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疫苗注射的时间在每年饲养毛皮动物的周期内,总共有三个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小兽产后半个月之内,小兽出现大量的死亡(预防这个阶段的死亡主要依靠提早对种兽使用优质饲料添加剂,在怀孕早期、中期使用低水平的饲料饲养毛皮动物,从而提高出生小兽的均匀度);第二个高峰,就是在每年的6、7月,小兽分窝前后,围绕第一次注射疫苗前后,大量的母兽和小兽出现犬瘟热、传染性胃肠炎、脑炎等症状而引起死亡;第三个死亡高峰期,就是围绕第二次注射疫苗的春节前后,种兽发病引起损失。  相似文献   

2.
1疫苗注射的时间 在每年饲养毛皮动物的周期内,总共有3个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在小兽产后半个月之内,小兽出现大量的死亡(预防这个阶段的死亡主要依靠提早对种兽使用优质饲料添加剂,在怀孕早期、中期使用低水平饲料饲养毛皮动物,从而提高出生小兽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3.
1 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 发现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2d至第5d,死胚率约占全部死胚数的15%: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d以后,约占全部死胚数50%。青海省大通县种鸡场鸡孵化多使用罗曼、京黄、伊莎褐等高孵化率种鸡,死胚多出现于第二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疫苗生产工艺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10日龄和12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病毒,并改变后孵化温度,将死亡高峰期、最终死亡率、平均单胚收获量、尿囊液血凝价HA、病毒含量EID5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12日龄SPF鸡胚比用10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病毒,死亡高峰期推迟12-24 h,最终死亡率、尿囊液的HA和EID50无差异,平均单胚收获量提高了2-3mL。35℃培养比37℃培养鸡胚死亡高峰期延迟、最终死亡率降低、平均单胚收获量提高、尿囊液的血凝价HA及病毒含量EID50偏高。选择12日龄SPF鸡胚,35℃培养温度为生产工艺,既提高疫苗产量,降低成本,又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科技前沿     
《北方牧业》2013,(2):9
<正>印尼将研制新型禽流感疫苗印尼政府近日称,将研制新型疫苗以应对在爪哇岛迅速蔓延的禽流感新菌株。印尼人民福利和扶贫统筹部部长阿贡·拉克索诺10日称,希望新疫苗能在两个月后研发成功,"研究人员需要先找到病毒,再研制疫苗。"此前,农业部畜牧与动物健康局局长穆罕默德·阿扎尔表示,农业部计划生产2500万剂疫苗。禽流感新菌株在爪哇岛迅速蔓延,自去年11月起,已造成32万只鸭子死亡。  相似文献   

6.
疫苗免疫依然是当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动物因免疫出现各种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时候甚至可直接造成免疫动物的死亡,在此笔者结合本地情况探讨动物疫苗免疫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在2~4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死亡高峰在19~21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的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8.
李喜平 《兽医导刊》2020,(8):201-201
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是春秋两季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做好疫苗免疫是有效控制动物疫情的关键。动物免疫接种一方面能对动物机体进行保护,促使其免受病原菌的侵害。另一方面,也会作为一种特殊应激因子,致使动物机体出现相应的免疫应激现象,可能会损害到动物的健康,致使其出现过敏反应。疫苗接种后过敏反应的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动物妊娠、疫苗质量等因素有关。动物出现疫苗过敏反应后,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可能会导致其死亡。因此,对应免动物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要求实施免疫注射后,要求畜主在免疫反应时间内,要观察免疫动物的精神、饮食、临床表现等状况,对有异常表现的动物应及时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省民和县小规模养殖的哺乳仔猪为材料,从仔猪初生重、仔猪死亡时间、母猪产仔胎次3个方面对仔猪断奶前死亡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对仔猪死亡有一定的影响;出生后7d内是仔猪死亡的高峰期;初产母猪产仔死亡率高达15.42%.  相似文献   

10.
广大动物防治员在猪牛羊疫苗注射中,常遇到动物出现应激反应,甚至死亡现象,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并间接影响到动物的防疫密度.据统计,2006年蒙山县在注射疫苗时发生不同程度疫苗应激的猪牛羊有1396头,其中死亡59头,死亡率高达4.2%.  相似文献   

