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樊银明  马晓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18-4719,4724
[目的]对三聚氰胺在模拟养殖水体中生物体内的转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以罗非鱼、田螺为试验动物,采用室内静水养殖,对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三聚氰胺进入水体后,能被水生生物迅速吸收。在试验初期水生生物体内的三聚氰胺以原体的形式排出体外,在试验后期一部分三聚氰胺经脱氨基作用逐步水解为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以其原体和同系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结论]该研究可为三聚氰胺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广西南宁市罗非鱼池塘中氮、磷营养盐和铜、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差异,了解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建立罗非鱼健康池塘养殖模式及防控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8—9月分别对南宁市12个县(区)60个罗非鱼养殖池塘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铜和锌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以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氮和磷的污染程度.[结果]南宁市不同县(区)罗非鱼池塘沉积物中铜、锌、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总磷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最明显,达37.6倍.60份池塘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铜、锌、总磷和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3.131、122.546、1455.108和1375.253 mg/kg,对应的超标率为98.33%、93.33%、78.33%和100.00%,即南宁市罗非鱼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铜、锌、总磷和总氮含量均偏高,且总氮含量全部超标.南宁市12个县(区)罗非鱼池塘的重金属污染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变化范围为7.65~24.26,平均值为15.41,明显小于150.00,具体排序为武鸣区>良庆区>青秀区>马山县>宾阳县>邕宁区>西乡塘区>上林县>江南区>兴宁区>隆安县>横县.综合污染指数(FF)评价结果显示,南宁市12个县(区)罗非鱼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FF为1.124~4.448,其中,横县的罗非鱼池塘为2级污染,隆安县和西乡塘区为3级污染,其余县(区)则达4级污染.[结论]南宁市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铜和锌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氮和磷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因此生产过程中建议通过减少养殖投入品、种植水草、定期清除淤泥等防控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淡水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为其生产加工和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进淡水石斑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淡水石斑鱼及3种罗非鱼(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红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比较,评价淡水石斑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淡水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9.57g/100g,与吉富罗非鱼相近,显著高于红罗非鱼(P<0.05,下同);其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种供试罗非鱼,具体排序为:淡水石斑鱼>吉富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从淡水石斑鱼和3种供试罗非鱼的肌肉中均可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EAA)7种;在氨基酸组成上,4种供试鱼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Glu),最低的是半胱氨酸(Cys);淡水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与红罗非鱼相当,显著低于奥尼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对应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淡水石斑鱼82.56,奥尼罗非鱼82.00,吉富罗非鱼84.00,红罗非鱼85.10.除淡水石斑鱼肌肉中的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奥尼罗非鱼外,硬脂酸、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3种供试罗非鱼.4种供试鱼肌肉中富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钾(K)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磷(P)元素,铜(Cu)元素含量最低.[结论]淡水石斑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淡水鱼,其组成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合适,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较高,常量及微量元素种类丰富,属于较优质的食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浓度对烤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个烤烟品种吉烟9号、吉烟1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结果]随着盐碱处理浓度的逐渐增加,烟叶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升高,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K+的含量呈下降趋势,Na+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结论]烤烟抗逆指标对盐碱胁迫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在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生产优质的富硒吉富罗非鱼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不同浓度[0(对照)、3、5和10 mg/kg]酵母硒的日粮投喂吉富罗非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0%,连续投喂28 d后统一投喂普通饲料7 d.于饲养第35 d采集吉富罗非鱼背部肌肉,从肌肉蛋白、氨基酸及硒含量等角度对比分析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评估其营养价值.[结果]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可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及降低粗脂肪含量.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Glu),其次是天冬氨酸(Asp)、赖氨酸(Lys)和亮氨酸(Leu),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Cys);均以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为主,且各酵母硒处理组吉富罗非鱼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其中以3 mg/kg处理组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EAA/∑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EAA/∑NEAA最高,分别为40.58%和68.31%.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为标准,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种类相同,对应的评分略有不同,但均以10 mg/kg处理组更接近于对照组.综合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3项评价指标,吉富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排序为3 mg/kg处理组>5 mg/kg处理组>10 mg/kg处理组>对照组.各酵母硒处理组吉富罗非鱼肌肉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P<0.05),分别为0.440±0.025、0.457±0.018和0.458±0.026 mg/kg,符合富硒水产品标准.[结论]吉富罗非鱼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可降低其肌肉脂肪含量,增加总氨基酸和优质蛋白含量,丰富其鲜味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并增加肌肉硒含量.其中以日粮中添加3 mg/kg酵母硒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葡萄幼苗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生理生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葡萄幼苗在不同干旱胁迫程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其水分代谢、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根系活力的变化.[方法]采用0;、5;、10;、15;四种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胁迫12、36、60、84和108 h测定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度、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根系活力、电导率和脯氨酸的变化.[结果]在轻度干旱胁迫T1下,在胁迫前60 h,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下降缓慢,束缚水、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在中度干旱胁迫T2和重度干旱胁迫T3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相对含水量、自由水等快速下降,束缚水、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呈快速上升趋势,一直到达峰值,而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干旱胁迫前期植株可以通过增强根系活力和自身的水分、渗透的调节,来抵御外界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密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以K326品种为材料,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烟叶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 ~47℃,烟叶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结论]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8.
