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对柑桔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测定了金柑属(Fortunella)、枳属(Pon-cirus)和柑桔属(Citrus)30个分类群花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根据谱带的异同,分析了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以上三属分别具特有的谱带;柑桔属中典型的基本种枸橼(C.medica)、柚(C.grandis)、宜昌橙(C.icha-ngensis)谱区狭小,集中在P_(x20)以前;四季桔(C.madurensis)可能是罗纹(Fortunella japonica)与柑桔属植物的属间杂种;枸橼柠檬类可分为亲缘关系密切的三个组群。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用来鉴别某些品种、品系。此外,宽皮柑桔酶谱类型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柑桔分类一直是柑桔学的研究中心之一.经典的形态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但形态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且分类标准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人为性,致使形态分类的价值有限.为克服形态分类的不足,众多研究者又分别从细胞学、孢粉学、数量分类学、化学等方面对柑桔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使柑桔分类研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同工酶、DNA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多型性(RFLP)分析技术的应用,使柑桔分类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可以预料,广泛地分析柑桔类植物的同工酶以及 RFLP,并依据数量分类的原理及方法,把所得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将是未来10年内柑桔分类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给柑桔分类带来更大的突破,并能更好地指导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枳、金柑和血橙为材料,研究了柑桔的染色体组型及Giemsa带型。Ⅰ.组型分析: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将柑桔染色体分为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大于10)和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小于10)两种类型;根据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柑桔染色体分为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小于1.7)和具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介于1.7-5.0之间)两类。Ⅱ.Gielmsa带型分析:枳、血橙和金柑的1、2、4、6四对染色体的带型相同,其余五对染色体的带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柑桔染色体以着丝点带比较多见,数不多的端带多分布在短臂上。  相似文献   

4.
试验共使用93个柑桔栽培品种与从16个杂交组合中获得的1170株杂交实生苗,研究疮痂病的抗病性状在柑桔类植物中的分布范围及第一代杂交实生苗中抗病性状的分离情况,结果如下: 1.在93个栽培种中,有59个(约60%)抗病,25个(约30%)耐病;9个(约10%)感病。如果按田中柑桔分类系统看:在每一个组(Scction)中均有抗病品种分布,但大多数抗病种类是属于柚类、橙类及蜜柑类。 2.按照亲本抗性程度不同,将杂交组合分为5个群。在杂交组合抗病×抗病、抗病×耐病,或耐病×抗病、抗病×感病,抗病  相似文献   

5.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进行了果瑞特(柑桔果实蝇专用引诱剂)和常规诱剂(糖醋酒液)防治柑桔大实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果瑞特挂瓶处理对柑桔大实蝇成虫引诱效果和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糖醋酒液,可显著减少柑桔大实蝇为害柑桔果实.果瑞特诱捕数量和防治效果分别为糖醋酒液的2倍和1.6倍,且两种药剂喷施效果均好于挂瓶处理.  相似文献   

6.
从染色体核型及Giemsa显带探讨柑桔类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枳、金柑及柑桔三属中的枳、金豆、金弹、宜昌橙(白花)、柚(安江香柚)、柠檬、普通甜橙、冰糖橙、普通野桔、红桔10种材料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及Giemsa显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 绝对长度变化在1.8~5.2μm范围之间,属于小染色体类群,着丝点均为近中部或中部,臂指数在50~60%之间,基本为对称性核型,N·F值均为36,染色体长度比均≤2:1,属于1A类型;Giemsa显带均以着丝点(C)和端带(T)为基本带型,带纹的分布和多少,不同种之间存在差别。研究结果还表明,染色体组绝对平均长度的变异系统,原始型小于进化型;臂比值原始型偏小;两臂长度相当,标准差、变异系数原始型较小,进化型则相反;臂指数原始型偏低,进化型偏高。  相似文献   

7.
用24个形态学性状,对柑桔属(CitrusL.)植物的24个分类群进行了相容性分支分析,得到了建立在14个相容性状基础上的分支图。分支关系表明,施文格分类系统的真正柑桔亚属(Eucitrus)是单系类群,其姐妹群是大翼橙(Papeda).田中系统的枸橼类(Citrophorum)、柚类(Cephalocitrus)、蜜柑类(Acrumen)和桔亚类(Microacrumen)是单系类群,而橙类(Aurantium)和真正蜜柑亚类(Euacrumen)是并系类群。根据分支关系,讨论了柑桔属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及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观测的16个苹果属野外居群(含盖了12个分类群)果实和叶的28个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散点图、系统聚类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评估了各性状对苹果属分类的重要性,以期筛选出合适的性状来判断不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同一物种的居群内差异性小于居群间的差异性,支持将锡金海棠、三叶海棠划分为山荆子组,稻城海棠应归入花楸海棠组,筛选出8个性状作为苹果属分类的主要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柑桔谷草转氨酶(GOT)、过氧化物酶(POX)两种同工酶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OT同工酶酶谱无器官组织特异性,不受生长温度的影响,在体外贮存期间不会产生酶谱变化,在不同柑桔种属间差异显著,是进行柑桔分类、杂种鉴定、遗传分析的良好遗传指标。POX同工酶酶谱具有较大的器官组织特异性,在所检测到的三区中,慢区种属间差异很小,快区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中区主带活性强且相对稳定,种属间差异较大,可作为柑桔分类与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GOT同工酶进行柑桔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柑桔亚科11个属52个种类、品种的GO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属之间谱带差异显著,基因型各异,但金柑属GOT-2谱带与酒饼簕属相一致,表明有可能酒饼簕是进化至金柑属的先头属,而印度枳属有可能是枳的先头属,试验结果支持Scora关于枸橼、柚和宽皮柑桔为柑桔亚属三个基本种的观点,但宽皮柑桔的原始种应当是台湾山桔或类似的野生桔。根据GOT酶带和形态分析,我们认为来檬由大翼橙进化而来;粗柠檬是(木黎)檬和柠檬的杂种;北京柠檬与巴甘檬是来檬与柠檬的杂种;橙类由宽皮柑桔与柚杂交产生。我们将小林神果属蚝壳刺属及酒饼簕属GOT-1带中出现的迁移速度快于P带的2条新带分别命名为H和G带。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柑桔是世界栽培的主要果树之一。随着柑桔生产的大发展,柑桔栽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柑桔花粉研究方面,Herrero Egana和Acerete(1935)、Nakamua(1943)、Pereau—Leroy(1950)、Nair和Mehra(1962)、叶荫民等(1982)等都曾试图从柑桔花粉形态上探索其在分类上的地位。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能真正用作柑桔分类。关于花粉的贮藏,N. sahar(1981)认为用无氧空气结合极低温冷藏能有效地、长时间保存花粉的活力。日本的试验也表明,  相似文献   

