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早熟豌豆新品种──中豌5号和中豌6号中豌5号和中豌6号是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两品种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好。1990年至1992年在北京地区经过3年的区域试验和两年的生产试验,均表现优良,同时于199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自毒作用是引发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明确大田种植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并探究其自毒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大田种植的2种基因型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根际土壤中潜在的自毒物质。并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潜在自毒物质对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芥酸酰胺是2种基因型豌豆中共有的潜在自毒物质。0.1 mmol·L-1的芥酸酰胺可促进定豌10号种子的萌发,0.10、0.25、0.50 mmol·L-1的芥酸酰胺均可促进云豌8号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芥酸酰胺显著降低了定豌10号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高浓度的芥酸酰胺显著增加了云豌8号MDA含量,降低了脯氨酸(Pro)含量及根系POD活性。生长指标的综合化感效应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豌豆植株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且定豌10号的抑制程度大于云豌8号。说明,芥酸酰胺作为豌豆根际土壤中潜在化感物质,对豌豆种子的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浓...  相似文献   

3.
桑园从秋季10月至来年4月为冬闲季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桑园经济效益,可套种"中豌六号"青豌豆.该品种属早熟矮生直立型品种,株高40~50 cm,有2~3个分枝,单株结荚7~10个,荚长7~9 cm,荚宽1 cm,荚厚1 cm,单荚含种子6~7粒,单个青豌豆荚重4.5~5.0 g,呈浅绿色.嫩豆食味鲜美,皮薄易熟,深受市场欢迎."中豌六号"一般从播种出苗到青荚成熟150 d左右,每667m2一般可产青荚600~800kg,或干豌豆籽粒170~225kg.可增加收入500~600元.该品种主要优点是开花、成熟早,结荚整齐,灌浆鼓粒快,直立性好,适合在桑园套作.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麻豌豆(Pisum sativum)种皮麻色(种皮具紫色斑点)的遗传特点,本研究以麻豌1号(种皮麻色、紫花、半无叶型)、中豌6号(种皮无麻点、白花、普通叶型)、90-PE-10(种皮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麻豌1号和中豌6号、麻豌1号和90-PE-10正反交组合,对杂交后代F_1和F_2种皮性状表现进行了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两个组合正反交F_1代植株所结种子均有麻点,F_2代种皮麻点性状出现分离,种皮有麻点∶种皮无麻点=3∶1,麻色对非麻色为显性,属于细胞核单基因遗传。在两对性状遗传试验中,种皮麻色、白花和种皮无麻点、紫花这两个重组类型均未在两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_2代中出现,紫花基因和麻色基因紧密连锁,有助于利用遗传标记对种皮颜色或花色进行选择。该麻色基因位于豌豆第1号染色体上,与分别定位于第3号和第5号染色体上的F和Fs麻点基因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冬春饲草料不足,充分利用夏收闲田复种饲草料作物,拓宽饲草料来源、提高土壤肥力,对复种初岛燕麦(Avena sativa)和中豌六号豌豆(Pisum sativum)单播及混播的一年生栽培草地进行生物量动态、牧草品质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混播组合为初岛燕麦65%(195 kg/hm2)+中豌六号35%(42kg/hm2)和初岛燕麦50%(150 kg/hm2)+中豌六号50%(60 kg/hm2),9月10日刈割干草产量达7 246.44和7 133.91 kg/hm2;粗蛋白产量为624.64和670.6 kg/hm2;最佳刈割期以初岛燕麦开花-灌浆期为宜。初岛燕麦的干物质积累速率高,植株高度占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其竞争力强于中豌六号豌豆。  相似文献   

6.
