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进入蕾期以后,各地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一类棉田,棉株营养生长旺盛,要合理调控,塑造理想株形,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二类棉田要促控结合,促使棉株早搭丰产架子;三类棉田发育晚、长势弱,应采取水肥齐促的办法,促使棉苗早发棵。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抓"四抢"管理麦田套种棉田收麦  相似文献   

2.
7月份棉花打顶后应抓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一、科学化控 1.视长势调控 棉花打顶后,一般化控1~2次.第一次在打顶后3~5天,667米2保苗在1.2万株左右的田块,施缩节胺4~5克,对水30千克;保苗在1.6万株以上田块施缩节胺6~7克,对水40千克.第二次化控视棉株的个体发育及群体大小,并根据天气、土壤湿度、棉株长势长相进行适度的重控,一般667米2施缩节胺8克左右.通过缩节胺的作用,最终达到对无效花蕾和空果枝生长尖的有效控制,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塑造均衡增产的长势长相,确保棉株顶部成铃数量和单铃重的增加,为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田间管理 防止棉田郁蔽,合理配置株、行距,密度不能太高,以利通风透光,防止或减少烂铃。同时开沟排水,高畦培土,雨后及时中耕,以降低棉田湿度。对盛蕾初花期长势较旺的棉田,可喷施缩节胺,以抑制棉株徒长,减少郁蔽。后期多施磷肥,适时剪空枝、打老叶、抹赘芽、摘苞叶,也可减轻发病。另外,要做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被棉铃虫危害过的棉铃极易引发病菌感染,多形成烂铃。  相似文献   

4.
滴灌棉田苗期和打顶后化调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5.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6.
正1.浇好吐絮水吐絮期,雨季已过,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棉田干旱,要隔行沟,灌跑马水,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维持棉株正常生理活动,对保秋桃、增铃重和提高纤维品质都很重要。同时,如遇秋雨较多,应及时排水防涝。2.根外追肥棉株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为补充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可采取根外追肥,这对防止棉株早衰、提高结铃率、促进棉铃发育、增加铃重有一定的效果。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喷施1%~2%的尿素水溶液,对长势偏旺的棉田,可喷施  相似文献   

7.
张康林  毛新萍 《农村科技》2006,(7):17-17,22
化调技术是棉花丰产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措施,目前,我团使用的调节剂主要是缩节胺,缩节胺对塑造理想株型,调节棉株生理,促进营养转化,提高棉花单产具有明显效果。2005年,对主栽品种新陆早12号、新陆早9号、辽棉17号全生育期化调进行了调查。一、化调原则124团在化调上采取的原则是"早、轻、勤"。不同区域化调时间、用量结合水肥条件和棉田长势,做到因地制宜,总体上达到苗期早控、轻控,蕾期慎控,花铃期普控,打顶后重控。二、化调时间及用量  相似文献   

8.
DPC对朱砂叶螨为害棉蛛的耐害补偿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蕾期受朱砂叶螨为害后,适量施用DPC(缩节胺)可提高受害植株的耐害补偿能力,减少产量损失。其耐害补偿效应主要表现在棉株生长速率加快,缓解受害棉株高、果枝数、结铃受到的不良影响。其耐害补偿效应强弱取决于棉株长势水平和施用DPC的剂量。朱砂叶螨为害棉花后具体施用DPC的剂量需根据棉苗长势水平而定,以充分发挥DPC增强受害棉株耐害补偿功能的作用。一般一类棉苗施用4次DPC〈总剂量为142.5g/hm  相似文献   

9.
施足基肥,为提高土壤肥力和满足棉株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要获得高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方法同样非常关键。追肥要掌握“苗期轻、蕾期稳、花铃期重、后期补”的技巧。一、苗期轻追棉花苗期对养分需求量不大。对地力差、基肥少、苗子弱的棉田,要早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进行,667平方米追施标氮(硫酸铵)5千克左右;对地肥、基肥足、苗子长势好的棉田,不用追苗肥,如棉苗生长不整齐,可以对小苗、弱苗追一次偏心肥。麦棉两熟套种的情况下,由于棉苗在麦棉共生期间受小麦吸肥影响,长势较弱,需适当施肥以促进生…  相似文献   

10.
棉花风沙灾害后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棉田受害的类型与分级 根据我区1999~2001年的调查资料,按照棉田受害程度将其危害分为5个级别. 0级棉株基本无风沙危害症状; 1级棉株倒1叶青枯,倒2、3叶边缘青枯,生长点正常; 2级棉株全株真叶青枯,子叶和生长点基本正常; 3级棉株子叶与真叶全部青枯,子叶节以上主茎青枯并弯曲,生长点青干; 4级棉株全株叶片青枯,子叶节以下胚轴青枯弯曲,生长点干枯.  相似文献   

