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2、GPI、MPI、PGM-2和PGM-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删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3与F4之间遗传分化弱之外,其他世代间已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分化。(3)SSR:对5个世代进行了8个基因位点分析,共产生108个等位基因,群体间的杂合度呈下降趋势,R保持了B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较弱。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相似文献
4.
5.
斑节对虾的饥饿试验和补偿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5.0±1.5)℃下斑节对虾(Pertaeus mondon)[初始体质量(1.60±0.01)g]饥饿0d、2d、4d、6d和8d后再饱食投喂18d、16d、14d和12d的补偿生长和体组成变化。结果显示,饥饿2d的斑节对虾体质量上升,脂肪质量分数下降,而水分、灰分质量分数增加,但蛋白质质量分数没有明显改变。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斑节对虾的体质量及蛋白质、脂肪等质量分数持续下降,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持续上升。试验结束时饥饿2d和饥饿4d试验组斑节对虾的体质量略小于对照组,虾体的营养组成也均接近或达到对照组水平,而饥饿6d和饥饿8d试验组的斑节对虾的体质量则远低于对照组,且虾的身体营养组成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生长过程中所有饥饿处理组的食物转化率(FCE)均高于对照组,各饥饿处理组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饥饿2d和4d的斑节对虾在恢复正常投喂之后具有部分补偿生长效应,这主要是由于恢复摄食后食物转化率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生长阶段斑节对虾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斑节对虾不同生长阶段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斑节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根据消化酶活性,可将斑节对虾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在体长10~12.5 cm阶段之前,随着个体的增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第2阶段,在12.5 cm之后,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肝胰腺、胃、肠3种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在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大致上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胃>肠;脂肪酶活性:肠>肝胰腺>胃;淀粉酶活性:肠>胃>肝胰腺。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4个不同群体建立家系的生长及成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国(T)、非洲(A)和三亚(S)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群体,以及人工养殖斑节对虾群体(F)为父、母本建立家系。选择9个发育时间相近和较有代表性的家系,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进行了为期30d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大体上母本含三亚斑节对虾基因的家系成活率较高,其余较低,差异显著(P〈0.05);母本含三亚斑节对虾基因的家系生长较差,其余较好(除T×T外)且差异极显著(P〈0.01),A×A家系增重率是S×S的2倍;饵料系数没有显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对虾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03个位点,其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7.86%、36.89%和33.01%,平均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89、0.208和0.16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Hsp Hpop/Hsp)平均为0.294。由此可见,70.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29.4%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 相似文献
11.
选取6种不同品牌斑节对虾商品饲料(D1、D2、D3、D4、D5和D6)进行60 d养殖试验,评价其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及水质的影响。D1、D5和D6的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2和D4(P〈0.05);D5和D6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2和D4(P〈0.05)。D4和D5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D1~D3各饲料(P〈0.05)。第20天水体化学需氧量(COD)D1最低,显著低于D5和D6(P〈0.05)。第40天时D5和D6的COD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P〈0.05),D2的氨氮(NH+4-N)最低,显著低于D4~D6各饲料,总氮(TN)、总磷(TP)分别在D4、D6最低。第60天时D1和D2的NH+4-N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P〈0.05),D5和D6的TN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P〈0.05),而TP在D2最低,显著低于D1和D4(P〈0.05)。氮(N)排放率在D1和D6显著低于其余4种饲料(P〈0.05),磷(P)排放率则D1最低。投喂D1、D5和D6能够使对虾获得较优生长性能,且对水体污染最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Fabricus)因其幼虾多附着于河口海藻或海草上,体色呈绿色,台湾省渔民称之为草虾。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成为世界重要的养殖对象。最近几年,北方沿海地区利用小型池塘进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成功,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斑节对虾属于高温品种,苗种对北方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因此,在北方开展养殖,养殖户在选购苗种时更加青睐体长2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的对虾育苗经验,重点从水质调控和生物饵料投喂方面着手,于2007年在我站进行了大规格斑节对虾育苗技术研究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盐度对斑节对虾蜕壳、存活、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体重1.20±0.05g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稚虾进行为期30d的养殖试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蜕壳间期、成活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斑节对虾的成活率在盐度5时最低,低于60%,与其它盐度试验组差异显著,而其它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25盐度范围内,蜕壳间期随着盐度升高而延长,盐度达30以上后又缩短,25时为最大值;盐度5、10和15之间差异显著,15、20、30和35之间差异不显著。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换率随盐度升高呈现双峰的波浪式变化趋势;特定增长率在盐度20(3.18±0.14)%·d^-1和25(2.98±0.26)%·d^-1时达到最高。蜕壳间期与生长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在盐度20、25、30时饲料转化率高,分别为(52.76±3.06)%、(54.90±5.14)%和(51.56±7.58)%,与其它盐度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此,斑节对虾养殖的适宜盐度应为20~30,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成活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6个家系生长、饲料利用和全虾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海南三亚野生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为亲本,建立6个家系(hsy5-5,hsy7-7,hsy8-5,hsy10-10,hsy12-13和hsy15-15)进行生长、饲料利用和混养生长试验,同时分析各个家系全虾的营养成分.在生长和饲料利用试验中,家系hsy10-10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优于其它家系;hsy8-5、hsy10-10和hsy12-13的成活率高于hsy5-5、hsy7-7和hsy15-15,但差异不显著( P >0.05).在混养生长试验中,水泥池混养时,家系hsy10-10的成活率高达90%,分别比hsy8-5、hsy12-13、hsy7-7、hsy15-15和hsy5-5家系高出13.3%、13.3%、20.0%、23.3%和30.0%;hsy10-10和hsy8-5的月总增重率高于其它4个家系;池塘混养时,hsy10-10家系的平均体重高于6个家系平均值的13.1%.结果表明,家系hsy10-10的成活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优于其它家系,且含有最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最低的水分. 相似文献
20.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斑节对虾家系生长及生长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选育出的生长速度不同的9个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家系在蛋白含量为34%、38%和42%饲料的饲喂下,其生长、生长激素基因(GH)、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胰蛋白酶(Trypsin)等基因的表达量及生长和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的生长、3种基因的表达量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不同斑节对虾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和3种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减小,相同斑节对虾家系在不同蛋白含量饲料的饲喂下,其特定生长率和基因表达量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3)选育的9个家系斑节对虾的生长在家系和蛋白质含量这两个因素间没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P0.05),但是肝胰腺和肠道中3种基因的表达量在家系和蛋白质含量这两个因素间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其中,饲料蛋白质含量因素对GH和Trypsin两个基因表达量的贡献率是家系因素的1.31~3.66倍,而饲料蛋白质含量因素对Cathepsin-L基因表达量的贡献率是家系因素的0.06~0.54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