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磊 《中国农机化》2013,34(1):193-19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随之出现的疲劳驾驶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可以对驾驶员进行非接触面部图像分析,从中提取有效地信息特征,以判断驾驶员处于何种疲劳状态,进而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通过设计高速路段实车疲劳驾驶实验,获取相关特征指标,对特征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疲劳驾驶状态预测模型,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精度达到90%以上;并对不同缺失率下的实验数据进行疲劳预测,判断该模型在数据缺失时是否有效,该模型在数据缺失率达到20%时预测精度仍达到80%,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疲劳预测具有较高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田间作业时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对播种、割晒、深松浅翻和起垄等田间作业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率和疲劳状况进行了测试、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纯作业和田间转向作业中,国产履带拖拉机组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机组,属于中级劳动强度;大功率机组与小功率机组纯作业与田间转向时的驾驶员心率增加率无显著差异;同时,得出了各机组驾驶员可能承受的最长作业时间为10.7~16.7h,为分析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减轻驾驶疲劳及改善驾驶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转向系可以减少转向系零件的磨损,保持正常的操纵力,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1.轮胎气压对转向系有很大的影响,气压过低会增大转向时的操纵力:气压过高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颠簸,容易使驾驶员疲劳。驱动轮气压不一致,容易造成拖拉机跑偏。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对于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了评述;PERCLOS是一种目前最有效的、车载、实时的驾驶疲劳测评方法;提出了驾驶疲劳状态检测研究应着重于驾驶疲劳形成机理和模型建立、疲劳状况检测及其评价方法、驾驶员疲劳报警装置的研究及应用,并实现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及预警装置商品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驾驶与疲劳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疲劳后,其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状态被打破,将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进行驾驶,是潜在的事故因素。过度疲劳驾驶往往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甚至造成恶性事故。今年3月2日凌晨3时许,高邑县一机手就因过度疲劳,驾驶联合收割机翻入107国道上的沙河大桥下,造成4死1伤,机器严重受损的特大事故。一、什么是驾驶疲劳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辆时因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失调而造成驾驶机能失调的现象。生理机能失调,是驾驶员因连续长时间在座位上进行驾驶操作,超过一定限度后…  相似文献   

7.
造成驾驶员疲劳的原因: (1)驾驶员本身的原因。首先是身体条件,如得了妨碍驾驶、影响正常操作的某些疾病,极易产生驾驶疲劳。其次是技术和经验方面的原因,驾驶技术不佳、经验不足的驾驶员,精神常常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遇有紧急情况在处理上往往惊慌失措,造成驾驶疲劳。性别年龄条件对产生驾驶疲劳也有一定的影响,驾驶员的年龄超过 45岁,反应开始迟钝,体力恢复较慢,也可导致疲劳。 (2)生活环境上的原因。有的驾驶员居住环境噪声大、室内人多、居住条件差,或居住地距驾驶出车的地方较远,影响休息。还有的驾驶员因家庭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采用三轴加速度计监测方向盘的运动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检测,其特点是成本低,安装方便,并可以有效监测方向盘的运动并在车上进行无损安装。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速度计测旋转的方式与实际方向盘转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加速度估计方向盘转动可以监测方向盘动作,进而对驾驶疲劳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确使用转向系可以减少转向系零件的磨损,保持正常的操纵力,减少驾驶员的疲劳。1.轮胎气压对转向系有很大的影响.气压过底会增大转向时的操纵力。气压过高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颠簸,路面对轮胎的冲击通过转向器传给方向盘,容易使驾驶员疲劳。驱动轮气压不一致,容易造成拖拉机跑也。2.两驱动轮新旧不一,磨损不一,拖拉机会自动跑偏.驾驶员必须频繁地操纵方向盘以纠正方向.而且使牵引力下降。3.合理地掌握速度。过埂、沟等障碍物时应降低车速、以防冲击震坏转向节立轴及前梁和转向系零件。通过集镇村庄时应减速慢行,避免急刹车…  相似文献   

10.
侧向风对高速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规律与风压中心和中性转向点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及运动学理论,在ADAMS软件平台上建立了侧风环境下仿真所需要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运用汽车侧风稳定性理论,对阶跃阵风作用下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进而引入了驾驶员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侧风响应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优化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从提高驾驶员操纵、改善驾驶员视野、预防驾驶疲劳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论汽车驾驶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安全行驶不但要求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能,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本文阐述了汽车行使安全与驾驶员心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培养驾驶员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除了为驾驶人员提供一个与人体生理特点相适应的舒适而稳定的坐姿、良好的视野位置、具备一定的操纵空间和安全空间外 ,最重要是减轻传给驾驶人员身体的振动和冲击 ,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主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人机工程学在车辆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在主动安全系统中,驾驶员与车成了典型的人机系统,其核心是驾驶员,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车辆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操纵装置、仪表显示装置以及驾驶视野的设计,以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设计主要是翻车保护装置(ROPS)的设计,根据最新国际标准ISO 3471:1994对ROPS的结构类型特点及性能要求设计,减少翻车时车辆对驾驶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从驾驶员视角出发,构建汽车行驶轨迹跟踪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工程软件和C语言,建立驾驶员-环境-汽车闭环系统仿真模型。利用Matlab平台遗传算法(GA)仿真包,以驾驶员道路跟随精度、车辆侧向加速度和转向盘忙碌程度所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为目标函数进行分析,获得模型参数最优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设计合理,能较好地反应熟练驾驶员正常驾驶特征。  相似文献   

16.
DVE闭环系统中驾驶人模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DVE(Driver,Vehicle and Environment)闭环系统中典型驾驶人模型进行分类分析,在总结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视角的驾驶人行为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工程软件,建立DVE闭环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所建模型充分考虑了驾驶人前视效应,道路跟随效果较好,符合驾驶人实际驾驶特征。该模型可为以后驾驶行为特征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的汽车-驾驶员-环境闭环系统模型,给出了汽车运动计算机仿真算法,实现了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驾驶一辆桑塔纳轿车进行典型道路实验的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结果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的汽车-驾驶员-环境闭环系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张建敏  付俊 《农机化研究》2022,44(4):244-250
针对目前农机用户界面信息获取性差、界面布置不合理、界面设计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界面交互容易引起驾驶员操作疲劳,以及不合理的界面设计与布置会增加驾驶员认知偏差与操作错误等现象,应用Rhino软件建立拖拉机动力模型,JACK软件中建立数字虚拟驾驶员,将Rhino模型导入JACK人机工程软件,进行仿真试验。通过研究驾驶员对农机用户界面的可视域、可达域及舒适性等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传统界面布置与存在的人机交互问题,优化设计目标、验证设计的可靠性。结果表明:JACK软件的结合设计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操作准确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实验费用,可为农机用户应用界面更加人性化、合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农村需要和防汛抢险的要求,研究开发了一种手持式液压打桩机,性能与效果比现有设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眼动仪系统纪录分析了在不同车速条件下车辆通过不同字高的交通标志牌时驾驶员眼睛注视点和注视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车速和交通标志牌字体高度对驾驶员判读标志信息的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在接近标志牌的过程中,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员眼睛注视点的几何中心向标志牌偏移,注视范围变小,视线变的更加集中,注视时间也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延长;在一定车速条件下,当字体较小的时候,驾驶员注视点较集中,判读标志信息的时间较长,随着字体变大,驾驶员注视点越分散,视认性越好,判读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