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按照《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的分类系统,将贵州黔东南的竹种归并整理为14属40种1变种1变型,并简要介绍了各竹种的资源分布,用途。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雨季明显,是我国竹类植物的主产省区之一,也是竹类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为探明贵州省分布的竹类植物现状,文章结合《中国竹类图志》《中国植物志》《贵州植物志》及竹类植物研究者统计的贵州省竹种资源,确认了贵州省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9属、76种、3变种、6变型,共85种(不包括引种)。研究结果可以为贵州竹资源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编写《河北灌木志》绣线菊属时,对采于河北境内的本属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与分布研究。现知河北原产17种3变种,其中1新种,2河北新分布记录种,1河北新分布记录变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指出了相近种的区别点;简略记述了适生条件及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棕榈藤植物名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植物分类学报》、《云南植物志》、《广西植物》、《海南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华林学季刊》、及《云南植物研究》等大量有关中国棕榈藤植物的报道,本文汇总了一份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和记载的棕榈藤植物的名录,共3属42种26个变种。  相似文献   

5.
贵州种子植物“种”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贵州植物志》1~10卷记录的种子植物“种”为基本资料,通过野外考察、标本核查、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补充记录贵州有分布的种子植物“种”,再以《中国植物志》中的种名为标准进行规范,近20年来首次对贵州分布的种子植物的“种”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有种子植物7420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7350种),其中引种298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289种),比《贵州植物志》记录的5861种增加了1559种。  相似文献   

6.
贵州自然分布山茶属植物的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明态 《贵州林业科技》2005,33(2):26-29,25
介绍了贵州省原生山茶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及资源现状,共46种4变种。  相似文献   

7.
路莲 《园林科技》2006,(2):9-9,29
本文收录了北京地区报春花属植物共9种,1变种。在《北京植物志》的基础上增补4种,1变种。其中硕萼报春为北京报春花属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目前大约有29种3变种山茶属植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川省山茶属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并就其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攀西野生山茶属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攀西地区山荼属野生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调查结果为该地区目前有山荼属植物24种7变种(张宏达的分类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拔600~2730m的阔叶林中或云南松林下;根据调查了解到该地区野生山茶属植物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提出了山茶属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订正了《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裸子植物1属3种2变种的植物学名。  相似文献   

11.
张氏红山茶 Camellia changii 是新兴的山茶属珍稀种质资源,在茶花杂交育种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建立鉴定张氏红山茶杂交后代的方法,本研究采用 SSR 标记技术,对以张氏红山茶为亲本的杂交后代以及所有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张氏红山茶和博白大果油茶杂交后代仅有母本特征带,推测其有可能是自交种;张氏红山茶和超级南天武士的杂交后代出现了父母本均没有的条带,显示可能有外来血缘;其余组合杂交 F1代均包含了父母本的特征带,从而表明杂交是成功的。从本研究结果看,应用 SSR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对杂交后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南方各省均有栽培。全国油茶面积近400万公顷,年产茶油500t以上的县有105个。但现有的油茶林绝大多数属低产林,影响了茶油的生产。作者对发展我国的油茶生产提出了建议:实行分类经营、选用优良品种造林、建设油茶生产基地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加强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以来,桂林市在灌阳、龙胜、灵川等县建立多处油茶早实丰产示范林,为了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2012年7~9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示范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灵川县灵田乡示范点油茶生长最佳,其平均树高、冠径、地径、春稍长与生长最差的阳朔县福利镇示范点相比,差异显著,相应值分别高出29.49%、30.91%、28.97%、11.55%;从开花株率看,灵川县灵田乡、龙胜县龙胜镇2个示范点的平均值分别达68.90%和63.02%,显著优于福利镇、新圩乡、崔家乡、瓢里乡4个示范点的平均值,其中灵田乡示范点开花株率的平均值与这4个示范点相比,分别高出40.11%、62.82%、27.49%、51.04%;从平均挂果株率看,同样是灵田乡示范点的平均值最高,其挂果株率为23.26%,与福利镇、新圩乡、崔家乡、瓢里乡4个示范点相比,分别高出71.78%、64.15%、19.22%、63.46%。油茶示范林生长、开花挂果株率的优劣,与品种选择、管理水平有显著相关。在营建油茶早实丰产示范林时,必须注重于选择优质丰产品种的嫁接苗,加强抚育、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其生长旺盛,达到早实丰产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枝干病害和虫害种类、分布、危害状况的文献进行收集,其中枝干病害18种,常见有油茶半边疯(Corticium scutellare)、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油茶肿瘤病、地衣苔藓害(Parmelia sp.)、枝枯病(Pestalotia funerea)、褐斑病(Pestalotiopsis guepini)、灰色膏药病(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枝干虫害126种,常见有黑跗眼天牛(Chrenoma atritarsis)、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丽星天牛(Anoplophora elegans)、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茶梢尖蛾(Parametriotes theae)、茶木蛾(Linoclostis gonatias)、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橘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和日本卷毛蜡蚧(Metaceronema japonica)。对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汇总。依据广东省油茶产业的现状,提出油茶枝干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子技术在油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技术因稳定性高、标记数量多、多态性丰富等众多优点而被应用于油茶研究中。从油茶遗传多样性、品系分类及品种鉴定、文库构建和重要基因研究等3方面分别阐述了分子技术在油茶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并对分子技术在油茶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油茶无性系良种鉴定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油茶无性系良种,根据油茶无性系良种遗传物质的特点及油茶籽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现有无性系良种的鉴定方法加以评析。肯定了当代鉴定的必要性。认为用父本的影响力鉴定代替子代鉴定,对油茶无性系良种的全面考察鉴定将更有意义。并提出了父本影响力鉴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