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柞蚕精子形态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柞蚕蛹睾丸中的精细胞、柞蚕雄蛾睾丸中的精(子)细胞、柞蚕雄蛾贮精囊内精子(柬)、柞蚕雌蛾交配囊内精子(束)等进行了形态学及解剖学初步观察研究,为利用精子为载体进行动物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柞蚕蛹油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锐  何德硕 《蚕业科学》1991,17(4):227-230
经试验提出压榨法和浸提法提取柞蚕蛹油的工艺。制得的柞蚕蛹油经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82.09%,维生素E413.9—451.7ug/ml。动物试验观察发现,蛹油组试验动物皮肤角化层变薄,生发层、颗粒层细胞增生活跃,真皮层细胞和胶原纤维代谢良好。羟脯氨酸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中雌雄性小白鼠分别高于对照组21.9倍和99.3倍,家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2倍和34倍。证明柞蚕蛹油具有明显的润肤作用啊  相似文献   

4.
柞蚕蛹蛾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秀榕  欧阳芬 《蚕业科学》1996,22(4):265-266
柞蚕蛹蛾营养成分的分析苏秀榕,李太武,欧阳芬/(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作蚕(Antheraeapernyi)是我国特产。作蚕茧用于纺织,蛹可食,可制成氨基酸复合粉、蛋白胨,而成虫蛾子,特别是雄蚕蛾可作为补肾壮阳之物。但对雌雄蚕蛾、蛹的营...  相似文献   

5.
6.
蛹虫草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虫生真菌被深入研究,目前以柞蚕为寄主,人工栽培蛹虫草已经产业化.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人工培养、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概括了柞蚕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系统(AnpeNPV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在柞蚕蛹体内分泌表达柞蚕溶菌酶(ApLz),并建立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选用柞蚕30 kD蛋白信号肽构建分泌型转移表达载体pApBacDual-N1/L21Ap30kDSP,将Aplz基因克隆至该载体中,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AnpeBacΔcc,通过抗生素抗性及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AnpeBacΔcc/phAplz,并经PCR检测确认。重组杆粒DNA转染Tn-Hi5细胞后得到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Anpe-NPVΔcc/phAplz。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6~7 d后收集柞蚕蛹血淋巴,利用His-tag Purification Resin和StrepTrap HP亲和层析柱对重组ApLz进行两步分离纯化。重组ApLz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质N端测序分析以及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ApLz可以通过AnpeNPV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中得到分泌表达,经过两步层析分离得到的重组...  相似文献   

10.
褚金祥  田旭 《北方蚕业》1997,18(4):9-10
利用高温物理筛选和诱导免疫作用,淘汰柞蚕蛹群中的病、弱个体,科学地选留强健个体继代,为柞蚕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养细胞Pc-01后,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将该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P在柞蚕蛹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后6 d,EG-FP就有明显的表达;感染后12~18 d,蛹体液中的EGFP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EGFP标准样品定量分析EGFP在柞蚕蛹体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1 mg/mL;感染后30~39 d仍可以检测到蛹体液中EGFP的表达,而且蛋白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作表达载体,可在柞蚕蛹中高效稳定地表达EGFP,并且EGFP在雌雄蛹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柞蚕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刘彦群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2,28(4):283-28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 4个代表性的柞蚕品种河 41、四青、青黄 1号、杏黄和 3个家蚕品种大造、C10 8、75 32的 2 8个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具有极为丰富的DNA多态性 ;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种内 )的多态性为 80 7%,而同一品种个体间的多态性也达到 45 8%~ 49 4 %;同一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33~ 0 2 38,远大于家蚕的 0 0 0 8~ 0 0 81;不同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2 15~ 0 382 ,与家蚕相似。柞蚕的DNA多态性有 6 0 %来源于品种内的个体间 ,而来源于品种间的部分只占 40 %。UPGMA聚类时 ,柞蚕的各个体均能按品种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宗绪岩  王世富  李丽 《蚕业科学》2005,31(4):494-496
对不同pH及阳离子浓度下柞蚕蛹蛋白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蛋白的等电点pI为4.2~4.5。测定不同的阳离子对其溶解度的影响顺序为Zn2+>Ca2+>Mg2+>Na+,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蛹蛋白的溶解性增加,当离子浓度超过1.0 mol/L时,其溶解性则降低。  相似文献   

14.
柞蚕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筛出的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多态性比率为90.67%,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90~0.80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品种的聚类与体色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柞蚕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柞蚕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述了柞蚕育种研究进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柞蚕育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光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光照时长与光照强度的日光灯照射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豫大1号和辽宁二化性柞蚕品种沈黄1号的蚕茧,探讨不同光照处理对柞蚕蛹滞育解除的影响以及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400 lx、17 h/d的光照组合对豫大1号的滞育解除效果最好,羽化高峰期时间最早,校正羽化率为80.0%;沈黄1号在260 lx、17 h/d的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校正羽化率(89.9%),400 lx、17 h/d为羽化高峰期最早的光照组合。日光灯照射下,豫大1号的平均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低9.1百分点,羽化持续时间长19.16 d,但2种柞蚕蛹都在光照处理50 d左右达到羽化高峰期;自然光照射下,豫大1号的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的羽化率高9.4百分点。无论是在17 h/d日光灯照射还是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豫大1号和沈黄1号滞育蛹的海藻糖含量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豫大1号滞育蛹在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在17 h/d日光灯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沈黄1号滞育蛹的糖原含量在17 h/d日光灯照射和自然光照射下都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糖类物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夏润玺  李健男 《蚕业科学》2001,27(4):293-296
柞蚕 (Antheraeapernyi)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性随蚕的生长发育呈有规律的动态变化 ;SOD活性在 1~ 4龄随龄递减 ,5龄高于前 4龄 ,蛹期高于幼虫期。同一龄期内 ,以初、末期较高 ,将眠时较低。化蛹后 ,SOD活性迅速升高 ,至蛹中期达峰值 ,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SOD活性以雌性较高。不同品种间SOD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pNPV)后 ,血淋巴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认为 ,柞蚕血淋巴SOD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体腔注射柞蚕空胴病病原菌——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能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以柞蚕链球菌为诱导源,对29个柞蚕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滞育蛹的诱导试验表明:不同化性和不同品种之间诱导抗菌物质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不同柞蚕品种滞育蛹诱导抗菌物质活性的产生和达到高峰的时间以及在体内持续时间的长短均有较大差异;(3)对五个不同类型的柞蚕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滞育蛹的诱导血淋巴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的比较,初步表明,五个不同类型的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组份基本相同,但一化性品种的P9A和P9B的相对活性略高于二化性品种。  相似文献   

19.
茚虫威对柞蚕幼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试农药茚虫威对3龄柞蚕幼虫的毒性、熏蒸毒性以及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处理3龄柞蚕幼虫的LC50为0.465 mg/L,对3龄柞蚕幼虫无熏蒸作用,对3龄及3龄以上柞蚕幼虫的安全间隔期至少30 d以上,柞园内应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柞蚕DNA的最佳提取方法,以蚕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组织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取DNA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利用五龄蚕足部血液的冻存材料为样品,加入4倍提取液,抽提的DNA质量较好,且样品无需液氮研磨,减少了消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