12.
多胚现象给柑桔类果树有性杂交后代合子胚苗的获得及鉴别带来一定的困难。自上世纪末开始柑桔人工有性杂交育种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柑桔形态,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分析等手段对合子胚的鉴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植物孢子花粉形态比较稳定,叶荫民等(1982)就其在柑桔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对于大多数为无融合生殖的柑桔种,花粉形态研究的意义更大,它对柑桔种的系统发育,系谱确定也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于1987年4月至9月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杂交后代刘本橙及其亲本品种的花粉形态,探索其形态异同以及在鉴别杂种系谱遗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柑桔类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Vc)便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关注于柑桔中的维生素C含量,将维生素C的含量作为评判果品的指标之一。本文主要综述采摘前影响柑桔水果维生素C含量的各种因素,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柑桔的染色体数量和减数分裂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柑桔类果树的遗传变异,指导育种实践,以及阐明柑桔的种属进化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自从1907年Strasburger开创这项研究以来,不少科学工作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P.K.R.Nair和G.S.Randhawa对柑桔粗线期染色体形态的研究,Masao Iwamasa对柑桔染色体畸变与不育性和无籽性状的关系的研究,Raghuvanshi S.S.则综合报道了一些柑桔类型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为柑桔属的进化提供细胞学证据等。  相似文献   

15.
柑桔为芸香料(Rutaceae)柑桔亚科(Aurantio-deae)柑桔族中柑桔亚族(Cit rinae)的一群植物,其中柑桔属(Citruo L)为大部分栽培的柑桔类。柑桔属根据形态可概括为六大类:大翼橙、宜昌橙、枸橼橙、柚类、橙类和宽皮柑桔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柑桔五种叶片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来探讨柑桔裁培种与野生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共分析了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三个位点、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二个位点及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X)、多酚氧化酶(PPO)的一个位点。 分析结果表明宽皮柑桔类品种有三个遗传起源地,即印度,中国和日本。中国的许多宽皮柑桔类品种[包括乳桔(kinokuna)及朱砂桔(Chu Sha Chu)]具有独特的基因型,而栟柑及丹西蜜桔在PX位点上表现的基因型不同于中国宽皮柑桔类品种,由此表明他们象以前认为的一样起源于印度。另外,被认为起源中国的Szu—ui—Kom则具有一个与印度宽皮柑桔类相同的基因C。  相似文献   

17.
温州蜜柑果实浮皮原因及防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浮皮,是指包裹果肉的囊瓣膜(囊衣)与果皮分离后浮起,果皮与囊瓣膜之间产生空隙,是-种生理障碍.主要发生在成熟后期的柑桔果实中,易剥皮的宽皮柑桔类,如温州蜜柑、椪柑等特别容易发生,而皮硬、难剥的柑桔类,如甜橙、柠檬等则不易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索柑桔果实浮皮发生的原因及制订预防措施,根据近几年的研究[1-9],并收集国外[10-15]和国内[16-18]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柑桔叶片氮素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柑桔生产中,氮素营养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许多试验证明,柑桔需要施用大量氮肥,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当前,叶片分析作为指导施肥的一种可靠手段,已在生产中应用。但对叶片分析在测定柑桔植株氮素营养的价值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不少学者如Rodriguez等(1977)、Guardiola(1977)等认为,柑桔叶片含氮量与产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叶片含氮量的显著差异是氮素不同施用量的反映。但Bar-Akiva等  相似文献   

19.
从活体(in vivo)与离体(in votro)这两个系统论述了柑桔胚胎发生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组织细胞学、离体胚胎发生的高频诱导与同步控制、遗传与变异、生理生化四个方面.对柑桔胚胎发生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同工酶(isozyme)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主要是指那些来源相同、催化性质相同而分子结构有差异的酶蛋白分子。在柑桔类果树中,最早进行同工酶研究的学者是Warner等(1968),他们研究了光周期对3个柑桔品种和1个枳品系的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的影响。自此以后的20多年中,世界上众多研究者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