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年、2005年,未防治田的稻纵卷叶螟二代、三代为害白叶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笔者对近两年我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防治策略。1发生特点1·1迁入早2004年、2005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稻纵卷叶螟五(3)、六(4)代(五、六为全国划分代次,3、4为上海划分代次)在本区大发生,笔者根据2003年和2004年7~9月在徐行镇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试验,对大发生年纵卷叶螟的控制技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纵卷叶螟是我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2003年以来已连续5年大发生至特大发生,其中2003、2004年,由于对二代纵卷叶螟前峰认识不足,造成6月底~7月上旬全区水稻田出现了大面积白叶,给植保站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摸清变化了的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几年来,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才能更主动、更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山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2005年,未治田的稻纵卷叶螟2代、3代为害白叶率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必须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摸清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对2010—2016年崇明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征进行了调查与总结。结果表明:崇明区稻纵卷叶螟一年一般发生4~5代,以四(2)代、五(3)代和六(4)代为主要为害世代;2010—2016年崇明区稻纵卷叶螟田间各代累计蛾量差异显著,以五(3)代蛾量最多,六(4)代次之;同时,蛾峰单日最高蛾量高时,高峰日平均蛾量也较高;此外,除2014年外,2010—2016年稻纵卷叶螟卵发生程度均为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7.
力克螟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几年来诸暨市单季稻上的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目前推广应用的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都不甚理想,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我们在2003年和2004年对力克螟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以期找到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高效、成本与目前推广药剂相当及使用时间符合农民习惯的好药剂,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贵池区1年通常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常以2、3代最为严重,个别年份4代在双晚上发生情况也较重。现主要阐述稻纵卷叶螟2015年在贵池区发生情况,根据贵池区2012—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201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提出了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射阳县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元才  缪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36-2936,3033
阐述了2003~2005年稻纵卷叶螟在江苏射阳县的发生概况及特点,指出成虫迁入量大、繁殖代次多、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能力下降等因素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准确测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治预报提供参考,对贵州省三都县2009年、2010年稻纵卷叶螟灯下诱集蛾量动态及2010年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灯下始见期年际间不同,2009年始见期是5月11日,2010年是4月30日;灯下诱集蛾量与田间虫害的发生程度存在关联性,可利用诱集峨量对稻纵卷...  相似文献   

11.
1 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历史变化 据上海农业志记载,20世纪50~60年代,稻纵卷叶螟在金山、松江等县偶有发生,危害不重.70年代后则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幼虫对穗期早稻危害最重,损失较大.从80年代起,几乎年年达到大发生程度.2007年更是达到二、三、四代连续大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锦屏县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期、迁入量、田间成虫及幼虫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以研究该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为害盛期与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吻合,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不同.2006~2010年田间最高蛾量分别达到8 874、1648、4367、...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常宁市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避免稻纵卷叶螟的危害逐年加重,根据2001~2010年常宁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总结分析了其在常宁市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以期为该市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难治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在苏北沿海中部的大丰市稻区,通常是三个代次和两个代次发生危害。经调查,从近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看,1991、1997年大发生,其中六(四)代(国内六代本地四代,下文同)重发生,2000年后发生频率变高,2003、2005、2006、2007年均达到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已由偶发性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且大发生几率变得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建湖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建湖县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其中2008年稻纵卷叶螟四代迁入增殖后,五代大发生,六代特大发生。笔者通过调查,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近10年余庆县前期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20年余庆县稻纵卷叶螟虫情资料和10年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和风速等气候资料,探究10年间种群迁入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提前1候、提前2候和提前3候气候数据分析其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2011-2020年余庆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始见期最早分别出现在2014年4月4日和4月23日,最晚分别出现在2011年5月30日和2018年5月23日,近10年其始见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害代第3代迁入峰期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主害代第4代迁入峰期主要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第3代主迁入峰期的成虫迁入量决定第3代幼虫的发生程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关键气候因子,提前10~15 d的日最低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多、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田间种群的增殖扩张,水稻的卷叶率危害越重。【结论】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和前期水汽条件充足都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有了相应变化,水稻二、三化螟危害有所缓和,而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逐年加大发生的趋势,近两年甚至有四代褐飞虱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是近10多年来未遇的,现就2007年二、三代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结合2004-2019年太仓市稻纵卷叶螟草地赶蛾始见日、田间赶蛾迁入峰、峰期亩蛾量、田间虫卵量、危害发生程度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太仓市稻纵卷叶螟草地赶蛾始见日集中在6月10-15日,四(2)代田间稻纵卷叶螟蛾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5日之前,早发年在六月下旬,迟发年到7月上旬,迁入峰呈现早发的态势;危害代数从二三代为主转变为二三四代持续危害,但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自然发生量逐年减少态势,田间危害程度也呈现逐年减轻态势,揭示新规律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2009年六合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 2 0 0 3年 6~ 7月上旬持续阴雨天气 ,对稻纵卷叶螟的产卵、繁殖、发育十分有利 ,导致沿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呈大发生。笔者主要根据 2 0 0 3年稻纵卷叶螟的治理经验 ,结合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 ,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