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永安市毛竹叶蟥种类调查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市毛竹叶螨种类多、危害重。竹腔注射防治毛竹叶螨能在短期内迅速控制螨危害,防治成本低,但不能治本;根据 施药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毛竹害螨暴发成因与防治管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福州市毛竹害螨危害与毛竹产值损失关系的调查 ,推算出福建省毛竹害螨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全省范围内对毛竹害螨暴发成灾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 ,并针对害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防治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尤溪县毛竹害螨种类、发生与危害情况,分析了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的毛竹害螨综合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推广毛竹害螨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叶螨对杨树苗木及幼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叶螨对不同杨树品种的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叶螨危害的三大措施,即生态防治、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毛竹叶螨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强调了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介绍了福建省毛竹叶螨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与推广情况,对应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毛竹林中开展不同方法施放药肥防治毛竹叶螨试验 ,结果表明 3种方法施放均有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依次是穴施 >兜施 >沟施 ;毛竹增产依次是穴施 >沟施 >兜施。穴施药肥方法简单、防治效果好、成本低 ,对环境污染较小 ,可在毛竹叶螨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毛竹叶螨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用多种药剂在林间开展竹腔注射和根施竹螨灵药肥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两种防治方法对毛竹叶螨均有显著防治效果。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见效最快,3d后害螨减退率达100%。竹腔注射20%杀灭菊酯、20%快灵、5%抑太保和20%灭扫利,10d后害螨减退率达86.0%~98.9%;30d后除灭扫利外,各处理害螨减退率达100%。根施药肥10d后害螨减退率达96.3%以上。从防治后受害毛竹林叶片长势、返青及新竹产量、质量上看,防治方法优先选择依次为综合治理、根施竹螨灵+有机肥药肥、根施竹螨灵+复合肥药肥、竹腔注射甲胺磷+营养剂、根施竹螨灵+尿素药肥、竹腔注射甲胺磷。  相似文献   

9.
该文简述了福建省毛竹害螨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 ,分析了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提出营林技术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与竹腔注射药物相结合的对策综合治理毛竹害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毛竹害螨发生情况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简述了福建省毛竹害螨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分析了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提出营林技术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与生腔注射药物相结合的对策综合治理毛竹害螨。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近几年,竹裂爪螨危害越来越严重,逐渐由次要林业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危害竹类最为严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由于其危害范围逐步扩大,已造成大量毛竹死亡,成为毛竹林主要灾害。2003年在永川区,竹裂爪螨发生只有几十亩,仅几年时间就扩散至3万亩。为此,探究了永川区竹裂瓜螨的发生规律,并由此进行了发生期预测,提出了最佳的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刚竹毒蛾是贵州省赤水市毛竹产区发生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影响毛竹出笋率,导致产量下降,其幼虫危害竹叶,属周期性局部发生,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证明,未造成灾害性发生,通过此次防治工作,总结了一些常用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扫螨净,尼索朗、三氯杀螨醇3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的防治试验表明:扫螨净3000倍液对山楂叶螨的卵、幼若螨、成螨均有极强的触杀效果,其田间有效期长达50天,一次用药可基本控制全年危害,效果优于尼索朗、三氯杀螨醇。  相似文献   

14.
叶螨是太原地区国槐的主要虫害之义,已经且持续造成较大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介绍了朱砂叶螨生物学特征及危害特点,分析了虫情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了未来防治构想。  相似文献   

15.
杏树中的山杏、大扁杏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近年来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之相伴的是两杏病虫危害也随之加剧,主要有杏球坚蚧、桑白蚧、蚜虫、叶螨、流胶病"四虫一病"危害严重,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实施防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捕食螨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福建南平西芹毛竹叶螨危害的毛竹林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对时空资源利用程度序列为 :捕食螨 (Bi =0 5550 )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Bi=0 4 467)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 ranychusnanjingensis) (Bi=0 30 97) >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Bi=0 2 875) >竹裂爪螨 (S .celarius) (Bi=0 1 674 ) >苔螨 (Bryobiasp .) (Bi=0 1 4 1 7)。捕食螨对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的时空跟随效应强 (Cij值分别为 0 574 3、0 4 830、0 4 371 )。叶螨间南京裂爪螨与竹缺爪螨对时空资源竞争最激烈 (Cij=0 60 76)。竹小爪螨与其它 4种叶螨竞争较激烈 (Cij>0 2 )。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 3种叶螨不同螨态中以竹小爪螨卵和成螨占有较大时空资源 ,其种内竞争激烈 (Cij值大 )。种间以竹缺爪螨和南京裂爪螨卵、幼若螨、竹缺爪螨幼螨与南京裂爪螨卵、竹小爪螨成螨与竹缺爪螨幼若螨竞争激烈 (Cij>0 4 )。捕食螨对 3种叶螨不同螨态的跟随效应以南京裂爪螨幼若螨、成螨、竹小爪螨成螨、竹缺爪螨幼若螨最强 (Cij>0 5) ,其余依次为竹小爪螨卵、南京裂爪螨卵、竹缺爪螨成螨、竹小爪螨幼若螨、竹缺爪螨卵  相似文献   

17.
对果园蚜螨危害应实施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园病虫害防治 ,由于长期依赖广谱性化学农药 ,果园生态遭到破坏 ,天敌资源极度贫乏 ,特别是作用于靶标的天敌在很多果园几乎灭绝 ,致使当前果园害虫更趋猖獗 ,病虫演替频度加快 ,抗药性增强 ;果品中农药残留过高 ,品质降低 ;病虫害防治成本过高 ,果农难以承受。然而 ,果树的生长周期长 ,生态条件相对比较稳定 ,为果园实施生态调控包括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防治的可行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 果园蚜螨危害现状及原因分析目前 ,果农在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同时 ,使叶螨危害日益加重。据调查 ,目前叶螨危害的…  相似文献   

18.
螨害成灾造成的毛竹林“鬼剃头”现象,如今有了生物防治办法。2003年1月6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鉴定认为,福建农科院利用人工饲养的捕食螨防治毛竹害螨获得成功。 害螨是普遍发生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的主要害虫。福建是世界毛竹主产区,每年因螨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逾亿元。1999年,研究螨虫20多年的福建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博士承担了省科技厅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英国捕食螨结合乡土优势种在毛竹产区建立“以螨治螨”示范区》课题。 3年多来,张艳璇课题组就福建部分毛竹林害螨暴发成灾因素、捕食螨利用及工厂化生产开展国际间合作研究。他们针对影响捕食螨应用的规模化饲养、  相似文献   

19.
张志  冷志巍 《吉林林业科技》2008,37(1):27-28,31
利用25.0%吡虫啉、1.8%阿维菌素4、.5%高效氯氰菊酯、40.0%丙溴磷和25.0%灭幼脲3号5种药剂进行防治危害桑树的桑蓟马和叶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40.0%丙溴磷对桑蓟马和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7 d的防治率分别达到85.40%和88.16%,施药15 d的防治率分别达到99.15%和98.67%;丙溴磷具有良好的速效性、稳定性和持效性,是防治桑树害虫桑蓟马和螨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温度、光照对南京裂爪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an)常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竹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 Recb)等害螨共同或单独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t H.de L ehaie)叶背刺吸危害 ,造成竹叶早衰、早落[1~ 3] 。有关其生活习性及其发生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防治技术 ,前人已作了研究[3~ 9] ,但未见光照对其存活、发育、繁殖的影响以及温度与其存活的关系等文献报道 ,本文就此作一研究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温度试验设置 - 1 0℃± 1℃、2℃± 1℃、2 0℃± 1℃、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