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人工鱼礁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逐渐成为海洋牧场科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本研究根据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的发展现状,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基础上,根据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的技术需求,总结并探讨了海洋牧场人工鱼礁调查方法,提出一套适用于浅海海域人工鱼礁的地质调查方法,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裴琨  吴一桂  杨润琼 《河北渔业》2020,(6):22-27,63
1979年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实施中国首个人工鱼礁试验,到2012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文章从海域自然条件、早期人工鱼礁状况、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概况、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3.
建设人工鱼礁就是在海洋植树造林“建造海底森林”,目的是将广东沿海建设成富饶的海洋牧场。根据省人大议案,广东从2002年起,用10年时间,在广东沿岸约3600万亩幼鱼幼虾繁育区里,将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共100座人工鱼礁。其中,广东省政府出资兴建26座“生态公益型”(即全封闭,禁止开发利用)和4座“准生态公益型”(即半封闭,限制性地开发利用)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4.
国外简讯     
日本正式试建海洋“牧场”企业据报道,日本投资1亿日元于今年正式开始,将沿岸渔场扩建成海洋牧场。日本水产厅还计划在十年内将全国各地沿岸海域建设成海洋“牧场”。什么叫海洋“牧场”呢?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海湾开辟大规模的增养殖场,使渔业从单纯捕捞转向养捕结合的渔业。海洋“牧场”的设想,是在海湾地区设置人工孵化设备、稚鱼培育场、人工藻场和人工鱼礁等。对饲养在“牧场”的鱼类用超声波和光进行诱集,实行自动投饵。同时还设置使成鱼集群的人工漂浮海藻站和大型鱼礁站,来管理鱼类从孵化到捕捞的整个过程。此外,在海洋“牧场”里还有文蛤、牡蛎、紫菜、裙带菜等贝藻类养殖场。  相似文献   

5.
人工鱼礁在我国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蓝色革命计划”和“海水农业”构成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即人为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修复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  相似文献   

