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超声波破碎法、SDS沸水浴、溶菌酶和细胞裂解液处理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破碎和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SDS - PAGE电泳进行蛋白成分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可溶性全细胞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细胞裂解液处理提取效果最好;细胞裂解液处理参数对全细胞蛋白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液料比、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细胞裂解液处理优化工艺参数为:处理时间37.4 min、处理温度18.9℃和液料比27.0 mL/g,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量达到161.18 mg/g.试验所得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 =0.989 2),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考察了料液比、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pH值5个单因素对芡实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芡实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酶解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在料液比1∶20(gmL),酶解时间2 h,pH值5.0,酶添加量0.35%,酶解温度49 ℃的优化条件下,芡实蛋白平均提取率达80.38%。   相似文献   

3.
确定两步酶解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米渣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两步酶解法提取蛋白的最佳条件为:一次酶解时料液比1∶8、米渣煮沸时间2h、酶作用pH值4.0、加酶量0.015%、酶处理时间4h、酶处理温度60℃和超声功率165W,二次酶解时料液比1∶7、酶作用pH值4.0、加酶量0.015%、酶处理时间1.5h和酶处理温度为60℃;蛋白得率为83.47%。碱提酸沉法最佳条件:温度50℃、pH值为10.0、时间2.5h和料液比1∶20,蛋白得率为30.52%。两步酶解法蛋白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脱脂红小豆粉中提取红小豆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pH值9.0、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60min、酸沉pH值4.0。  相似文献   

5.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4h、液料比47mL/g,总酚含量的预测值为148.09mg/g,验证值为146.63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籽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EC_(50)值分别为145.62μg/mL和139.38μg/mL.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利用芦荟茎肉加工后丢弃的芦荟皮,以芦荟皮干燥粉末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法进行了芦荟皮果胶的提取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果胶提取的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优化试验。试验表明,酸提醇沉法提取芦荟皮果胶可行,且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溶液pH值3.5、酸解时间120 min和酸解温度75 ℃,果胶提取率为22.593%。   相似文献   

7.
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玉米为原料提取紫玉米色素,并对产品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工艺参数对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80%乙醇与0.2mol/L柠檬酸混合溶液为提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1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纤维素酶法提取香蕉皮果胶的最佳工艺。以香蕉皮果胶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在pH值为4.5时,加酶量、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香蕉皮果胶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0.2%、液料比4 Ml/g、提取时间3 h和温度40 ℃,在此条件下,香蕉皮中果胶提取率为9.33 mg/g鲜香蕉皮。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硫酸法从油茶壳中提取糠醛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改良硫酸法从油茶壳中提取糠醛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液料比、水解反应时间、水解反应温度3个因素对糠醛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96 mL/g;水解反应时间3.33 h;水解反应温度140℃.在此条件下,糠醛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78%,验证试验值为1.93%,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壳中提取糠醛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鼠尾草挥发油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鼠尾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0.4mL/g、提取温度51.6℃和超声时间18min,在此条件下得率达到最大值1.701%。  相似文献   

11.
化学法提取脱油米糠中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油米糠为原料,采用碱法、酸法、盐法依次分步对米糠蛋白质进行提取,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这3种方法中料液比、pH值、温度、时间以及盐溶液的浓度对其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方法的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最佳提取条件:时间3 h,pH值13,温度35 ℃,料液比1∶10,提取率为24.3%;酸法最佳提取条件:时间3.5 h,pH值0.5,温度40 ℃,料液比1∶8,提取率为18.18%;盐法最佳提取条件:NaCl浓度0.6 mol/L,温度45 ℃,料液比1∶10,时间2.5 h,提取率为7.86%。最后依次采用碱法、酸法和盐法的最优参数对脱油米糠蛋白进行分步提取,提取率为48.23%。   相似文献   

12.
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5个影响因素(筛分粒度、CO_2流量、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考察.以油得率为响应目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筛分粒度、压力和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了超临界C_O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筛分粒度60目,CO_2流量20L/h,压力35MPa,温度45℃,时间120min.在较优提取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到24.2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3.34%和66.85%.  相似文献   

13.
张圣燕 《农业工程》2015,5(5):65-71
采用微波法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研究了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冬枣叶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方程。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微波温度70 ℃、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500 W、液料比60∶1、乙醇体积分数5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760%,与响应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3.757%符合良好。对提取的总黄酮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冬枣叶总黄酮对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常压快速液化最佳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玉米秸秆常压快速液化的4个关键性工艺参数:液化时间、液化温度、玉米秸秆质量和催化剂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借助于SAS软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开展系统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定量描述了各参数对玉米秸秆液化效率的影响及不同参数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并推算出当液化剂质量为100 g、液化温度为158℃、液化时间为63 min、玉米秸秆质量17 g和催化剂质量为2.7 g时,玉米秸秆常压快速液化的残渣率可以达到最小值0.2%,实现玉米秸秆基本完全液化。  相似文献   

15.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河蚌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脉冲电场从河蚌中辅助提取河蚌多糖来提高多糖得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和脉冲数对河蚌多糖得率影响显著,通过建立多糖得率与各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回归数学模型,确定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河蚌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场强度25kV/cm、脉冲数8、液料比40mL/g,此时处理2g样品所得多糖占样品湿质量的4.99%。与超声波提取河蚌多糖对比试验表明,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河蚌多糖的得率较超声波提取提高了11.9%,且其处理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研究沙棘果榨汁后的沉淀物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乙醇回流浸提的方法提取沙棘果泥中的黄酮,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沙棘果泥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h、料液比1∶45。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油茶籽糖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油茶糖蛋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以维生素C作为对照,采用4种不同方法考察了油茶籽糖蛋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油茶籽糖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8.81 h、提取盐浓度0.12 mol/L、pH值8.77和液料比11.62 mL/g,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8.76%,糖得率为10.14%。抗氧化试验表明,油茶籽糖蛋白能显著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备一定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