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验点滴     
《农技服务》2004,(1):48-50
<正> 蚕豆增产一法 蚕豆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并进期比较长,后期营养供应比较分散,影响了授精结实。应用多效唑对蚕豆的生长发育进行化学调控,能抑制蚕豆中后期的顶端优势,提高结荚性,促进增产。方法是:在蚕豆盛花期至结荚期用200~300毫克/升的多效唑7~10升/亩喷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多效唑对大豆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豆茎秆伸长,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可以增加大豆茎粗、降低空瘪率、增加大豆实粒数,大豆真叶期、三片复叶期、五片复叶期、盛花期各喷施多效唑20g/亩增产效果最好,亩增产13.9kg,增产率7.2%。前言大豆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如营养生长过于旺盛,而生殖生长缓慢,造成大豆徒长,植株郁闭,落花落荚,甚至倒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多效唑是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对作物生长具有控制效应,可以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为进一步研究多效唑对大豆的影响,2010年,我们继续采用不同多效唑用量,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叶面  相似文献   

3.
花生作为信阳市平桥区的特色产业,在高产栽培中,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7-8月份是花生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该区高温多雨易导致植株旺长及倒伏,使花生后期光合作用减弱,产量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生产上常利用多效唑(PP333)控制植株旺长,从而提高花生产量.目前,多效唑(PP333)已被广泛应用于花生的大田生产.但对于多效唑在盛花期的适宜施用浓度说法不一.对此研究,旨在为花生生产上采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效唑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以研究多效唑对水稻大棚育苗幼苗生长与生理活性的影响效果,为水稻机插秧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能有效抑制水稻幼苗的伸长生长,即明显降低株高、减小叶面积、降低茎叶干重、增加茎粗;同时,使幼苗的主根伸长受到抑制,但促进了侧生根的生长,增加根粗及发根量;利用多效唑浸种,明显提高了幼苗的根冠比和光合强度及叶绿素含量。综合考虑,以10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张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8-4559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 cm、播深1 cm、播种量1 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打顶、不喷多效唑对照,以桔梗生物学性状、产量、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桔梗生殖生长,矮化植株,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同时促进地下根增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产量。[结论]喷多效唑能提高桔梗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豫花7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不同程度地抑制花生营养生长、矮化植株,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花生荚果发育,提高荚果重和饱果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花生喷施多效唑的适宜用量为180 ~ 210 mg/L,最佳施用量为210mg/L,增产效果达11.81%.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枝伸长,促进分蘖,促进成花和座果,增强抗旱及抗寒性,提高耐盐性和延缓植物衰老等多种效应。本文从组织培养、抗逆性研究、产质量研究以及残留问题等方面综述了多效唑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为多效唑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株体内物质的分配具有调节作用,已在粮食作物生产和园林植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多效唑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效唑影响植物生长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用量多效唑对滴灌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滴灌栽培生产实际中,常因营养、生殖生长调节不当,导致田间郁闭,倒伏严重,造成大量花荚脱落而影响最终产量。本试验探讨了在大豆花荚期喷施不同量的多效唑对大豆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滴灌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花生的抑制作用和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刺,能有效地抑制花生营养生长,矮化植株,协调花生营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花生荚果发育,提高果重和饱果率,增加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喷施多效 唑的最佳施用量范围为250~350 g/hm2,最佳施用量为300 g/hm2,增产效果达11.82%,喷施适期为花 生盛花后期。  相似文献   

11.
用 MET10~200pp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降低α-淀粉酶活性,抑制芽仲长,促进根仲长(10~100ppm),使单位长度根重和芽重增加,秧田期施用 MET30~60g/亩或10ppm 浸种,在较低播量下,苗高无明显抑制,而分蘖则显著增加。本田分蘖期或第一苞分化期施用 MET,株高叶片和节间均被抑制,增加了叶片含糖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水势,使根系活力提高。由于上3叶变短,叶角度变小,透光率增加,相对生长率(RGR)、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随之提高,但因叶面积指数下降,引起群体生长率(CGR)减少。MET 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粒重,但结实粒效减少,中高秆易倒伏品种在高肥水平下有增产效果,矮抗秆倒伏品种则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分蘖期和穗分化期喷施 MET,结果表明:MET 降低了植株高度,增加了下部节间的粗度,使叶片在植株上的分布更为合理,提高了植株中、下部的透光率,群体干物质生产增加,氧现为防倒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Multi—Effects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可控制水稻(Oryza sativa L.)秧苗徒长,提高IAA氧化酶活性,降低内源IAA水平,影响外源IAA对水稻秧苗的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浸种对杂交稻秧苗素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烯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物质。本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能有效地降低苗高,增加绿叶数和分蘖数,增加茎基宽、单苗根数和干物质,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150ppm浸种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效应和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庆莲16号水稻为试验材料,研究多效唑 MET 对连体叶片衰老的调节效应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可延缓叶片叶绿素、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增强 SOD 活性,防止丙二醛的积累和膜透性的增加。多效唑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效应与它对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水稻土施 MET 对后茬作物有明显的生物效应,苗期生长受影响最严重的作物是油菜,其次是小麦;水稻与紫云英受影响较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生物鉴定法测定亩施50g MET 的秧苗和成熟植株各部分 MET 含量,结果表明,被吸收的 MET 主要累积在顶部器官,苗期在叶片,成熟期则在籽粒。但亩施20克 MET的成热植株各部分没有测出 MET;说明水稻体内可能有分解 MET 的能力。对移栽15d 后 MET 处理的水稻秧苗测定结果表明,被吸收的 MET 在水稻体能够向顶部进行再运转。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2℃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昌江、东方、乐东、三亚、保亭、陵水和万宁;不育临界温度23℃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东方、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3.5℃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4℃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沿海地区。所构建的气候风险区划可为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种植规划提供有效借鉴,对南繁扩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Stacked(insect and herbicide 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T1c-19 with cry1C*/bar genes, its receptor rice Minghui 63(herein MH63) and a local two-line hybrid indica rice Fengliangyou Xiang 1(used as a control) were compared for agronomic performanc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without the relevant selection pressures. Agronomic traits(plant height, tiller number, and aboveground dry biomass), reproductive ability(pollen viability, panicle length, and filled grain number of main panicles, seed set, and grain yield), and weediness characteristics(seed shattering, seed overwintering ability, and volunteer seedling recruitmen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weediness without selection pressure of stacked transgene rice T1c-19. In wet direct-seeded and transplanted rice fields, T1c-19 and its receptor MH63 performed similarly regarding vegetative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ability, but both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inferior to the control. T1c-19 did not display weed characteristics; it had weak overwintering ability, low seed shattering and failed to establish volunteers. Exogenous insect and herbicide resistance genes did not conf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transgenic rice T1c-19 grown in the field without the relevant selection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9.
蔡海华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49-150,168
对晚3、协青早A等7个主要亲本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开花习性观察,研究,总结了这些亲本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除了人们对遗传学的了解外 ,更多的是对生殖系统的操纵。从固定杂种优势出发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无融合生殖领域的研究动态 ,特别是近年来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育种、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 ,提出了在水稻中开展无融合生殖研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