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耕地流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C—D生产函数,测度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其实质就表现在耕地流失上:包括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降低。详细剖析了耕地流失的途径,鉴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开发的难度极大,得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途径,只能是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最后提出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能力估算模型是研究粮食生产能力的科学手段之一,是分析当前及今后粮食生产能力的必要手段。文章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用于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的模型,分析了以机理性模型、统计模型及综合模型为代表的三类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模型的研究脉络,并针对这几类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充分利用机理性模型、统计模型特点,取长补短,为目前较为有效、准确的估算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但通过对已有模型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模型仍存在一些问题,该类模型应该向着多方法、多角度交叉,社会因素结合自然因素及多种模型综合发展的方向继续改进,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于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评价其刚性损失,而缺乏对于其隐性损失的评价方法。本项研究利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及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2008年北京市大兴区农户调研样点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可导致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耕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其中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通过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计算,耕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可通过粮食作物的单产差异计算。同时在大兴区的实例研究中发现,测算样点潜力值呈现出区域分布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耕地隐性生产能力损失越大,其粮食生产潜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彧  田洁玫  陈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193-197,208
在河南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测算了粮食核心区的生产能力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实际生产能力总产为4 560.94万t,平均单产为11 647.9 kg/hm~2,实际单产最高的区域位于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区,实际总产最高的区域位于黄淮海平原核心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可实现生产能力总产为10 929.80万t,平均单产为16 260.0 kg/hm~2。河南省粮食核心区近期总产增产潜力能达到约1 800万t,其中黄淮平原核心区最高,达1 000万t以上,是重要的增产区域。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们的耕地现在已经不断地向人们发出了红色警告信号,它的质量在逐渐退化,这就警示人们,不可以不保护耕地了,而保护耕地质量,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7.
概述鄂州市耕地资源及评价结果,分析全市耕地利用现状及特点,提出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天门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借助GIS技术,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区位、社会经济和生态四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架评价模型,以探讨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天门市整体耕地条件优良,较少部分耕地条件较差无法纳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根据评价结果将耕地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将Ⅰ级、Ⅱ级区耕地划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共确定耕地区域128 330.6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6.24%。研究认为该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引入景观指数对生态指标进行量化,弥补了以往研究对生态方面刻画的不足,评价结果为县域耕地红线布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柳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情况,重点对柳州市中长期粮食生产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预测柳州市中长期可达到的粮食生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耕地潜能有限制约粮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质量与数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耕地、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要转变为实际产量,国家政策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将发挥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为广西更有效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产量、规模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测算,并基于2010—2017年广西耕地利用强度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结果】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效应;由于粮食的不同种类,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稻谷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物质强度+种植强度+科技强度"三角箭头型关联模式,玉米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种植强度"单关联模式,大豆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种植强度+物质强度"双关联模式,薯类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劳动力强度"单关联模式。【结论】根据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建议完善耕地整治及占补平衡机制,保障耕地有效利用与供给;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强化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充分利用作物间套种模式;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机制,多渠道实现保地、种粮及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专家提醒,要避免狭隘的地区意识,应打破原有省际界限.形成粮食主产区域的概念.才能保证整体地区生产能力的提升。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方法]该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结果]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与近3年(2005--2007)~-食平均单产(5390.68 kg/hm2)相比,单位面积耕地的增产潜力为2638.79 kg/hm2;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高ff-~3年(2005--2007年)324.69亿kg的粮食平均总产,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结论]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率为0.67,粮食生产潜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柳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情况,重点对柳州市中长期粮食生产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预测柳州市中长期可达到的粮食生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67万hm^2左右,排在全国第五位,总产量排在全国第八位,约占全国的5.3%左右。长期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部署,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粮食供求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市场基本稳定。然而,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粮食生产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的现象,在河北省也同样存在。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前几年粮食市场供大于求、库存积压、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合理地进行结构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粮食面积逐年调减,产量增长停滞。2001年小麦种植面积1116.4万(666.7米^2),比2000年减少112万(666.7米^2),2003年进一步下调到930.5万(666.7米),等同于1955年的小麦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2000年808万吨,2003年降到340万吨以下。玉米面积产量的增加与区、地、县政府对畜牧业尤其农区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种业》2004,(2):1-1
3月18日下午,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一行刚下飞机,便来到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的农业部粮食生产联系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2001年中国耕作制度区划为基本蓝图,通过分析全国2500多个县的基本农业生产数据库,确立了全国各熟制区粮食作物高、中、低产布局,并对未来粮食安全的生产战略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若全国低产区域粮食总产保持在8862万t;中产区域的单产提高到高产区域的水平,即中产区域粮食总产达到19784万t;高产区域的粮食单产再提高30%,即粮食总产达到32643万t,则全国粮食总产可达到61289万t,基本满足15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建议:进行全面产量区划,在对全国国粮食产量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建立0.3亿hm。左右超高产田和0.3亿hm^2左右高产田,稳定0.3亿hm^2左右的中低产田,建立1亿hm^2“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尽快确立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研究机制,建立高产、超高产综合技术体系,力争首先在实验田实现:一熟地区粮食产量达到1000kg,二熟地区达到1500kg,三熟地区接近1800~2000kg;建立“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警中心”,开展国内外粮食安全的综合性研究,为国家提高粮食单产提供技术高产、超高综合技术体系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9.
土地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以不同入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入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文章将着重介绍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讨论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