工加速老化的3个小麦品种种子为材料,测定20℃恒温条件下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对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有较大差异的小麦种子浸泡24 h后的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电导法可作为快速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作物种子中ATP(腺核苷三磷酸)含量的高低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以及种子活力与产量的关系都已有报道。种子中ATP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播种高活力的作物种子能获得高产。影响作物种子活力的因素很多,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有种子自身内部不同结构及所组成的物质不同造成的影响,而作物种子中ATP含量的高低,对种子活力影响较大。以前的报道多数是用同一作物品种不同处理进行的试验,本文是采用大豆品种间有性杂交,对亲本及后代材料种子中的ATP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氮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活力的影响,找出最佳施肥量,试验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收获不同施氮量下的种子进行标准发芽试验,并测定了产出种子的发芽情况、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纯氮施用量为154、220 kg/hm2时小麦产量和产出小麦种子活力指数最高,适宜高活力小麦种子生产;在不施氮下,种子的产量和活力指数均最低,种子含水量高,发芽速率最快,说明不施氮产出的种子质地变得松散,在发芽时更容易吸收水分,从而加快发芽进程。在各施氮水平下,种子萌发指数变化不大。种子蛋白质绝对含量与幼苗干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参数与种子内含物的关系,以期为高活力种子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以109个贵州地方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贵州遵义、凯里两个不同试验点,比较不同地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活力及种子内含物的差异,分析种子活力指标参数与种子内含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品种间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品种间种子活力指数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0%以上;(2)不同地点对种子活力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凯里试验点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遵义试验点;(3)种子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活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常规稻制种过程中,除了选用良好的品种和适宜制种地点外,应尽量减少氮肥的施用以降低种子蛋白质含量,提高种子活力,保障种子质量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h时的种子中,发芽5~6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玉米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增高,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高活力种子的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 h时的种子中,发芽5~6 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玉米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增高,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高活力种子的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成熟度与其种子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成熟度和品种 (系 )的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 :种子活力能反映不同成熟度的小麦种子及其品种 (系 )间的生理差异。活力在成熟期达到高峰。活力指数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 ( y =1 88.1 77- 0 .2 75x ,r=- 0 .91 1 8 )。活力指数与Tz法测定的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 y =0 .42 5+ 0 .0 0 0 8x ,r=0 .90 91 )  相似文献   

10.
电导率法早期检测玉米和小麦种子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稳定有效的电导率早期测定时间,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农大86’,‘农大87’和‘农大364’)和2个小麦品种(‘济麦22’和‘周麦18’)种子为材料,通过加速老化得到16个不同活力梯度的种子,分析不同浸种时间电导率值与种子活力梯度的相关性。并利用45个玉米品种及50个小麦品种种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活力梯度的玉米和小麦种子浸种4、8、12、16、20和24h的电导率值均与发芽势、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SVI)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农大364’浸种4h的电导率值与SVI相关系数达-0.883。45个玉米品种浸种4h电导率值与发芽势、发芽率和SV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4~0.5;50个小麦品种浸种8h电导率值仅与SVI呈显著负相关。浸种4h后回干的玉米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SVI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基于电导率的种子活力测定时间在玉米中可以缩短到4h,在小麦中能否稳定缩短到8h还需继续验证。  相似文献   

11.
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性状变异及遗传参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品质遗传变异规律,对浙江省22个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种子园,连续4 a采种、取样和测定,系统地分析了种子千粒质量、涩籽率、发芽率、发芽指数、芽苗长度和活力指数等6项品质性状的变异、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数表型变异与遗传变异均最大,涩籽率变异次之,芽苗长度变异最小.种子千粒质量遗传力最大,涩籽率次之,其后依次为芽苗长度、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千粒质量与各性状具有轻度和中度的遗传相关关系,涩籽率在遗传上除与千粒质量呈轻度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没有相关关系,发芽率与发芽指数以及发芽指数、芽苗长度与活力指数遗传相关紧密.表4参12  相似文献   

