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言语行为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部分。哲学家从行为研究到语言,重点是行为。语言学家从语言到行为,重点在语言。人们的言语交际是通过实施言语行为而完成的。只有正确领会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说话人的意图即言外之力,受话者才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而准确理解言语行为,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的言语交际行为,则需要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探索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成果 (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境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语篇理解需依靠语境,理解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认知语境。语境有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本文主要从动态语境的角度分别从词义的选择、排除歧义、挖掘修辞的蕴涵等方面论述语境时语篇理解的影响。理解语篇离不开语境,语境能帮助读者正确选择词义、消除歧义、理解语篇的隐含意义、欣赏语篇以及提高读者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讨了语境与交际的关系。重点论述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在交际模式的指导下如何利用语境,寻找到最佳的关联,推理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具体分析了语境在交际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是言语交际的主要功能。其中,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国内外政治的影响上;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形象、对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化解矛盾激发顾客购买欲上;文化功能则主要体现在中西文化、国内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上。  相似文献   

5.
语义和语境是不可分离的.词,话语和文本的含义不仅取决于单词的字面意思也取决于语境.准确把握语义不仅需要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也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语义.通过对语境和语义变化关系的研究,揭示通过语境学习语言是最有效和全面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昭力 《甘肃农业》2006,(11):304-305
言语礼貌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话语类型的多样化和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发展,有关言语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礼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了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以及其他有关礼貌原则的代表性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言语礼貌策略的运用与交际距离的关系,旨在说明交际距离的两个维度,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言语交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礼貌策略的运用对这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加深对言语礼貌行为的语境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以便恰当运用礼貌策略进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7.
交际法是近代应运而生、为本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法,它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尽管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运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障碍,但它势必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的体现交际法呢?笔者认为应从四方面来展开:首先要端正目的;其次课堂上采用双向式交际;再者,积极创设语境,实现语言的交际;最后,采用语篇为媒介,体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  相似文献   

8.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本文着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手段主要有: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可称为“非语言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对非语言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借鉴高一虹提出的"道-器"理论,进一步提出如何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不同的阶段性的目标培养、运用相关的文化教学方法、并采用不同的分组教学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言语和非言语。非言语指的是言语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本文在阐述跨文化交际及非言语行为概念、功能的同时,重点论述了影响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因素和如何培养得体的非言语行为,以期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在语用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 ,分析了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现象 ,列举了使用“称谓语”、“招呼语”、“称赞语及回答”等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 ,并指出了失误的原因及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交流语境自然性的特征,研究创设了3种交流方式——语言交流、共享对象的语言交流、共享表情和对象的语言交流,以探查语境自然性对交流学习语言内容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交流情境中非语言因素的递加,交流语言内容显著减少;结合语言中无关信息的分析发现,对象共同可视性阻碍了语言认知过程,表情因素显著促进语言认知加工的准确性.证实:交流语境的自然性影响交流语言认知加工过程,具体而言,非语言因素(对象可视性和表情可视性)促使交流语言内容的减少,但对象可视性对于交流语言认知产生阻碍性,而表情对交流语言认知产生促进性.  相似文献   

13.
语境,即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对语篇生成与理解具有重大作用,一向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等所关注。文章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为出发点,针对其语境观的不足,具体分析交际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现象及特征,结合语篇构建模式研究主观心理语境是如何构建的。指出主观心理语境主要由三个变项构成:认知、情感及意向,而交际者通过心理语境对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过滤来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情景语境与主观心理语境共同推动语言和语篇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居住区空间景观,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以"长兴滨海.水木花都小区环境设计"为例,在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中通过挖掘和表现地域文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现代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对决定语言意义的具体语言环境,即直接语言环境、间接语言环境及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进行全而的剖析,以期寻求如何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以及如何把原文的含义在译文中巧妙体现出来的应对策略,并因此强调说明语境对翻译选词的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认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英语进行交际提供指导,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语法知识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集约农业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约农业倡导者和环境保护者争论的焦点在于集约农业是否破坏环境。作者认为,农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正负反馈的作用下,集约农业对环境有着积极作用的一面,即随着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粮食对环境的压力,但是化学化水平增加过高,为环境带来潜在威胁。在解决集约农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时,应既注重资源的节源与节流,又注重农业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促进我国集约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翻译中 ,一个词应如何理解和翻译 ,取决于它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对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