豌豆与根瘤共生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蕾  马绍英  陈贵平  柴强  李胜 《草业学报》2019,28(9):96-109
为了研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豌豆植株的抗旱性影响,本试验以抗旱性品种‘定豌8号’和非抗旱性品种‘陇豌6号’两个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5%)、重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5%)3个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豌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抗旱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根瘤共生的豌豆植株在遭受水分胁迫后,SOD、CAT、POD活性及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不接菌处理,而MDA含量低于不接菌处理。接种15735菌的‘定豌8号’的3种酶活性及Pro、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接种Da99菌株,同时高于接种15735菌株的陇豌6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在3个不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15735菌的‘定豌8号’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抗旱性最强。而Da99菌株与‘陇豌6号’共生后在充分和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但在重度胁迫下,Da99菌株与定豌8号表现出更强抗旱性。因此,在水分胁迫下接种两种根瘤菌均可提高豌豆的抗旱性,且15735菌对两种豌豆的抗旱性效应强于Da99菌,同时15735菌与‘定豌8号’更匹配,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重茬障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在豆科作物种植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本研究以‘定豌8号’和‘陇豌6号’为供试材料,以豌豆根瘤菌‘ACCC15657、ACCC15735’和苜蓿根瘤菌‘Da99’为微生物材料,通过盆栽重茬种植,分析接种不同根瘤菌对豌豆苗的地上部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茬种植的‘陇豌6号’幼苗中,较不接菌重茬对照,接种单一根瘤菌‘ACCC15735’ MDA含量显著降低,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地上部生物量、SOD、POD及CAT活性和Pro含量显著提高,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在重茬种植的‘定豌8号’幼苗中,较不接菌重茬对照,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POD活性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与Pro含量显著增加,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地上部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显著提高。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菌的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均高于重茬对照。在‘定豌8号’幼苗中,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抗重茬能力最强。在‘陇豌6号’幼苗中,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因此,接种根瘤菌可有效提高豌豆幼苗对重茬障碍的抵抗力,且接种复合菌较单一菌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8.
杨宁  马绍英  马蕾  张旭辉  王娜  李胜  柴强 《草业学报》2020,29(6):144-152
重茬障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在豆科作物种植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本研究以‘定豌8号’和‘陇豌6号’为供试材料,以豌豆根瘤菌‘ACCC15657、ACCC15735’和苜蓿根瘤菌‘Da99’为微生物材料,通过盆栽重茬种植,分析接种不同根瘤菌对豌豆苗的地上部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茬种植的‘陇豌6号’幼苗中,较不接菌重茬对照,接种单一根瘤菌‘ACCC15735’ MDA含量显著降低,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地上部生物量、SOD、POD及CAT活性和Pro含量显著提高,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在重茬种植的‘定豌8号’幼苗中,较不接菌重茬对照,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POD活性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与Pro含量显著增加,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地上部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显著提高。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菌的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均高于重茬对照。在‘定豌8号’幼苗中,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抗重茬能力最强。在‘陇豌6号’幼苗中,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因此,接种根瘤菌可有效提高豌豆幼苗对重茬障碍的抵抗力,且接种复合菌较单一菌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张家口地区各种类型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选用该区广泛种植的15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玉米品种乳熟后期秸秆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高于10.30%的品种为巡青518、巡青969、中糯1号、中糯2号、高油115和巡青2008;粗脂肪含量高于1.95%的品种为巡青938、东陵白和中糯2号;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总糖含量最高、次高和第三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糯1号、东陵白、先玉335;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分别是中糯1号、东陵白、中糯2号、先玉335和巡天2008。  相似文献   

10.
中豌 4号、6号和 8号三个早熟豌豆品种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海拨 30 0 0 m以上的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种植 ,可收获籽粒 0 .7~ 1 .5 t/hm2 、青豆荚 3.3~7.8t/hm2 、青豆 1 .7~ 2 .7t/hm2 ,地上生物量达 3.3~ 8.7t/hm2 (以风干重计 )。栽培技术初步研究表明 ,播种前土地灌溉、苗期杂草防除、生长后期潜叶蝇的防治等是保证种植成功和较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由于引种试验第 2年播种上年收获种 ,出苗率较低 ,生长密度参差不齐 ,所以分析了豌豆密度和生产性能的关系 ,认为如何提高播种密度是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于供试品种在当地的成熟阶段只能达到绿熟期 ,进一步选育更耐低温早熟的品种非常必要。中豌 8号在三个品种中 ,在高寒地区不论作为饲草还是蔬菜开发 ,最有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豌豆品种高寒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于1998-1999年期间,观察了3种引进一年生豌豆(Pisum sativum)品种在高寒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3种豌豆均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能完成整个生育期。其中中豌8号生产性能最佳,其蛋白质含量、产草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种豌豆,分别为25.89%、7.92t/hm^2、3.9t/hm^2,可作为高寒牧区的优良一年生豆科牧草。而饲用豌豆瘤体粉色,有效固氮的根瘤多于另外2个品种,在改良和培肥土壤方面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2.
