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华强 《花木盆景》2003,(12B):17-17
何谓“规则式”?何谓“自然式”?依笔的一孔之见,“规则式”的盆景应指的是在造型上按一定规定要求,采用相对固定的几种模式,按一定的方法方式创作出来的盆景。“自然式”盆景指的应是有一定的造型方法和规律可循,但法无定法、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规定,采用的是因材施艺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盆景有如自然界中的树木多种多样,故日“自然式”。  相似文献   

2.
我是《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的一名忠实读者。转眼间,我在当阳市桂花专业研究会已度过了16个春秋。在这期间,我对《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的感情有增无减,情有独钟。可以说,我对《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盆景艺术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已经大力普及。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技艺,提高我们的养护与制作管理水平呢?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方针,我觉得我们盆景艺术工作应牢记这个方针,对传统,对外来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朋友问我,盆景创作最应该注重什么?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讲究”二字。“讲究”是种态度,是对创作认真、专注,精益求精。有了这个态度,哪怕没有好的树桩,同样可能创作出有特点的盆景。下面仅以拙作《荆风楚韵》为例,与大家分享创作中的体会。《荆风楚韵》的树桩、种植场地都不算好,但来访的盆友和专家们对它的评价却很高,而且曾获得2019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湖北参赛作品选拔赛金奖、2019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铜奖、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金奖。它的成功主要是做到了在养护、造型、布局三个方面的“讲究”。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盆景爱好者,平时喜欢摆弄盆景,也喜欢阅读《花木盆景》杂志及一些盆景书籍。我读书刊,主要是想从中学些盆景的制作技艺和养护方法,希望能直接指导我的实践,而对于盆景的理论与历史则兴趣不大。去年五月号上,“盆景教室”栏目开始连载由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老师撰写的《中国盆景文化史》一书。这些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我国盆景文化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初,在举世关注的北京奥运开幕前夕,武汉市汉阳区盆景协会举办“迎奥运”盆景展,表达“奥运向我走来,我为奥运添彩”的喜悦之情。汉阳是我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曾是威震海内的民族近代工业瑰宝。另外“汉阳树”、“古琴台”、“高山流水”等人文故事的发源地也都在汉阳,丰富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汉阳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在全国人民百年奥运梦将圆之际,汉阳盆景协会在中南机械公司的协助下,成功举办了此次盆景展览,推动了盆景文化交流,抒发了盆景人对盛世中国成功举办奥运的美好祝愿与国富民强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7.
黄献胜 《花木盆景》2003,(10):18-19
两年前,一个在中国绘画界颇有建树的至交(也是盆景爱好)问我,何谓“人树”,笔哑然(“人树”见诸于盆景相关刊物,似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仅仪为“瘦高型”的单一符号所取代),于是乎他说“待暇时也聊聊‘人树’”可之后他不幸仙逝.不然想必有番议论。笔  相似文献   

8.
我看盆景     
李新 《花木盆景》2005,(10):14-16
这篇章如作所说,是“放胆直言”之作。中对盆景界多年来已成定式的一些理念,诸如盆景“高于自然”、盆景是“高等艺术”等等提出了质疑,并作了一些认真的思考。细细读来,字里行间虽觉时有突兀之处,却并没有偏颇之词。也许,作所提出的观点并未完全能让人信服。但这种思辩的态度应有值得借鉴之处。中国现代盆景已进入“创新、求精”阶段.近年来盆景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盆景技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盆景理论范畴似乎过于“安静”了。故刊登此,期望读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翔 《花木盆景》2005,(6):14-15
推出“盆景作权”问题的讨论,应是缘于大伙对沽名钓誉的反感及维权法律意识的提高,旨在规范盆景艺术活动,推进其健康发展。此举得到诸多盆景爱好的热烈响应,纷纷撰,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解决的途径,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于盆景圈,甚至于法学界也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盆景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植物“可变性”,  相似文献   

10.
宫树鼎 《花木盆景》2004,(10):22-22
我有幸在武汉看到了黄明山先生的“奔击式”盆景。这盆盆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盆景形式,它跳出了盆景的常规,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观赏者诉说着一种感悟了的认知,从而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奔击工”盆景的出现,应是我国盆景界的珍上创  相似文献   

11.
本人在多年的盆景创作实践中,对柏树盆景尤为喜好,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曾多次应邀去改作、管理苏州虎丘万景山庄的“柏王”,现以柏树盆景的创作实践作一浅析,希望与同行共同探究其制作心得。  相似文献   

12.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开辟“盆景入门”栏目已有4年之久了。设置这个栏自,是因为许多花卉园艺爱好者同时也是盆景爱好者,二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此栏目由一些盆景行家陆续介绍了许多盆景知识,对初涉盆景的读者帮助很大。然而,要实现“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的宗旨,“盆景入门”的话题是始终有话好说的。  相似文献   

14.
读者评刊     
建议增加赏石类文章的比重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每期必藏。但在精心阅读了最近几期《盆景赏石》杂志后,我个人觉得,介绍报道盆景的文章比重很高,相比之下,有关赏石类的文章比重很低,显得太单薄了些。不是吗?盆景栏目有盆景教室、盆景技法、盆景论坛、盆景作品、盆景鉴赏、世界盆景等,而赏石只有一个栏目,显得发展上有些“不平衡”,给爱石、玩石、赏石、藏石的读者带来不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去年12月,在武汉东湖举办的“99’湖北省盆景奇石展览”荆门馆,我看到了郑绪芒先生创作的一盆大型树石盆景《风景这边独好》(见封面)。借助于标牌的提醒,我才记起——去年4月在荆门召开的“第五届华中地区盆景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拍摄过它的前身(见图一),当时只完成了右侧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很多数学领域的前辈们,都著有科普书籍介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也有用很浅湿的语言介绍数学在各科学领域的应用,所以, 数学无论在各科学门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应用。但是在盆景创作中有没有得到应用呢?我注意查阅了大量的盆景书籍和杂志,尚未有涉猎数学领域的文章刊载。是数学真的与盆景创作无缘,抑或足盆景界的先生们的疏忽?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和思索这个问题,发现数学知识在盆景创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总结,细心地去观察,主动地推广应用罢了。几经思索,我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采取数学的手法去审视盆景创作过程,或许从中能得到一些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盆景历来被人们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缩小的大自然”等等。让一件盆景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自然美和艺术美,使观能细细地品味欣赏,能从中读出诗情画意,从而联想到自然界的山水美景,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制作这样有品味的盆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也是我一直想尝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我不敢自居是盆景专家,从不奢谈“艺术”二字,虽与泥土和树木打交道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但对盆景艺术创作充其量也仅仅是个刚到门口的门外汉,其中知识也只略懂皮毛。看了山东李新先生的《我看盆景》一文,有几句话也想说说。关于“高于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不仅仅是盆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2007,(3):20-21
“汇聚全国盆景资源,荟萃各地名优盆景”的中国盆景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是以“促进盆景发展,展示盆景新技术,提高盆景艺术与观赏性”为目的,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中国盆景大观园联合主办的大型国家级盆景交易会,举办地点为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论“自然式盆景”》一中,对其生成的思想根源作了历史性的分析,以及自然式盆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辩证地给予说明,并且对它的艺术特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里我想就自然式盆景的基本要素、艺术品质及创作技法作进一步的论述,意在对自然式盆景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