11.
一、发生特点,1.棉叶螨。根据近几年棉田调查和实际防治情况来看,棉叶螨在5月上旬可在棉田出现中心株,有螨株率可达到1%-5%,高的可达到7%左右。发生期较前些年提前了7-lO天。单叶螨量可达到8-24头,产卵量大,扩散快。如果在6月下旬得不到有效控制,进入7-8月份,棉花长势旺盛,叶片相互交叉,人机作业频繁,为大面积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早衰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对棉花的产量影响极大,一般棉田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一般年份,棉株8月份以后就逐渐表现衰老症状:叶片变薄而发黄或发红,甚至干枯脱落,上部果枝不能伸展,蕾小、花弱、铃小,落花落蕾增多,棉株上部可出现顶心发硬、红茎到顶,严重棉株过早死亡。早衰的棉株一般出现在土质僵硬、土壤肥力较差的棉田,或施  相似文献   

13.
高产棉田蕾期棉株的长势长相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节密,果枝向四周平伸,着生角度较大,节间分布匀称,叶片大小适中,蕾多、蕾大.每3天出现1个果枝,果枝伸长每5~9天出现1个果节,至见花时株高50~60厘米,果枝数约10个.要形成这一理想的株型,田间管理应采取以下4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缩节安是一种新型生长调节剂。1981~1984年,我们研究了缩节安对地膜覆盖棉和育苗移栽棉的调控效应及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缩节安的应用效果 1.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应用缩节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棉初花期喷施100ppm缩节安(有效剂量为2.5克/亩),株高较对照降低12.26%,主茎节距较对照缩短17.76%,顶、中、下部的果枝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64.45%、48.17%、32.77%。前者呈宝塔型,后者呈伞型。移栽棉初花期喷施一次100ppm缩节安(剂量2.0克/亩),也表现为株高比对照  相似文献   

15.
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棉株喷施甲哌鎓(缩节胺)可调控棉株生长,使植株主茎节间缩短,株型紧凑,防止旺长,促进蕾、花发育,减少蕾铃脱落。本文根据2013年—2019年对148团棉花化调后植株长势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化学调控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缩节安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生产应用上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为探讨缩节安的使用时间、次数、用量对棉花的增产的影响,于2014年进行了缩节安使用时间和浓度试验,特总结如下:1试验地点及土壤肥力试验地点:佘家镇观音堂村景国农机合作社的棉田。试验棉田的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其土壤的有机质为1.2%,速效氮98.3mg/kg,速效磷19.1mg/kg,速效钾150.6mg/kg。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以来,博乐地区棉叶螨的发生危害趋势有增无减。与往年相比较,一是棉叶螨迁入棉田的时间提早10-15天,5月中下旬即可在棉田形成点片发生;二是点片发生比较分散,早春边缘发生不明显;三是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形成全田发生趋势,对产量影响严重时可以减产30%-50%;四是其扩展蔓延速度除受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地势等条件影响外,最重要的是受生存环境的影响。生态带生长势强,棉叶螨向棉田迁徙蔓延速度慢;生态带生长势弱,棉叶螨生存环境恶化,其繁殖速度及向棉田扩展蔓延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加强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指导,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特点,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变化、棉苗长势等实际情况,科学管理,力争夺取今年棉花优质高产。西北内陆棉区根据气候预防棉蚜虫等虫害北疆4月下旬至5月低温雨水天气连续发生,导致棉苗生长发育缓慢,棉田补种、翻种较多;南疆部分棉田遭受大风、冰雹灾害,棉蚜虫、棉蓟马等虫害偏重。结合当前棉花生长情况和气候特点,提出指导意见:肥水。苗期后第一次浇水宜在初花时期,随后采取周期性滴灌,6-10天滴灌一次,亩灌量为25-30立方米。根据土壤肥力、棉花长势、目标产量,每次随水亩施棉花专用肥或尿素、磷酸铵混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份受降雨的影响,棉叶螨在棉田内发展缓慢,进入6月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棉叶螨有加速发展的趋势。6月21日早播棉田有螨株率2%,平均百株螨数247头,单株量最高达202头。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叶蝉和蜘蛛的发生量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发生量有增加的趋势.盲蝽发生量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发生量呈增加趋势,但密度增加到67 500株/hm2时,发生量呈下降趋势.棉花卷叶螟发生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花铃期棉叶生理活性与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棉株营养是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棉田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密度和棉株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