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鼠伤寒沙门氏菌用去污剂NP-40处理,获得细菌外膜增溶液,经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甘露糖洗脱,得到了ConA结合糖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出了5条蛋白带,分子量在15~43kD之间。用不同处理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雏鸡肠上皮的粘附情况,表明分离的ConA结合糖蛋白具有粘附素样作用,肠粘膜表面含乙酰氨基葡萄糖的糖复合物则可能是粘附素的受体。  相似文献   

2.
细菌的粘附与粘附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菌的粘附与粘附素潘玲吴信法(安徽农业大学230036)众所周知,微生物必须先通过附着或粘附才有可能在宿主定居,进而感染,引起机体发病。对机体来说,外界的细菌必须接触动物的皮肤与粘膜,粘附定居,增殖或移位扩散,才能使感染或传染成立。过去对病原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3.
乳铁素参与乳房链球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试验用的3株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菌株均可与乳铁素(Lactoferrin)结合。培养基中加入乳铁素或乳清可以显著促进细菌与乳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抗乳铁素抗体可以特异性地抑制乳铁素或乳清预处理细菌与乳腺上皮细胞的粘附。乳铁素在细菌和细胞之间起着桥梁分子作用。有助于细菌与乳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和乳腺感染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禽大肠杆菌菌毛粘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鼎震  单虎 《动物医学进展》1997,18(3):33-36,4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鸡大肠杆菌的3个致病菌株GL7(O50)、HB5(O78)及TG18(O88),发现在营养肉汤中于37℃培养均表达菌毛,但在18℃培养不表达菌毛,用37℃培养的大肠杆菌对鸡气管粘膜做粘附试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它们对体内体外的鸡气管均可粘附,但18℃培养的大肠杆菌均缺乏这种粘附作用。采用粘附抑制试验测定这3种菌株对体外鸡气管节段粘附的特异性,结果是抗这3种细菌菌毛的抗体能显著抑制各自相应的菌株对气管上皮的粘附;O78株和O88株对气管上皮的粘附作用可被甘露糖显著抑制,表明甘露糖对介导菌体对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受体起重作用。用甘露糖不能抑制O50菌株对气管上皮的粘着,表明该菌体的粘附作用不由甘露糖介导。用高碘酸钠处理能抑制所有菌株的粘附作用,再次表明细菌对气管上皮的粘附作用是由单糖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仔猪黄痢、白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列。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病原。ETEC菌体细胞对仔猪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的粘附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其粘附作用系由特殊菌毛介导,菌体表面的特殊菌毛即粘附素(adhesin)与寄主小肠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细菌才能定居繁殖,继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仔猪下痢。从仔猪下痢病料中分离鉴定的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粘附素主要有K_(88)、K_(99)、987P及F_(41)等四种类型。国内不少猪场应用大肠  相似文献   

6.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不同来源的6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对10种不同红细胞的血凝试验表明,J-1株能凝集所有的10种红细胞,而与其他菌株的血凝谱有所不同。血凝图式有2种:人、鸡、麻雀的红细胞凝集快,呈大小不等的絮状;而鲫鱼、绵羊、猪、小鼠、兔、鸭、犬的红细胞凝集慢,且呈均匀颗粒状。这两种血凝均能被D-甘露糖抑制,但不能被J-1株R菌毛抑制。组织粘附试验显示,J-1株能粘附小鼠和鲫鱼的肠组织和肠绒毛。将提纯的R菌毛预处理肠组织,或用D-甘露糖或木瓜蛋白酶消化的R菌毛抗血清Fab片段预处理菌体,都不能抑制上述的粘附作用。J-1株对HEp-2细胞显示强粘附,菌体随机粘附在细胞上,有少数侵入细胞浆内。其余5株菌的粘附特性与J-1株不尽相同。所有6株菌对草鱼肠组织及肠绒毛、EPC细胞(鲤鱼乳头状上皮瘤细胞系)均无粘附性。  相似文献   

7.
很多肠道病原菌可借助于特定甘露糖粘附素(细菌细胞表面的凝集素)而黏附到肠道上皮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研究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嗜酸乳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排斥作用,其中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排斥较强,而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则较弱.  相似文献   

