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Ⅰ.小麦育种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春麦区为我国春种小麦主产区。建国前虽推广13个抗旱丰产类型品种。但均不抗秆锈病,政协委员使秆锈病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建国后50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小麦品种改良工作。明确了以抗病为中心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适于集约化栽培为育种目标,控制了秆锈病的为害,使单产稳步提高。期间先后共育成审定210个优良品种,大面积更换品种4-5次。每次更换品种对促进小麦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遗传育种基础理论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Ⅱ.小麦品种的演变及其系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本麦区先后共育成审定2l0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更迭品种4~5次。每次品种更新技代使单产不断提高,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品种演变过程,并根据品种的亲本之间血缘关系,汇集了小麦品种的系谱。  相似文献   

3.
4.
东北春麦区部分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收集的东北春麦区不同年代育成的73份小麦品种资源,以小麦醇溶蛋白为生化指纹,采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所推荐的小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73份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代育成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分布频率和多态性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年代的推近,小麦醇溶蛋白多态性比率增加;小麦醇溶蛋白生化指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将供试的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所包含的品种数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物测定法 ,将有代表性的菌株 (FG_39)在室内对多菌灵敏感性进行测定 ,多菌灵对该菌株的毒力方程为 :y =4 .5 898+ 0 .15 5 7X ,EC50 为 2 6 3μg/mL ,与顾宝根等 (1990 )相比 ,其敏感性有所下降 ,应进一步监测。在多菌灵 2 5 μg/mL敏感基线上 ,抑制效果达 5 0 %以上的待测菌株占 83 5 % ,说明绝大数菌株对多菌灵是较敏感的 ,与野生菌株FG_4 7相比 ,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适合黑龙港麦区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构成因素、株叶型、抗逆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类型等性状的具体标准和设计思想。依据小麦品种设计原理,在小麦多抗节水高产育种实践中,成功选育出小麦沧麦12、沧麦6005、沧麦028、沧麦6002等小麦品种,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品种设计在黑龙港麦区对小麦育种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流行预测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年的小麦白粉病病情和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得出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中期预测的预测式,小麦白粉病的始发地为5月中旬中雨日期十5~7d;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Y=1.690554 0.01763625x1 0.09117417X2;小麦白粉病流行速率r=0.00089X3 0.0026X4 0.125 0.029,历史拟合率达86.67%。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9-200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小种种群的变化。应用23个随机引物对白粉病菌8个不同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其中11个引物的扩增型在不同生理小种间出现差异,共扩增出59条谱带,多态性为47.5%。通过对RAPD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探明了折菌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小种毒力高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小麦育种方向和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依据黄淮麦区自然、气候、生态特点,结合黄淮南片及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及多年育种、生产实践,提出并分析了该区小麦育种方向,从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亲本选择与组配、协调提高产量三因素、加强后代抗病、抗逆、适应性选择等方面探讨了优质高产小麦的育种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阳盆地麦区小麦生产的现状与育种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南阳盆地麦区小麦生产及品种的利用现状,围绕解决南阳盆地麦区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耐寒与早熟、矮秆与早衰4大矛盾提出具体的育种目标,即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中早熟。具体性状指标要求:适合南阳生产的半冬到弱春性品种,产量三要素要在有一定亩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为主攻方向,要求亩穗数38万以上,千粒重42g以上,中早熟,半矮秆,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11.
1983—1994年黄淮麦区东西线穿梭育种工作的回顾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开展黄淮麦区东西线穿梭育种工作以来,历经13个年头,“七五”期间有山东、陕西、徐州、河南四个农业科研单位参加;“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安阳棉花研究所小麦室也参加了这项工作。本文对十余年体会和进展作一回顾与简结。1 穿梭育种的进展1.1 小麦组合后代升选情况 “六五”以来共交流小麦F_1组合216个(仅“八五”期间就交流F_1组合129个),交流后代单株及亲本材料近1000个。现将各地在  相似文献   

12.
豫南稻茬麦区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豫南稻茬麦区小麦育种工作的现状,依据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小麦生产水平,结合几个推广品种的性状特点,提出了应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耐湿、多抗、早熟小麦品种为目标。具体性状指标要求:选育半冬性多穗型品种,产量三要素中要突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要求中等或偏上即可,早熟或中熟,灌浆速度快,半矮杆,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抗病,适应范围广,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13.
近60年黄淮麦区冬小麦育种规律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黄淮麦区近60年冬小麦育种目标和品种特性的演变,并对今后发展方向作初步探讨,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回顾近60年黄淮麦区品种间杂交育种与其他育种途径技术演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指导该地区冬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是东北春麦区的小麦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主攻对象,针对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对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抗性现状,分析了小麦育种抗源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持久抗病育种的策略;提高出采用多样化二线抗源,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丰产及优势种质导入,多基因积累和多抗性合成五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方法,加速二线抗源的利用,促进抗源的多样化,提高品种抗病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07-111
为了初步探明优质强筋春小麦津强5在东北春麦区的品种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2011连续3年天津武清地区津强5整个物候期的气象特征,总结津强5的生育特点,预测东北春麦区满洲里、通辽、赤峰和锦州4地津强5的引种可能性。利用欧几里德距离公式,计算上述4地与天津武清点在津强5适种期期间的气候距离系数,明确4地的引种相对可能性。结果发现,津强5出苗需要178.1℃以上的活动积温,温度积累593.1℃完成抽穗,温度积累913.2℃、光照积累282.9 h才能够正常成熟;津强5能够在满洲里、通辽、赤峰和锦州4个地区完成整个生长周期,距离系数分析表明锦州地区引种的相对可能性最高,通辽和赤峰次之,满洲里的相对可能性最低。  相似文献   

18.
19.
黄淮麦区小麦超高产育种产量结构优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量结构和生态环境互作理论出发,探讨了在黄淮麦区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模式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提出了选 育9t/hm^2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的多元化组合模式。并强调在小麦杂交育种中,通过对产量结构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诸如分蘖、幼穗分化、籽粒灌浆、抗病、抗逆性能等方面综合遗传改良,是培育和发挥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83—1993年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鉴定及利用技术改进研究薛喜梅,范和君,赵虹,闫新甫,王西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与推广的纽带,它既是鉴定育种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也是品种审定、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