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茶树平衡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施肥采用“3414”回归设计方法,对安溪县铁观音茶树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初步建立茶叶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茶树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10.67kg/667m^2 N、2.96kg/667m^2 P2O5、3.81kg/667m^2 K2O,N:P2O5:K2O=1:0.28:0.36。茶叶最佳利润施肥量为11.46kg/667m^2 N、3.47kg/667m^2 P2O5、2.23kg/667m^2 K2O,N:P2O5:K2O:1:0.30:0.19。  相似文献   

2.
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标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颖花量(总粒数)3800万朵/667m^2以上,结实率85%-90%,千粒重22-23g,氮肥用量按施N量=(目标产量需N量-土壤供N量),N肥当季利率计算,每667m^2施纯N16.60kg,N:P:K=2:1:2,即每667m^2施P2O5 8.3kg、K2O 16.6kg,适宜基本苗按□数/单株成□数计算,每667m^2插1.97万基本苗,能实现机插精确定量栽培750kg/667m^2的预期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3.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肥料效应试验,找出适宦当地的水稻施肥量,实现科学合理用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精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试验地最佳施肥量N为15.71kg/667in。、P20,为6.28kg/667m。、K20为9.86kg/667m^2,朱要素比例N:P205:K20=1:0.40:0.63,产鲢521.59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6.29;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8.42kg/667m^2、P2052.08kg/667m2和K2032.58kg/667m^2,N:P20j:K20=1:0.11:1.77,产量544.16kg/667m^2.投入产m比为1:4.65。  相似文献   

4.
垦育28号生育期170-175 d,剑叶上举,每 穗粒数12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 27-28 g,米质优良,产量650-800 kg/667 m2。栽培技术要点是旱育稀植或抛秧,秧田 播种量80-120 kg/667m2。施肥应注意前重 后轻,施肥量为纯N15.0-17.5 kg/667 m2, N、P、K合理配合。注意病虫害防治,盐碱地 施锌肥2.0 kg/667 m2,以防缩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密度、氮素、磷素、钾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667m^2施N 13.16kg、P_2O_5 14.3kg、K_2O 30kg、保苗2.2万穴,产量可达526.2kg/667m^2。优化栽培方案为每667m^2施N 13.16kg、P_2O_5 14.19kg、K_2O 20.63kg,保苗3.0万株,可以获毛收益1583.6元/667m^2。  相似文献   

6.
垦育8号生育期160~170d,剑叶宽厚上举,穗实粒数120粒以上,结实率93%,千粒重26g左右,米质优良,产量600~750kg/667m2。栽培技术要点是旱育稀植,秧田播种量120~125kg/667m2,插秧规格30cm×15cm,施肥量较其他品种增加尿素15kg/667m2。注意N、P、K合理配合及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磷钾组合搭配对佛手茶产量效应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目标产量为基础,以氮磷钾肥料不同组合搭配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氮磷钾肥取2:1:1水平为最优化配方组合,处理4(A281C2)、处理6(A283C1)较接近最优化配方组合,但经经济效益分析,只有处理6(A283C1)单产582.00kg/667m^2,纯收入2973.59元/667m^2为最佳组合。由此认为在粘质红壤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速效磷肥,即尿素32.60kg/667m^2、钙镁磷66.18kg/667m^2、氯化钾7.50kg/667m^2,纯N14.996kg/667m^2,N:P2O5:K2O=1:0.75:013为最佳组合较合理。佛手茶是大叶品种,适量增施氮磷肥,有利于促进新梢的生长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大豆单产较低的问题,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2005年开展了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在五年的试验中,除2003年因气候原因没有达到300kg/667m^2外,其余4年均达300kg/667m^2以上,其中2001年309.7kg/667m^2;2002年324.7kg/667m^2;2004年313.2kg/667m^2:2005年398kg/667m^2。试验结果表明:春大豆300kg/667m^2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合理群体,科学肥水管理,协调群体早发稳长,病虫草综合防治,延长功能叶寿命,适时收获”是益农一号获高产的必要条件。2007年9月30日,在遵义县市遵义县南北镇青山村经省级专家现场测产验收,益农一号每667m^2有效穗18.57万,穗实粒数156.27粒,结实率78.54%,千粒重28.0g,理论产量达812.54kg/667m^2,实割面积50.2m^2,出田谷产量70.75kg,折干率90.9%(取样晒干、扬净换算),折合每667m。净干谷854.5kg。  相似文献   

