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洛江区龙眼园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结果表明:泉州市洛江区龙眼园土壤的pH值平均为5.5,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6.8r,/kg,仅及丰产园的1/3;全氮含量低于丰缺临界值0.50g/kg的土样占总数的86.6%;速效磷含量低于丰缺临界值15mg/kg的土样占53.3%;速效钾含量低于丰缺临界值80mg/kg的土样占90%,土壤肥力水平低。据此,提出了土壤培肥、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硒在金针菇菌体内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报导了液体深层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NJ9601)的富硒能力和生物转化。在添加5~125(×10-6)硒的范围内,菌丝体富硒的范围为8.2~90.2(×10-6);添加20(×10-6)时,菌丝体吸收率最高,为对照的184%,此时菌体生长、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无机硒经菌体吸收、代谢、转化,其有机化程度在75%以上,分布在硒蛋白(占64.1%),硒多糖(占11.2%)。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硒蛋氨酸含量。用富硒金针菇粉和剩余培养液分别饲养蚯蚓,其产量可提高30%以上。从饲养的蚯蚓提取分离获得的蚓激酶产率提高20%。开辟了富硒金针菇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于2005年5~8月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增光六社、乌兰图克乡团结村三社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灌淤土,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8%,全氮0.884mg/kg,速效磷10.5mg/kg,速效钾221mg/kg,pH值8.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颇多。尤其是关于植物性食品中硒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动物性食品报道后,寻找天然富硒植物资源、开发研制富硒食品已成为当前植物资源利用和保健食品研究中一项重要课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中硒的含量与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在富硒土壤分布区内发掘高硒含量的植物种类就倍受营养学家和栽培者的高度重视。陕西紫阳县是我国著名的土壤高硒地区(另一地区为湖北恩施),同时也是我国北亚热带的一个重要的柑桔产区,然而该地区内柑桔类植物含硒状况如何,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5.
平菇菌丝富硒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梁慧星 《食用菌》2009,31(4):6-7
对平菇菌丝富硒培养进行单因子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富硒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分数1.5%,亚硒酸钠质量浓度8.0mg/L,起始pH7.0,培养时间5d,平菇菌丝富硒量得到最大,为331.49μg/g菌丝。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采用富硒土壤覆土对大杯蕈、黑皮鸡枞、灰树花3种食用菌硒含量的影响,检测栽培菌棒、灌溉水、栽培土壤和各品种食用菌采收前、中、后期子实体的硒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食用菌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不同,其中大杯蕈最强,前中后期硒含量平均为0.154 mg/kg,其次为灰树花硒含量平均为0.085 mg/kg,最差的是黑皮鸡枞硒含量平均为0.025 mg/kg。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沂源县南鲁山镇‘富锶’苹果的果实锶含量及其成因,对南鲁山镇北流水村和璞邱四村苹果园地的水质、土壤、叶片和果实中的锶、锌、硒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北流水村果园的苹果叶片和果实整个生育期(5-10月)的锶含量(叶片32.4~95.2 mg/kg,果实0.287~1.28 mg/kg)明显高于对照璞邱四村果园(叶片9.87~18.4 mg/kg;果实0~0.512 mg/kg),通过对果园水质和土壤的锶、锌、硒含量的检测,推测认为北流水村果园的果实的高锶含量和其果园灌溉水的锶含量较高(11.10 mg/L)有关,而果实较高的硒含量与土质中的硒含量较高(0.06 mg/kg)有关。同时发现,北流水村果园的苹果叶片和果实锌含量(最高11.3 mg/kg)也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璞邱四村果园(最高5.62 mg/kg),推测这可能与锶促进锌离子的吸收有关,同时也证明了富锶果园果实的维生素C和钙的含量高于对照果园,而糖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园。  相似文献   