9.
鸡毒霉形体粘附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霉形体研究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鸡毒霉形体的研究也较为活跃, 特别在鸡毒霉形体的粘附素方面的研究、对鸡毒霉形体膜蛋白的粘附素MGC1、MGC2、GapA的生化特性、基因组分析、及其在免疫逃逸机制诊断探针方面的研究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选取肠上皮细胞Caco-2为体外模型,研究动力学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对ST-Ⅲ粘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当加入细菌浓度达到4x108 CFU/mL、孵育2h时,粘附趋于饱和.稳定期的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效果最好,推测与稳定期粘附素或相关物质的合成量最多有关.在外在环境对粘附效果的影响中,pH值对于粘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中性范围粘附性最强;随着加入甲基-α-D-甘露糖苷浓度的升高,粘附的ST-Ⅲ数目显著下降(P<0.05),当加入量大于100μmol/L,抑制作用趋于平缓;Ca2 、Mg2 并没有参与到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中.实验结果表明,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粘附素与受体的结合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伊氏锥虫在体外与小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间的粘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健康细胞与锥虫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性,不同个体来源的细胞的粘附反应存在差异,但是,各类细胞的粘附率之比基本稳定。动物受到感染后,粘附细胞数大幅度减少。人α-干扰素可以促进健康细胞以及受感染动物细胞与锥虫的粘附性。细胞粘附水平高的个体在疾病的后期表现有较强的耐受力。作者认为,小鼠多种细胞表面存在着伊氏锥虫的病原性受体,后者与动物的抗锥虫感染能力以及疾病发生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泰乐菌素和阿维拉霉素对大肠杆菌粘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附作用是许多致病微生物的重要致病因子,粘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全身正常菌群的建立与稳定(Gibbons,1977;Old,1985)。微生物的粘附作用是通过特异性的表面抗原-凝集素或定植因子抗原(CFA)介导的,通常情况下,这种特异性的表面抗原呈丝状结构(Beachey 1981)。鞭毛或纤毛是指:直径2~7 nm、长1 000 nm、细小坚韧、没有波曲的绒毛,是空心管状结构,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螺旋结构) ;而Fibrillae是指:1~2 nm具有波曲的丝状结构;性鞭毛(Pili)专用于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细菌的粘附还需要特异的粘附受体,该受体多为糖聚合物(Jones…  相似文献   

13.
中药五倍子对放线菌黏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五倍子对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以及实验生物膜上粘附的影响 ,以探讨五倍子预防菌斑形成的能力。为了测定五倍子对口腔主要常驻菌放线菌体外粘附的影响 ,在生物膜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四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然后给予含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生物膜微生物组成与表面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 :五倍子对放线菌在生物膜上的早期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对菌细胞表面粘结素的抑制有关。五倍子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斑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所研制的抗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粘附素K_(88)、K_(99)、987P和F_(41)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44株中的7株,建立了检测以上粘附素抗原的单抗诊断试剂,并确定了以4单抗和3单抗夹心ELISA为特征的检测大批量临床样品的诊断方法与程序,对1038例自然发生下痢仔猪粪样ETEC粘附素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诊断方法与程序,具有敏感、准确、快速和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研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尤萍  马玉龙 《饲料工业》2004,25(4):42-45
双歧杆菌是动物肠道内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它粘附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后,定居形成稳定的菌群,对宿主发挥生物拮抗,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作用。在防治动物疾病方面,传统的方法是化学疗法和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由于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在体内积累等,已造成了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因而国内外开始寻找生  相似文献   

16.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 ( 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BLAD)是一种牛的造血系统遗传性疾病。以严重的重复性感染、缺少脓液形成、损伤愈合延迟和白细胞增多症为特征 ,实质是白细胞粘附及相关的功能包括吞噬和趋化作用缺陷 [1 ,2 ] 。 1 974年 ,世界上首次报道了人发生的一种容易感染、白细胞增生和趋化、吞噬功能缺陷的疾病 ,1 984年确定其病因 ,它是一种与白细胞粘附有关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整合素表达缺陷所致 ,并定名为白细胞粘附缺陷病 (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 [3 ]。近年来 ,在病人中又发现了一种以反复感…  相似文献   

17.
从病鸽尸体中分离出一株大肠杆菌,通过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是一株具有很强致病力的不表达K88,K99,987P粘附素的鸽源产毒素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1鸡萄萄球菌的分型方法、粘附素的性质和分类 ;2外伤和应激是鸡发病的直接原因 ,而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 ,同时还与鸡的遗传特性有关 ;3葡萄球菌进入机体后细菌、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哺乳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现已证实,ETEC的粘附因子和肠毒素是使新生仔猪腹泻的关键因素,粘附因子(主要有K_(88)、K_(90)、987P、F_(41))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用粘附因子苗免疫妊娠后期母猪可提高乳汁中抗粘附因子抗体,仔猪通过吮乳获得这些抗体,可有效地抑制ETEC的粘附因子与小肠上皮的结合,使ETEC不能在小肠上皮  相似文献   

20.
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粘附Caco-2肠上皮细胞后时其活力、细胞膜磷脂酶A2(PLA2)、胞浆游离钙浓度、膜通透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菌粘附后1h,肠上皮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LA2活性和胞浆游离钙浓度显著增加,细胞外LDH含量和细胞损伤率显著升高(膜通透性异常增加),肠上皮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膜脂微粘度显著增加(膜流动性降低),且上述指标均随着粘附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