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Aujeszky’s 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可造成种猪繁殖障碍、仔猪早期大量死亡、商品猪生长迟滞,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病曾在全世界流行,中国自1947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扩大到全国各地,隐性感染、临床发病及混合感染日趋严重,每年因为该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上主要的养猪国家都已开始实施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项目,并在一些国家取得成功;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根据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并提出我们国家伪狂犬病防控策略和净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2019年开始,全国健康后备母猪供应缺少,静默生产减少了疫苗免疫的频率,导致新组群猪场甚至核心群处于伪狂犬病阳性状态,文章根据伪狂犬病病毒特性谈谈伪狂犬病的特点,为伪狂犬病控制及净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可引起仔猪大量发病死亡,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生长发育缓慢,经济损失惨重。为净化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试验采用综合性的净化措施,除淘汰病猪及临床症状猪、加强饲养管理等技术措施外,采用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加强免疫,结合野毒抗体监测,成功的根除了伪狂犬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1—11月,先后从湖南省19个规模猪场采集1 096份种猪血清、551份仔猪和肥育猪血清样本,利用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湖南省19个使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野毒血清抗体的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共检出12份阳性样本,总样品阳性率为0.73%,4个猪场检测到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场阳性率21.0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湖南省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总阳性率为0.64%,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6.1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普遍。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后备母猪及胎次较高的母猪群,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种猪阳性率偏高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关键。在所监测的19个猪场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但有个猪场仔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种猪却没有,表明仔猪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在仔猪伪狂犬病阳性场中,野毒抗体集中在1~4周龄、17~24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流行动态。结果还表明,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有野毒感染,此阶段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有些规模猪场只重视母猪免疫、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目前,疾病呈多重、复杂的趋势,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环境消毒,细化生产管理,安全引种混群、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湖南省伪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是我国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猪伪狂犬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的高死亡率和呼吸道疾病,是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抗伪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在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对抗伪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在伪狂犬病病毒抗原分析,在保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伪狂犬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对抗伪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深入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11):92-95
采用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多个规模化猪场种公猪与种母猪以及商品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母猪的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与公猪的病毒感染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母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随着胎次的增加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加;种猪群、商品猪群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取得很显著的进展。本文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特性,基因结构特点,病毒糖蛋白种类和作用以及伪狂犬病病的毒力因子,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综述,对同道者研究伪狂犬病病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炎铭 《北方牧业》2013,(12):24-25
1伪狂犬病最新流行动态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致病因子,造成伪狂犬病(PR)在全国大范围的传播流行,伪狂犬病病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使猪病的感染流行复杂化。近年来一些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失败,猪伪狂犬病与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不断涌现,使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伪狂犬病并没有消失,而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可引起仔猪大量发病死亡,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生长发育缓慢,经济损失惨重。为净化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试验采用综合性的净化措施,除淘汰病猪及抗体检测阳性猪、加强饲养管理等技术措施外,采用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结果母猪一次免疫合格率为90.74%,仔猪二免后的免疫合格率为94.44%。  相似文献   

11.
伪狂犬病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近折来在伪犬病病毒潜伏感染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其中包括三个部分,即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伪狂犬病病毒潜优感染的诊及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2.
利用ELISA法对猪伪狂犬病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利用伪狂犬全抗体检测试剂盒和伪狂犬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广东某猪场的猪只按照一定的采血要求,进行了伪狂犬病全抗体和gE抗体的检测。我们初步发现该场伪狂犬病的抗体变化及该场伪狂犬病感染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某猪场的一起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对猪伪狂犬病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以期为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黄银君,周育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46)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伪狂犬病(又叫Au-jeszky′s病)的病原,为a疱疹病毒,分类名叫猪疱疹病毒—1型。伪狂犬病最早是在牛上发现的,现在则成为猪的...  相似文献   

15.
生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多种家畜的一种以发热、奇痒、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我镇一些大、中型养猪场和农村养猪户饲养的生猪不断发生伪狂犬病,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为此,本文针对生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结合对伪狂犬病的防治工作,提出对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治对策,供同行和养猪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仍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引起的损失包括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以及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8年11个省市119个使用伪狂犬病异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57.1%,总样品阳性率为11.7%(797/678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阳性率为14.0%(542/3860),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2.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和2007年的系统监测结果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总样品阳性率、种猪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偏高(25.9%、14.8%),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病阳性场中,1-4周龄、5。8周龄、9~12周龄、13。16周龄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9.3%、23.1%、12.9%、7.8%,17~24周龄为6.2%,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  相似文献   

17.
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国也有许多省市报道该病的发生,笔者对成都等20个地(市、州)部分种猪场种猪血清7405份进行了伪狂犬病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的急性传染病。病原属疱疹病毒科A亚科猪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简称PR)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疫病。其宿主广泛,猪是该病的主要突主和传染来源。他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大批死亡,耐过的猪也成为僵猪,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型伪狂犬病疫苗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伪狂犬病病毒(PRV)为α疱疹病毒,能引起多种动物的伪狂犬病。该传染病遍布世界主要养猪国家。我国1947年首次发现本病,现已蔓延到十几个省市,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免疫接种是防制伪狂犬病的主要策略。尽管疫苗不能完全阻止PRV强毒感染和排毒,但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现有防疫体系下福建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采用HerdChek PRV gE—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09年10月送检的8个市40个规模化猪场1214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2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62.5%;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56%;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2.46%,其中阳性率最高为55.83%;不同胎次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其中以莆田和南平地区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