8.
以10年生嘎拉/八棱海棠为试材,在不同生育期土壤施用不同量的富硒有机肥,探讨果实硒含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花期,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3、0.006、0.009 mg/kg;果实膨大期,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3、0.012、0.020 mg/kg;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均分别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6、0.014、0.021 mg/kg。土壤施硒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果实糖酸比提高,改善了果实风味。果实膨大期土壤施用300 g/hm^2富硒有机肥,‘嘎拉’果实硒含量达到0.020 mg/kg,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3.1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30%,糖酸比达62.4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5.53%,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9.71%,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黑木耳和香菇是比较容易吸收和富集硒的食用菌品种,富硒黑木耳和香菇的开发已受到广泛欢迎。抽取了全国具有代表性部分普通和富硒黑木耳及香菇样品,检测了其硒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普通黑木耳、香菇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02 mg/kg和0.134 mg/kg;富硒黑木耳、香菇硒含量平均值为0.25 mg/kg和0.187 mg/kg;典型富硒地区(陕西安康、湖北恩施)黑木耳、香菇硒含量为0.089 mg/kg和0.154 mg/kg。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富含硒"的要求0.15 mg/kg为准,此次抽检的富硒黑木耳和香菇的富硒达标率仅为16.6%和48.0%。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夏黑’葡萄富硒效应,为开展广西富硒土壤原位种植富硒葡萄提供参考依据。在富硒土壤中,以‘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以复混肥、AM菌、腐殖酸、氨基酸为自变量,以试验结果中葡萄硒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为因变量,设7个处理(处理1~处理6),经回归分析明确试验因素对葡萄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优选生产优质富硒‘夏黑’葡萄的外源物质施用量。结果表明:在富硒土壤中,当复混肥、AM菌、腐殖酸、氨基酸4种试验因素对应值为366.67 kg/hm~2,33.33 kg/hm~2,33.33 kg/hm~2,366.67 kg/hm~2,葡萄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6%;当复混肥、AM菌、腐殖酸、氨基酸四试验因素对应值为110 kg/hm~2,166.67 kg/hm~2,166.67kg/hm~2和130kg/hm~2,葡萄最高硒含量为12.75μg/kg。综上所述,富硒土壤原位富硒作物栽培需根据土壤的条件、栽培品种进行探索不同的富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常德市生产的“富硒柑桔”,包括纽荷尔脐橙、椪柑和宫川温州蜜柑,其产品经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01、2004-2007年连续5年的检测,果实硒含量为0.01~0.043 mg/kg.根据《国家食品中硒限量标准:GB13105-91》和《富硒食品标签,DB42/211-2002》的硒含量标准,硒含量≥0.01 mg/kg且≤0.05 mg/kg的为富硒食品.普通柑桔的硒含量≤0.01 mg/kg.  相似文献   

12.
槐耳菌液体培养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曙  邢艾莉 《食用菌》2006,28(1):9-11
当发酵培养基中的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多糖含量达到51.3mg/g。同时进行了槐耳菌富硒条件的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min发酵培养9d。且在发酵第5d加入硒溶液。槐耳多糖含量达到50.3mg/g,多糖中硒含量达到761.9μg/g,多糖对硒的转化率达到35.8%。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进行了红栓菌对硒的耐受力及其菌丝体多糖对硒富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栓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菌丝体干重和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mg/mL和29.8mg/g同时进行了红栓菌多糖富硒的发酵务件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pm培养3d,在发酵起始加入硒溶液,菌丝体多糖及多糖中硒含量分别达到27.3mg/g和816.7μg/g,多糖对无机硒的转化率为34.2%。  相似文献   

14.
硒在金菇菌体内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报导了液体深层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NJ9601)的富硒能力和生物转化,在添加5~125(×10^-6)硒的范围内,菌丝体富硒的范围为8.2~90.2(×10^-6)添加20(×10^-6)时,菌丝体吸收率最高,为对照的184%,此时菌体生长,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无机硒经菌体吸收,代谢,转化,其有机化程度在75%以上,分布在硒蛋白(占64  相似文献   