12.
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皖玉10号、安甜3号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砂基质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砂引发处理均能明显提高甜玉米种子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芽长、苗鲜重、苗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减少种子的平均发芽日数,同时,明显提高低温处理试验的芽鲜重、芽干重和简化活力指数.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电导率的影响,两个品种的表现不同,皖玉10号的电导率与活力指数、模拟田间出苗率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安甜3号种子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砂引发基质的最适水分含量均为7.4%.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长江流域不同基因型油菜品种的萌发出苗特性,选取了23个来自长江中、上游种植区域不同基因型油菜品种,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了种子萌发出苗试验,并对其主要表征萌发出苗特性的14个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在23个不同基因型油菜品种中,隶属函数分析综合排名在前的中双11号和油研10号油菜萌发出苗时的幼苗活力指数、根长、幼苗茎干鲜重最大;综合排名靠后的金皇后和荣华油6号,其幼苗的茎干重和千粒重最小。平均隶属度0.52的7个品种依次为中双11号、中油589、亮油9号、油研10号、油研50、志远油8号和秦油6号,这些品种在萌发出苗时幼苗的活力指数、根长、幼苗茎干鲜重和千粒重等参数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油菜轻简化直播种植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麦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选取不同成熟度的P13-3和甘啤4号大麦种子,恒温发芽试验测定电导率。发芽前测定不同成熟度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和含水量等物理指标,发芽过程中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幼苗根长、幼苗鲜重和幼苗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两个大麦品种种子均为先增长,后增宽,最后增厚;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含水量和电导率差异显著,含水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并趋于平稳的趋势;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幼苗干重外,其余活力指标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论】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千粒干重、电导率、幼苗鲜重、苗长和根长可作为检验种子活力的参考指标。P13-3种子在开花后36~42 d,甘啤4号种子在开花后30 d活力相关指标较好,幼苗质量较好,为适宜收获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0个陆地棉品种(系)种子活力、棉苗素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种子活力因品种而异。种子活力愈高的种子,棉苗素质愈好,两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活力较发芽率与棉苗素质有更密切的关系,无论棉花育种或大田栽培,重视对棉子活力的选择与培育,有助于培育壮苗,对促进棉花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耐盐大豆品种,针对大庆地区土壤特点,选用垦丰10号和安达农家种2个大豆品种,用不同浓度的NaHCO。进行盐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幼苗根系活力、根系体积和种子活力逐渐降低,而干重随盐浓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这说明不同土壤舍盐量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2个品种除了根系活力没有显著差异外,垦丰10号在幼苗根系体积、幼苗干重和种子活力上都显著高于安达农家种,说明不同品种的耐盐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子发芽特性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农大108和鲁单981两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不同玉米品种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苗高、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在17.5~27.5℃范围内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出现下降趋势;在水分等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不同玉米品种萌发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略有不同,对于同一品种,低温影响种子的萌发进程,延缓种子出苗,特别是低活力的种子。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低活力的种子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宜的播期。  相似文献   

18.
生姜种质资源田间性状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9个生姜品种的出苗期、长势、整齐度等进行了田间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7个品种出苗较早,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4周,3个品种出苗较晚,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6周;出苗整齐度表现集中的有16个品种,不集中的有11个品种;长势强的品种有7个,占10%,长势中等的品种有41个,占60%;苗高整齐的共22个,占32%,中等的共24个,占35%。通过10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分别是长势、苗高整齐度、株高、株幅、分支数和主茎粗。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大田条件下对6个冬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根系活力(0-20cm耕层)的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小麦品种(系)的根系活力变化总趋势相似,但不同的品种(系)间存在差异,华麦9号、21015、鄂恩1号、华麦8号等4个品种(系)根系活力在拔节期增至最大值,而鄂麦12号、9214等2个品种(系)在孕穗期达最大值。小麦整个生育期内的根系活力的平均值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并不相同,分蘖期根系活力对单株成穗数影响较大,孕穗期根系活力对穗粒数影响较大,千粒重受拔节期根系活力影响较大,穗粒重受分蘖期、灌浆期根系活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种子活力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2 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和常规种为材料 ,研究种子活力和产量关系。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品种种子活力间、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 ,第 1主成分特征根λ1 =4.12 2 1,贡献率为 68.70 2 0 %,为发芽率因子 ;第 2主成分特征根λ2 =1.1663 ,贡献率为 19.43 82 %,为幼苗干重因子 ;第 3主成分特征根λ3=0 .60 15 ,贡献率为 10 .0 2 5 3 %,为相对电导率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种子的初次计数、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均与产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