傅献忠  王军  顾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11-9912,9929
[目的]探讨不同田间成熟度采收对烟叶衰老指标、产质量及风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时期的延迟,各部位丙二醛含量增加;上、中部叶烤后原烟成熟度增加,色度增强,身份趋于变薄,油分增多,结构变疏松;下部叶则外观质量先变好再变差,其中按成熟标准采收时最好,再延迟采收时,色度减弱、身份薄、油分少,其外观质量下降.各部位的单叶重及烟叶的总产量皆有下降的趋势,但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皆在现行成熟采收标准采收时达最大值.中、上部叶烟碱含量呈增加趋势,中部叶的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上部叶总糖和中、上部叶还原糖皆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中、上部叶的化学成分趋于欠协调;中、上部叶原烟感官质量最高得分出现的时间分别较现行成熟标准提前6、7d.[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合适的彰显浓香型风格特色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在南雄烟区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风格特色的影响.[结果]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发育较快,大田生育期缩短,烟株农艺性状指标均有所增加;烟叶经济性状指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烟叶单叶重、叶质量和叶片厚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烟叶含梗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呈上升趋势,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烟叶香气质量、浓度、劲头均有所下降,烟叶浓香型风格特征有所减弱.[结论]在南雄烟区生态条件下,适当提早移栽期可以延长大田生育期,有利于彰显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3个不同地区水稻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江苏省3个不同地区水稻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测试江苏省淮安、常州和镇江2011 ~2013年收集的水稻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灰分含量.[结果]3个地区不同年份水稻秸秆的纤维素及半纤维变化趋势一致,纤维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淮安和常州不同年份水稻秸秆的木质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镇江市呈下降趋势.3个地区不同年份水稻秸秆的灰分含量变化不大,且均低于65%.且不同年份间水稻秸秆化学成分变化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作物秸秆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感潮河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迁移规律。[方法]利用ICP-AES法,测定了感潮河道生物膜(自然和人工培养)及其附近河道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重金属(Mn、Zn、Cu、Pb、Ni、Cd)含量,研究了感潮河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进一步探究重金属在生物膜和河道底泥中的迁移规律。[结果]在感潮河道环境下,重金属在生物膜中和底泥中的含量水平基本相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吸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物膜特性、重金属种类和存在形态、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河道水文条件及地质形态、生物膜的成膜时间等;重金属通过水体在生物膜和底泥间迁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利用生物膜法修复感潮河道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6-13537,13580
[目的]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方法]针对目前环保疏浚重点集中在底泥污染物去除,对疏浚后水生态修复重建工作关注不够的问题,分析筛选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生存、生长控制因子,并提出生态疏浚方式。[结果]在分析疏浚目的、效果及影响等基础上,从生态保护及利于后续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筛选出水深和基质两类因子为底泥环保疏浚的优控因子,提出可结合底泥清淤重塑水下地形的新型疏浚方式。[结论]该研究为后续生态修复构建所需合适的水深及基底等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冯业强  夏品华  张明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33-6734,6740
[目的]分析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方法]通过室内外调查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红枫湖水质、水生生态系统、底泥污染特征以及蓝藻水华发生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红枫湖全湖处于中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水质为Ⅴ~劣Ⅴ类;湖泊底质蓄积了大量的营养盐,是水库富营养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易形成蓝藻水华。[结论]红枫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郭宏栋  杨一青  周敏  张媛  童丹  陈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3-9995