15.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低山晚熟蔬菜产区黄色石灰土和紫色土随机采集453个土壤样本的养分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域pH〈6.5的土壤超过50%,整体偏酸,碱性(pH〉7.5)土壤只占整体的15.7%;两种类型土壤中,紫色土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比例(57.8%)大于黄色石灰土(41.9%),极酸性土壤比例较低(0.9%)。整个蔬菜产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都不足,其中适宜级别以上的土壤分别仅占整体的12.4%、27.8%和34.8%,且不同土壤类型差异不大,有50-3%的土壤碱解氮严重缺乏。依据该项研究,作者建议本蔬菜产区要注重肥料的合理增施及品种的选择,并根据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和不同蔬菜营养特性有针对性地施肥。  相似文献   

16.
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春季栽培模式下,以‘香9608’、‘庆元9015’和‘香908’为供试品种,在培养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当培养料中硒含量为30 mg·kg~(-1)时,‘香9608’的富硒能力明显高于‘庆元9015’和‘香908’。以‘香9608’为供试品种进行实验,当培养料中硒添加量为0~60 mg·kg~(-1)时,随培养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菌盖中总硒含量也增加;当培养料中硒添加量≤8 mg·kg~(-1)时,菌盖中总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硒含量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1),且子实体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子实体各个部位的总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当培养料中硒添加量为0~1 mg·kg~(-1)时,随培养料中硒含量增加,菌盖和菌柄中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降低;当培养料中硒添加量为1~4 mg·kg~(-1)时,菌盖和菌柄中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分别保持在57.48%~62.73%和40.63%~46.10%。用富硒米糠替代常规栽培料中的麸皮栽培‘香9608’,菌盖和菌柄中总硒含量随着富硒米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富硒苹果生产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含硒的大量元素肥料硒素宝,在苹果谢花后7天左右按每666.7m^2用8.5kg对水1300kg,用喷枪喷施于果树根部地面,谢花后35天左右以每666.7m^2用1.0kg对水280kg树上喷施第1次,以后每隔15天喷1次,共喷3次,可使苹果硒含量由不足0.5μg/kg提高到13.2μg/kg,达到富硒水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棉籽壳栽培大白口蘑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白口蘑和杏鲍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大白口蘑和杏鲍菇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67g/100g和12.72g/100g。其中,必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甜味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5,47%、21.06%、16,77%和43.24%、24.84%、16.27%。大白口蘑和杏鲍菇的蛋白质、脂肪、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5.28%、2.91%、53.74%、8.76%和15.4%、0.55%、52.1%、5.4%。铁、钙、锌和硒含量在大白口蘑和杏鲍菇中分别为33.21mg/100g、49.34mg/100g、37.08mg/100g、0.05mg/100g和2.9mg/100g、14,2mg/100g、38,01mg/100g、0.023mg/100g。VC、VB1和VB2含量在大白口蘑和杏鲍菇中分别为24,5mg/100g、0.248mg/100g、2.12mg/100g和25.3mg/100g、0.193mg/100g、1.43mg/100g。由此可知,大白口蘑和杏鲍菇是两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大白口蘑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多年观察和跟踪检测的方法.对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经过连续9年机械粉碎蔗叶还田后定点检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三大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蔗叶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养分量化变化趋势,对产量的贡献。跟踪测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半干叶片叶茎率平均为14.6%,初步估测每公顷残留氮磷钾总量为36.60kg、3.75kg和17.25kg。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3.32g/kg,折合每年提高0.42g/kg,相当于每年每公顷蔗地净递增土壤有机质含量1245k。氮、磷、钾三大元素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钾,土壤全钾提高0.408个百分点,增幅达到43.3%相对值;虽然土壤全氯绝对值含量提高不多,但速效氮含量提高了28.87mg/kg,占相对值为31.9%,说明供氮能力大大提高:全磷和速效磷变化水平都较低,速效磷只提高了5.97mg/kg,占相对值为16.7%。蔗叶还田除了当造可获得180-210元/hm^2的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使土壤环境进入良性的生态循环,既可以获得增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减少对矿物资源的消耗.具有多重的良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