6.
建设人工鱼礁就是在海洋植树造林建造海底森林,目的是将广东沿海建设成富饶的海洋牧场。根据省人大议案,广东从2002年起,用10年时间,在广东沿岸约3600万亩幼鱼幼虾繁育区里,将建设12个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生物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受海水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文章综述了影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它因素,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北戴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的建设效果,通过海洋调查,对比分析了人工鱼礁建设前后该海域水质环境、沉积物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的海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水质指标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氨氮含量较低;浮游动物的丰沛度高于对照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丰沛度均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9.
正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人工鱼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鱼类构建一个觅食、生长、繁殖的"安全屋",以达到增加海洋水生动物多样性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作为最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省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建成人工鱼礁50座,礁区核心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到8处。人工鱼礁的投放,犹如神来的一笔,人工鱼礁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动态     
《水产养殖》2012,(1):54-55
大连万块人工鱼礁促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中广网大连2011年11月17日消息,(记者张四清通讯员孙坤)历时半年的大连獐子岛渔业2011年鱼礁投放工作圆满完成。截止到11月17日,在獐子岛确权海域投放人工鱼礁10000块,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者围绕人工鱼礁能改造渔场的科学依据,生产性鱼礁的集鱼效果,保护性鱼礁重大的作用,海珍品增殖礁的巨大潜力,以及游钓鱼礁的良好开端等专题进行论述和探讨,并分析了人工鱼礁的经济效益。最后,作者提出整治近海的主要措施,以人工鱼礁为基础工程,在配合人工藻场和人工放流,使渔场环境,不断改善,鱼类资源,永保昌盛。并为实现农牧化“耕海牧鱼”、“海洋牧场”开发的战略方针,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峰 《齐鲁渔业》2014,(6):45-46
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人工鱼礁的建设对建设海洋牧场、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爽 《齐鲁渔业》2014,(6):20-21
1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 1.1人工鱼礁建设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能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为稚鱼以及鱼类提供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增殖并保护渔业资源。因此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底森林”,可使渔业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修复。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鱼礁的结构设计目前尚无明确的原理和依据。本文从流场效应、生物效应、遮蔽效应的角度阐述人工鱼礁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了相关的依据和方法,总结分析了适合不同海域类型的人工鱼礁区建设模式及其未来发展,以期为人工鱼礁的结构设计和海洋牧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历程与定义分类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牧场是国内外长期广泛应用的海洋渔业发展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情况以及已有定义、分类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国外普遍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工鱼礁已从较单纯的聚鱼功能,拓展为海洋牧场生境保护和修复功能,目标是渔业资源增殖和利用。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建设人工鱼礁的目标是大规模增殖、聚集和捕获渔业资源;欧美诸多国家建设人工鱼礁主要是为了增殖保护渔业资源和开发休闲渔业。国外以渔业资源增殖为主旨的海洋牧场建设成败皆有,成功的方面仍值得中国借鉴。国外对海洋牧场定义和分类的数量较少,定义的提出和使用相对严谨。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将其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民转产转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加以扶持。海洋牧场在建设规模、产出效果、技术水平、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和科技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内学者提出海洋牧场和海洋农牧化概念,并将二者进行了区分,其后诸多学者也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近年来国内海洋牧场发展迅速,但海洋牧场定义不够规范,数量繁多、含义空泛、严谨性不足。最后,本文就海洋牧场发展趋势、发展理念、目标定位、建设内容、研究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实事求是并理性把握好现阶段海洋牧场的发展理念、定位、内容和目标,加强对农业农村部现有海洋牧场水产行业标准的宣传尤其是定义和分类的宣传,引导海洋牧场研究和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切实有效支撑海洋牧场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生态工程,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鱼礁的大量投放,海洋牧场海床逐步转变为高度异质性的底栖生境,底栖生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底栖及底层生物的栖息与繁衍。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在海洋牧场中的局限性,聚焦天津海洋牧场,基于侧扫声纳后散射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从侧扫图像亮度、图像纹理及地形起伏度等3个维度,探索了天津海洋牧场海床类型识别、分类和面积量化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天津海洋牧场共发现人工鱼礁、牡蛎类、淤泥类、蛤仔泥混类、牡蛎泥混类及碎贝泥混类等6种海床类型,基于声学图像特征的海床类型识别方法准确率达90%,可满足海洋牧场底栖生态研究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天津海洋牧场本底淤泥类海床消退为58.19%,贝类海床增至7.96%,贝类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人工鱼礁周边新生牡蛎礁0.246 km2,并伴有0.303 km2的牡蛎泥混海床待发育为牡蛎礁,海洋牧场建设对牡蛎礁具有重要的修复作用。本研究探索了适宜于海洋牧场的海床声学分类方法,探讨了声学技术对传统底栖调查方法的补充与完善作用,明确了海床类型与声学图像特征的紧密联系,验证了海洋牧场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近岸海域生境修复、贝类资源量精准评估及牡蛎礁演化机理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总投资超2亿元,投放人工鱼礁39万空方,建成人工鱼礁区398公顷,建成日照市首座国家级海洋牧场大型游钓平台——阳光1号,2018年累计迎客26万人,年盈利达3000多万元。这就是日照市岚山区顺风阳光海洋牧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风牧场")的基本"家底"。该牧场是一个综合型的以垂钓观光为主的海洋牧场,拥有垂钓基地、民宿、远海  相似文献   

18.
日照万宝国家级海洋牧场(以下简称“万宝海洋牧场”)位于黄家塘湾北部海域,总面积500公顷,规划建设人工鱼礁休闲垂钓区、深水网箱养殖区、贝藻类养殖采摘区、海上平台休闲娱乐区、浅海贝类养殖赶海区及游钓码头综合服务区六大功能板块,目前已开发了海水浴场、赶海园、垂钓池等项目。  相似文献   

19.
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中的人工鱼礁建设,在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从事人工鱼礁的工作20多年,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化热带海洋牧场是养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利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南海水深较深,常规鱼礁难以发挥作用,而浮鱼礁可以利用中上层的水体空间,是营造深水渔场的最佳设施。本研究综述了浮鱼礁的类型、功能和应用场景,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浮鱼礁未来在南海海洋牧场信息化监测、休闲渔业、中上层鱼类资源养护和构建大洋性海洋牧场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