10.
海城市耿庄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丽芬 《杂粮作物》2009,29(2):148-149
在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开展玉米“3414”试验,研究玉米在不同氮、磷、钾水平配比时的产量效应及最佳施肥量及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本地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0.82kg/667m^2,P2O5 6.2kg/667m^2和K2O6.54kg/667m^2,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配比为1:0.57:0.6。  相似文献   

11.
为发挥甬籼57的增产潜力,笔者开展了甬籼57氯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甬籼57获得高产的纯氮施用量应在14.0kg/667m^2以上。如果单攻高产,可采用纯氮18.0kg/667m^2左右的高施氮量;如综合考虑高产、稳产和效益,施氮量以14.0kg/667m^2为宜。施氯方式以基、苗、穗肥比例2:0:1这种重施基肥适施穗肥的“V”字型施肥方法最佳。在施用纯氮14.0kg/667m^2时,采用基、苗、穗肥比例为2:1:0的施氮方式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4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秋季还田比春季好。秋季将风干的稻草粉碎成长10cm左右的碎段后均匀地撒在稻田里(500kg/667m^2),再配施草量1.0%-1.3%的纯氮(尿素10.9-14.1kg/667m^2)以及适量的磷钾肥,然后将草、肥翻埋到耕层。可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产10%左右,纯增经济效益35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施倍得高效生物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浸种催芽后,用“施倍得”高效生物菌肥(粉剂)拌均阴干后播种;在水稻孕穗期,用100g/667m^2“施倍得”菌肥,配成1.5%浓度的肥液进行叶面喷肥。试验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平方米有效穗增加12穗,每穗粒数增加5粒,千粒重增加0.4g,增产稻谷68kg/667m^2。  相似文献   

14.
新型微孔矿物肥对芦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微孔矿物肥和正常肥水管理对18年生芦柑树进行施肥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新型微孔矿物肥比正常施肥的树势较健壮,叶片浓绿增厚;果品等级率提高,可溶性固形物比增0.28个百分点。施用新型微孔矿物肥增产638kg/667m^2;增加收入2138元/667m^2,扣除增加新型微孔矿物肥成本60元/667m^2,可净增纯收入2078元/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水稻与马铃薯的复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一般产量可达1200~1500kg/667m^2,下茬水稻产量可达500kg/667m^2,两茬合计总产值1500~1800元/667m^2,是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产增收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水稻的单产与拔节、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LAI)均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成熟期的干物重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武粳15以每667m^2栽1.5万丛、每丛栽2苗、施纯氮22kg时产量最高。拔节、抽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98.8kg/667m^2、789.3kg/667m^2;适宜LAI为4.1和7.7,成熟期干物重在1350kg/667m^2以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在55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施用一定量尿素、钾肥情况下,设置不同磷肥处理,通过肥料效应函数的模拟和经济效益模式计算,确定甘蔗最佳磷肥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N:P2O5:K2O=1.5:1:1,在氮肥60kg/667m^2,钾肥30kg/667m^2的基础上,最佳磷肥施用量在106~123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选用半矮秆大豆绥农22,采用大区对比试验,重点分析大垄平台增密保墒技术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平台技术全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平均保持在28,34%-34.18%,比常规垄作高出0.62%-2.16%,土壤容重全生育期平均比常规垄作低0.374g/cm^3;开花期大垄平台叶面积指数比常规垄作大1.066、结荚期大2.377、鼓粒期大1.261;在开花期大垄平台消光系数变化为0.55-1.26、常规垄作为0.97~1.1,在结荚期消光系数变化分别为0.73-1.14和O.71~1.14,在鼓粒期消光系数变化分别为0.77-1.12和0.97-1.0,而在3个时期的最大顶角时大垄平台消光系数大于常规垄作;大垄平台和常规垄作收获时密度分别为35株/m^2和28株/m^2,单株粒数分别为61.8粒和71.0粒,百粒重分别为15.6g和16.0g,产量分别为239.40kg/m^2和212.06kg/667m^2,大垄平台比常规垄作增产27.34kg,增产幅度为12.89%。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为16.25%。该品种在河南省经过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l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1,密度以1.25~1.5万株/667m^2为宜。667m^2施有机肥2~3t,配合施碳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0kg。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刘传增 《中国稻米》2008,14(2):69-70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kg/667m。)产量构成:3.9~4.2万粒/m^2(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