试验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牧草中期库品种资源保存的子课题———南方牧草品种中期库品种资源扩繁。384份试样分属于羊茅属、黑麦草属、三叶草属(其中羊茅属164份、黑麦草属126份和三叶草属94份),通过库存进行气候相似的活体繁殖保存,同时筛选出优良的牧草品种,对筛选出优良品种进行定性和定量指标测定以利于指导种子和牧草生产。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s of the Association,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954, are to multiply and certify seed of improved cultivars of grasses and legumes released by Government Research Stations. Certification is outlined in terms of classes of seed, isolation, weed‐free production fields, preparation of seed for sale, seed testing standards and annual production of se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ssociation's seed certification programme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ed pastures in Rhodesia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宁夏黄河灌区盐碱地不同苜蓿品种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选择更为耐盐的苜蓿Medicago sative品种,在宁夏黄河灌区0~60 cm土层全盐含量为0.47%的盐碱地种植8个苜蓿品种,并进行了试验田土壤盐分含量、参试品种物候期、株高、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出苗率、保苗率、苗期至翌年返青期不同阶段田间苜蓿株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测定.结果表明:宁苜1号齐苗率、保苗率、成株期田间株数和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是更具耐盐碱的苜蓿品种.同时阐明:苜蓿在盐碱地种植后的出苗率和保苗率是衡量品种耐盐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春箭筈豌豆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进行了引种栽培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西牧324、西牧881、西牧333 均能较好地适应试验区自然条件,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播干草产量达5849.4~6049.4kg/hm 2,与燕麦混播干草产量可达10383.5~12187.8kg/hm 2。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存在差异,青燕1号和林纳的饲草和籽粒产量最高,草莜1号和青莜2号饲草和籽粒产量最低;2)聚类分析可将8种燕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表现较差的加燕2号、青引2号、草莜1号和青莜2号,第二类为综合表现较好的林纳、青燕1号、尼央和青永久887,其饲草和籽粒产量较第一类燕麦可分别提高12.8%和14.2%;3)两类燕麦的饲草产量均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带稃种子长度和宽度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穗粒数、空铃数、籽粒容重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燕麦的饲草产量同其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稳定;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直径对两类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茎直径和带稃种子宽度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与第一类燕麦品种相比较,茎直径对第二类燕麦饲草和籽粒产量的负向作用系数较小,而种子宽度的正向作用系数较大,是其高产的内在原因。因此,茎直径和种子宽度可作为燕麦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 和135 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 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 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 kg N/hm2,结荚期补施45 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甜高粱产草量和饲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subsp.bicolor)品种(系)在盐碱地上的产草量、营养及饲用价值。结果表明,不同甜高粱品种(系)的鲜草产量和叶茎比有显著差异,干鲜比差异不显著。8个品种(系)中,鲜草产量在70 000 kg·hm-2以上的品种(系)有3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济甜11 8,达到86 194.31 kg·hm-2,说明在盐碱地上种植甜高粱作为饲草饲料具有可行性。进一步通过营养和饲用价值比较,选出济甜1号、济甜11 1和济甜11 8三个品种(系),作为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推广的饲料作物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具有盐渍土环境竞争力与遗传稳定性的苜蓿(Medicago)-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系,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复合盐种子萌发、种子内生根瘤菌抗盐碱筛选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复合盐抗性差异较大,成活率以中苜1号最高,甘农7号、新疆大叶次之,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种子内生根瘤菌复合盐抗性以甘农1号最强,菌株数目最丰,为2.58×106,中苜1号次之,为2.49×106,根瘤菌固氮酶活性以中苜1号最高;以新疆大叶种子接种中苜1号根瘤菌匹配度为最佳,共生体系地上生物量、茎叶粗蛋白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中亚热带试验点,对8个禾本科饲草栽培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墨西哥类玉米、8493墨西哥类玉米、大力士甜高粱、先锋高丹草和M-8IE甜高粱5个栽培种干物质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宜在相似气候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