[目的]更好地掌握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方法]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体中邻苯二甲酸正二戊酯的吸附行为及各种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pH值和有机物含量对其吸附行为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呈现较为明显的"S"形,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相关性比Langmuir方程好,表明为多分子层吸附;当温度升高时,吸附量增大,吸附反应为吸热过程;离子强度,水体环境pH和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等水生植物对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等水生植物对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再悬浮模拟器,在底泥中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和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并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在0.2~0.5 N/m2的切应力下和1~30 min的持续搅拌条件下,对太湖原状沉积物的再悬浮特征开展模拟实验研究。[结果]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各试验组及对照组最终上覆水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大小均为:无植物>覆盖度30%的伊乐藻>覆盖度60%的伊乐藻>密度50株/m2的芦苇>覆盖度90%的伊乐藻>密度80株/m2的芦苇>密度150株/m2的芦苇;各组的SPM浓度均随切应力的增大显著增大;在不同切应力下,各组内SPM浓度均随搅拌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无水生植物的桶内SPM浓度初期变化更为剧烈,而种植水生植物的桶内SPM浓度初期变化较为缓和,且种植密度越大该变化越小;种植挺水植物芦苇对SPM浓度的削减程度要明显大于沉水植物伊乐藻,在不同切应力下,增大芦苇种植密度使SPM浓度降低的幅度要比增大伊乐藻覆盖度更大。[结论]通过全面地开展水体沉积物再悬浮特征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控制水体环境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位覆盖层厚度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青  胡志华  罗玉红  高婷  赵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1-13532,13563
[目的]研究原位覆盖层厚度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底泥氮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原位覆盖层厚度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采用的天然覆土覆盖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总氮和总磷的释放,覆土厚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不大。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氮磷释放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87%和77%。[结论]该研究为地表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冬梅  韩宝平  郑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87-11989,12024
[目的]研究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现状,为微山湖生态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ECD检测器,定量测定底泥和水体中有机氯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山湖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的浓度分别为0.065~0.338ng/ml和8.40~17.62ng/g,六六六、DDT在多数采样点都有检出,有机氯农药含量较多的化合物类有P,P′-DDE、β-HCH和δ-HCH,属低污染水平;微山湖沉积物和上覆水中α-HCH/γ-HCH的比值均小于等于1,而DDT的比值均在1以上,表明微山湖农药主要来源于早期输入。[结论]微山湖中的残留农药主要来源于早期输入;利用水生环境沉积物化学品风险评价标准对微山湖水体的有机氯农药的风险评价表明,微山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上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伤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共同对雌性SD大鼠进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研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联合作用下经口28 d染毒对雌性SD大鼠体重与肾脏的影响。[结果]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染毒会造成雌性SD大鼠体重增加受到抑制,肝、脾、肺、肾及膀胱脏器系数改变,肾脏发生结晶现象,部分肾小管与肾小球结构破坏。[结论]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经口28 d染毒可引起雌性SD大鼠体重增长的抑制与肾脏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N、P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挺水植物菖蒲、浮叶植物大聚草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培养,探讨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3种水生植物DHN的去除率均超过95.00%;对TN的去除率在70.00%左右;金鱼藻对PO43--P的去除率较高,为85.71%;而菖蒲对TP的去除率最大,高达90.45%。3种水生植物TN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且在降低过程中又呈现先快后缓的趋势;金鱼藻和大聚草DHN浓度表现为初期迅速降低,呈短暂稳定的状态后又降低,而菖蒲DHN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菖蒲的PO43--P在试验初期呈短暂升高趋势后持续降低,而大聚草和金鱼藻的PO43--P在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呈升高或稳定的状态;菖蒲的TP在试验初期升高到1.78 mg/L后持续降低,金鱼藻和大聚草的TP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则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结论]3种水生植物TN和TP浓度随时间推移呈y=ae-bx(a0,b0)的变化,其中,挺水植物菖蒲的N、P去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