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水稻本身的生育特性和牡丹江管理局的自然条件,为确保水稻的高质高效,实施一系列措施,以更有效的防治水稻病害,增加其抗倒伏能力,选择出防病效果好、抗倒伏能力强、有效提高米质的方法,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豫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高产量和好品质不仅取决于适宜的冬小麦品种,还要做到精耕细作,足墒播种,病虫害科学防治,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以及合理施肥,科学管理,适时适当喷施叶面肥。这些技术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李才盛 《种子世界》2021,(12):0042-0044
贵州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长年的播种面积达到了 53.36 万 hm2 以上,属于当地的第三大粮食性作物。贵州省威宁县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近年来,在当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当地的马铃薯种植产业不断向前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了调整,并且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加快推进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发家致富和脱贫致富。但在实际栽培管理期间,很多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方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换代,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品种更新速度较为缓慢,马铃薯带毒比较严重,后期病虫害发生流行概率较高,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的提升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就需要加快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转变传统的种植理念,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马铃薯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发展背景下,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备受人们关注。与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种植范围较广,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此,要求种植人员引入先进的栽培技术,通过优化管理形式、科学选种等方式,增强马铃薯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产量。文章重点围绕马铃薯提质增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研究,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管小霞 《种子科技》2019,(11):58-58,60
分析了安宁区白凤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明确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措施和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产棉大区,近年来随着新疆机采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新疆棉花出现品质下滑、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为此,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及配套技术、化学脱叶技术、机采棉的质量要求及机采棉采收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对机采棉提质增效农艺配套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珍 《种子科技》2024,(5):58-60
马铃薯是天祝藏族自治县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种植在当地农户脱贫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马铃薯种植时,其产量、品质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于马铃薯种植中,是实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有效举措。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着重对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8.
濮阳市地处豫东北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优质粮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过对濮阳市种业现状与种子科技在农业增效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濮阳市强化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利用创新、种植技术创新等增加农业产出效益的路径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沃达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含有复合微生物菌群、有机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本试验在适量减少基肥用量条件下,增施沃达复合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棉花增产10.03%。沃达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在棉花上做基肥施用,可以增加有益菌,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改善棉花品质,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冬枣产业的壮大与发展,在给果农带来显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图木舒克冬枣于2021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为进一步促进图木舒克冬枣提质增效,结合近年来本区域冬枣丰产园栽培技术及相应的生产管理经验,在冬枣的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图木舒克冬枣在南疆地区规范种植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技术参考,有效指导冬枣生产,助力冬枣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四川马铃薯具有多熟种植周年生产的优点和季节性干旱与弱光胁迫的气候特征。本文集成创新了以“根据种植区域和季节选择适宜品种类型、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优化施肥、增施保水剂、合理灌水、喷施外源调控剂”等为主要内容的紫色马铃薯抗旱耐弱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并在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开展新技术示范应用,对促进紫色马铃薯提质增效生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粱是四川省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原料,在全省种植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川南地区的高粱生产面临品种退化严重、丰产稳产性差、抗性弱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酿酒高粱产业的发展。宜糯红8号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2)510036,具有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酿酒品质优等优点。为进一步加强其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从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绿色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高粱新品种宜糯红8号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3.
库尔勒香梨是库尔勒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分析香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明香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旨在为促进香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对广泛收集到的产业发展资料结合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影响香梨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品种单一、果品质量不高、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增加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发展、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建立组织化经营模式等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鲜食型甘薯提质增效,本试验以‘烟薯2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烟薯25’的产量效应、干物质分配、氮磷钾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烟薯25’的单薯重和鲜薯产量,促进生物产量向甘薯块根转运及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提高茎叶、块根及总生物量的氮、磷、钾积累量,且氮、钾的产块根效率和收获指数较习惯施肥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沼肥(沼渣、沼液)是优良肥料,梨是绥阳县种植的主要水果之一,为展示在梨种植中推广施用沼肥的良好成效,收集相应数据,开展了本试验。试验以一片有5年树龄的专业梨果园的梨树为实施对象,在正常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设沼肥施用区与对照(施清水)两个大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用沼肥,梨花的坐果得到改善,坐果率提高2.8%;梨果的生长更为正常,成果率提高5.2%,病虫果、畸形果降低了7.89%。梨果品收获上,沼肥施用区正常梨果增加10.8个/株,梨果重增加9 g/个,产量、产值增加9.37%,综合说明梨树施用沼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提质效果。在当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期,需要更多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其中在果树、蔬菜等应大力增施沼肥。  相似文献   

16.
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增收的基础条件,随着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和改善施肥方法,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从实践角度来看,在水稻增产的过程中,化肥产生的影响作用占50%,但化肥过量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威胁,因此要重视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本研究在了解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化肥施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奠定基础,助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姜龙 《中国种业》2016,(7):10-12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三水稻生产大省,也是最大的粳稻产地,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冻土时间长,为了抢积温,创高产,多年来主要采用棚室育苗移栽的水稻生产方式,但目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育苗取土难、育苗难、春季用水紧张、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轻简化的直播方式正逐渐被选用,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增加水稻生产者收入,需要加强直播稻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轻简化栽培与高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结合国家农业部在永修实施的"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选择推广7项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从而使项目核心区比非项目区增产12.8%,幅射区比非项目区增产5.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蓓蓓 《种子科技》2023,(12):82-84
水稻种植是我国一些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同时也能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采取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文章从水稻品种的选择、土壤选择处理、水稻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控等几方面论述了水稻栽培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以期为水稻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非常关键,是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文章针对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要点。为了验证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效果,在苍梧县六堡镇设计了农药减量增效相关技术试验,通过应用效果分析,认为农业部门应做好该技术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