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园艺》2012,(3):87-90
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时至“春分”,大部分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和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2.
《西南园艺》2010,(2):90-93
3月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  相似文献   

3.
《西南园艺》2011,5(2):86-89
3月有“‘晾蛰”、“春分”2个节气。“凉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人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月的气候特点 ,气温回升 ,多连续阴雨 ,日照不足 ,常有大风。武汉地区平均最高气温 15 1℃左右 ,平均最低气温约 6 2℃ ,平均降雨量 97 1mm ,平均相对湿度约 80 %。本月中的“惊蛰”节气 ,表示天气转暖 ,春雷鸣动 ,一切冬眠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播季节。“春分”节气是平分春季 90天的节气 ,这一天 ,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本月是塑料大、中棚种植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等早熟果菜类蔬菜进入开花结果期管理 ,露地蔬菜播种、育苗、栽植的大忙月份。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5.
惊蛰、春分在本月,气温回升,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小动物开始复苏、出土活动,春分时,昼夜平分,气温适中,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气温多变,降雨量开始增多。来自群众口头上流传的有些天气谚语,就验证了3月春雷震惊和多变的天气。如:三月春雷动,遍地起惊虫。三月  相似文献   

6.
惊蛰     
何志平 《花卉》2009,(4):44-44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的时候,就是“惊蛰”节气。惊蛰是一年中第3个节气。“蛰”是冬眠之意,惊蛰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过冬的虫卵在此时也要开始卵化,因此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走出矣。”但真正使冬眠动物更醒出来的,并非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春回大地,天气骤暖迫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走而出。  相似文献   

7.
正本管理以无霜期180~200天的黄淮区域为基准,按1月到12月的顺序逐月阐述蓝莓生产管理方法。该区域蓝莓生产方式有冬暖棚、冷棚及露天栽培模式,本文将分别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介绍。参考时需注意地域不同生育周期、物候期等有所不同。3月气温开始回升,万物苏醒。本月有2个节气。一是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变化较大);二是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本月蓝莓生产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惊蛰节气是农历的第3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自然界重现其应有的生机。"春雷响,万物长",说明严冬已经过去,天气回暖,气温逐渐升高,每天日照时数逐渐变长。虽然气候逐渐回暖,但时有低温天气,仅有日光温室内生长的蔬菜和部分贮存的蔬菜供应上市,依然是北京当地生产蔬菜供应的淡季。  相似文献   

9.
《西南园艺》2013,(9):72-74
9jq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相似文献   

10.
《西南园艺》2011,(5):107-109
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白露”时节,一方面要抓紧中稻的收割和翻晒,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要趁雨抓紧蓄水,满足秋冬种植和春播用水;“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时至“秋分”,重庆市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常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秋分”时节要继续做好抢晴收晒、理墒防渍工作,抓好晚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11.
惊蛰过后,东北大地,阳气上转,气温回升,各地冻土开始解冻。当冻土解冻10厘米时即可栽种大蒜,播种春小麦;而当冻土解冻30厘米时,可适时“种瓜点豆”,节气不饶人。各地区根据本地冻土  相似文献   

12.
《西南园艺》2011,5(4):87-89
7月有“小暑”和“大暑”2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早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  相似文献   

13.
《西南园艺》2012,(9):103-106
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白露”时节,一方面要抓紧中稻的收割和翻晒,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三月份是我国传统的惊蛰和春分节气,标志着气候转暖,春天已经真正地到来。我国由南到北气温明显上升,日照也相应加强,长江以南,已是春光明媚;东北、华北、西北,可能霜冻未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花事也当从三月份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地区的多数花木也从冬季的休眠中苏醒,开始爆发出蓬勃的生气。  相似文献   

15.
《西南园艺》2012,(7):98-100
7月有“小暑”和“大暑”2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7月日平均气温26.8-28.1℃,雨量150-205mm。  相似文献   

16.
《西南园艺》2014,(7):73-74
7月有“小暑”和“大暑”2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7月日平均气温26.8~28.1℃,雨量150~205mm。重庆市农事重点是抓好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西南园艺》2010,(5):102-103
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相似文献   

18.
《西南园艺》2010,(4):111-112
7月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  相似文献   

19.
《西南园艺》2010,(6):84-86
11月有“立冬”和“小雪”2个节气,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时至“立冬”,重庆市各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适宜于油菜田管以及生长期较短、春性较强的小麦播种;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时至“小雪”,  相似文献   

20.
《西南园艺》2011,(6):81-83
11月有“立冬”和“小雪”2个节气,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时至“立冬”,重庆市各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适宜于油菜田管以及生长期较短、春性较强的小麦播种。“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时至“小雪”,高山地区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