11.
在注射疫苗时,由于防疫员操作不当或动物个体体质差异等原因,动物经常出现疫苗反应。现提供以下紧急治疗方法供参考。1急性反应个别家畜注苗后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气喘,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发抖,皮肤发紫,口吐白沫,时常排粪,后肢不稳或倒地抽搐。如抢救不及时很可能会死亡。治疗方法:尽快肌注盐酸异丙嗪,牛500毫克,猪、羊100毫克;地塞米松磷酸钠,牛30毫克,猪、羊10毫克(孕畜不用);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牛5毫升,猪、羊1毫升,即可使牲畜很快康复。对过敏症状严重的病猪,常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按体重20~60毫克/…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综述了在舍饲条件下泌乳奶山羊躺卧、采食、反刍、饮水和站立五个日常行为,每个日常行为又从每日花费时间、每日发生次数、高峰期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使生产者通过利用和顺应奶山羊日常行为规律,来赋予奶山羊表现自然行为的权利;降低生产活动对奶山羊的打扰;改进畜舍及其内部设施的设计;提升奶山羊的福利和产奶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春,动物防疫员在给羊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时,由于操作不当或动物个体差异等原因出现过敏反应,从而导致羊只死亡或淘汰.为减少意外损失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些防治过敏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其主要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和脑脊髓炎等。猪最易感染该病,尤其以0~4周龄的仔猪,感染后出现高热、上呼吸道炎症、扁桃体水肿、食欲废绝、流延、呕吐、腹泻、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等症状;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 d内死亡;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轻微,只表现为一般  相似文献   

15.
家兔生长发育早期,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弱,容易死亡,是家兔饲养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阶段。为了给家兔早期饲养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信息,本研究收集了青岛康大公司新西兰种兔场同一日期出生仔兔的死亡记录,计算每天、每周和全期的死亡只数和死亡率,分析得出了新西兰兔生长发育早期两个死亡高峰期。针对这两个死亡高峰期,作者深入探讨了造成死亡高峰的原因,继而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本研究对于生产中提高新西兰兔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鸡胚在孵化期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的3~5胚龄。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的18胚龄以后。第一高峰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胚的15%,第二个高峰占50%左右。经验证明,对高孵化率的鸡群来说,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而低孵化率的鸡群第一、二高峰期的死亡率大至相同。  相似文献   

17.
魏氏梭菌(亦称产气荚膜梭菌)C 型菌株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又称仔猪红痢。据我区历年发病情况调查,本病不仅发生于生后7日龄内的乳猪,同时也发生于2~4月龄的断奶仔猪.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结果报道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以原始病历及主管兽医人员的记载为依据,对近三年来猪魏氏梭菌病发病情况与发病年龄的调查结果为:1.本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高峰期为1~7日龄,三年内死亡286头;第二高峰期为断奶至4月龄,死亡542头;5月龄以上者,仅死亡6头;10~50日龄未见发病。2.1~7日龄仔猪发病率极高,一窝仔  相似文献   

18.
将一种鸡球虫DNA疫苗以剂量30μg/羽,经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雏鸡1次;以剂量30μg/羽,于7日龄、14日龄、21日龄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雏鸡3次;以剂量80μg/羽,将不同时间制备地3批疫苗,分别经肌肉注射于14日龄雏鸡。分5次于免疫后每个月采取血液、心、肝、脾、肾和注射部位组织,用PCR技术检测质粒DNA在各个组织的残留情况;同时制备石蜡切片,观察上述组织有无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后的第1个月在被检组织中都能检测到质粒DNA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检测到质粒的浓度逐渐减少,免疫4个月之后,所有组织都检测不到质粒DNA存在,可推断质粒DNA并未整合入动物细胞基因组;同时组织也未发现病理学变化。认为该DNA疫苗对靶动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在动物饲养中,口蹄疫疫苗免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在近年来动物防疫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防疫工作中,年年都遇到口蹄疫疫苗的迟发性过敏反应,造成家畜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也给动物防疫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将近年来口蹄疫疫苗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何建起 《北方牧业》2006,(23):16-16
<正>近几年来,国内外动物疫情不断发生,我国针对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国家一类疫病实施了强制免疫,增加政府投入,组建了专业的协助防疫队伍,专门从事动物免疫工作。随着动物免疫的全面开展,提高了免疫密度,但是相对疫苗反应增多,有的群众有思想顾虑怕注射口蹄疫苗引起死亡或流产。基层防疫员不知道口蹄疫疫苗反应主要症状是什么,出现疫苗反应后应如何处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理论知识并总结近几年出现疫苗反应实际的情况,写出此文章供动物防疫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