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皮蝇蛆病,当地牧民俗称"牛崩虫",当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牛的皮肤痛痒,精神烦躁不安,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患部皮肤隆起,后穿孔,局部感染后形成瘘管.牛皮蝇幼虫严重感染时,引起牛的贫血和肌肉稀血疹,牛只消瘦,犊牛生长缓慢,当雌蝇在牛群中飞行产卵时,引起牛群乱踢惊恐不安,严重影响采食,牛只变得消瘦.因此牛只患此病后肉质、皮革质量下降,产奶量减少,犊牛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2.
牛皮蝇幼虫的寄生及成蝇的骚扰,严重地影响牛只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了解牛皮蝇对青海牦牛(包括犏牛)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我们于1982年在大通牛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大通牛场现有各类牛14,510头,牛皮蝇幼虫的平均感染率为69.86%,各类牛的感染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牛皮蝇和纹皮蝇一般统称牛皮蝇,是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的牛皮蝇幼虫。伴随幼虫的成长,寄生处的皮肤呈瘤状隆起并形成小孔,成熟幼虫由小孔蹦出,落地后钻入泥土,经3~4天化蛹,经1~2个月蛹期,破蛹化为成蝇。成蝇在夏季晴朗的白天飞翔交配追逐牛群,在牛体产卵。因此群众也把它叫做“蹦虫”。牛皮蝇对牛的危害有三个阶段。一个是跑蜂阶段,成蝇产卵追逐牛只发出“嗡嗡”声,使牛惊恐乱跑乱撞,疯狂逃避,或跳入河、池、沼泽水中,或钻入灌木丛、庄稼地或棚圈角落,引起牛撞坏、跌伤、流产或丢失等。另一个阶段是牛皮蝇幼虫钻入牛体内,牛骚痒、不安和患部…  相似文献   

4.
刚察地区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皮蝇病是由双翅目、环裂亚目、狂蝇科、皮蝇属的幼虫寄生于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刚察县普遍存在 ,流行地区牛的感染率有时高达 90 % ,危害很大 ,影响着牛的抓膘育肥 ,而且感染牛皮蝇后 ,乳牛产乳量可下降15 %~ 2 0 %。役牛工作能力减退、小牛发育受阻。尤其对皮革质量影响极严重 ,本人从 1998— 2 0 0 2年 5年内在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地区进行了牛皮蝇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调查对象 1998— 2 0 0 2年共抽检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地区牦牛 2 2 5 0头 ,见表 1。调查方法 :用肉眼观察和手触摸疱瘤并统计。2 结…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玉树州2011年牛皮蝇病防治效果,了解2012牛皮蝇感染情况,从对2012年3月份和5月份对玉树、治多、称多、曲麻莱四县组织开展了牛皮蝇防治效果考核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防治牛群的牛皮蝇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在控制范围内,通过对未防治牛群与防治牛群的比较,未防治牛的牛皮蝇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明显高于防治牛,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牛皮蝇蛆病是由于牛皮蝇、纹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或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本病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由于皮蝇幼虫钻入皮肤时,导致牛皮肤瘙痒,牛群不安,渐进性消瘦,同时由于机械性损伤,皮革质量下降,给养牛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故对于牛皮蝇病的防治尤为重要。1 病原体及生活史牛皮蝇属于狂蝇科皮蝇属,成虫形状似蜂,体表有浓密的有色绒毛,复眼小,有三个单眼,口器退化,不能叮咬牛只。成虫在外界只能活5~6 d  相似文献   

7.
牦牛牛皮蝇驱避剂是一种以气味驱逐牛皮蝇的化学物质.它或是扰乱牛皮蝇的知感器官或是作为一种警戒信息素迫使牛皮蝇不敢靠近,从而阻断牛皮蝇在牛体上产卵,破坏其生活史,达到防治牛皮蝇蝇蛆病的目的.本文介绍一种用牛皮蝇驱避剂SM2H(西南民族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诊断实验室研制的牦牛用牛皮蝇驱避剂)制成的牛皮蝇驱避剂挂饰-牛项圈.在夏季牛皮蝇产卵季节里,将其佩带在牦牛体上,其药力缓慢释放达2~3个月,以有效的防止牛皮蝇蝇蛆病.  相似文献   

8.
<正>牛皮蝇病是由牛皮蝇(H bovis)、纹皮蝇(h lineala)和中华皮蝇(H ypoderma sinense)的幼虫寄生于牛颈部、鬐甲、背部、腰部等皮下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皮蝇蛆病,其背部最多,其次[1]为腰部,再次为肩胛部、颈部、臀部。该病广泛分布于牦牛养殖区,皮蝇在牛体表面被毛上产卵时期,骚扰牛只,影响采食和休  相似文献   

9.
<正>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用阿维菌素的防治力度,笔者于2014年3~4月份对本县江西沟和倒淌河2个乡镇放牧的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牛皮蝇蚴病 (俗称“蹦虫”或“背虫”)是牛皮蝇蚴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由于牛皮蝇幼虫的寄生使患畜产乳量降低 ,幼畜发育不良 ,皮革的质量降低 ,体重减轻 ,给养牛业造成严重危害。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4月 ,我们对神峪乡两村 385头牛进行牛皮蝇蚴病检查 ,检出患有牛皮蝇蚴病的牛 2 4 1头 ,发病率 6 2 6 %。2 致病作用与症状皮蝇雌虫飞翔产卵时 ,使牛只不安、奔跑和采食减少 ,畜体消瘦。第一期幼虫钻入健康皮肤时引起牛瘙痒、不安和患部疼痛。幼虫在肌体里长期移行 ,使组织发生损伤。当幼虫移行到牛只背部皮下…  相似文献   

11.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反下组织等部位而引起的慢性皮蝇蛆病,该病广泛分布于牦牛养殖区。皮蝇在牛体表面被毛上产卵时期,骚扰牛只,影响采食和休息,当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疱状隆起和皮下蜂窝组织炎,继而皮肤穿孔,损伤皮肤。  相似文献   

12.
牛皮蝇幼虫病,又名为牛“蹦虫病”、“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或腹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牛皮蝇是双翅目(Diptera)、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皮蝇属(Hypoderma)的昆虫,以其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或牦牛体内(最后移行至皮下)而引发疾病。该虫偶尔也能寄生于羊、马、驴和一些野生动物的背部皮下组织,而且可寄生于人,个别地区人的感染率可高达7%,成为人畜共患病之一。该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牧区广为分布,其他地区从流行区引进的牛只也有发生。该病在泰宁县属首次发生。2007年9月,泰宁县大…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5月份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9.72%,平均感染强度2.55;未防治牛112头,感染32头,感染率28.57%,平均感染强度4.25。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  相似文献   

14.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属的几种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的皮下组织上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当幼虫钻入皮下时引起疼痛、瘙痒.在牛皮蝇的成蝇飞翔季节,尽管其不叮咬牛,但引起牛惊恐和狂奔,严重影响牛采食、休息.因此,为确保牛群有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牛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病原、生活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人手,对牛皮蝇蛆病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1病原 纹皮蝇与牛皮蝇是本病的病原.牛皮蝇成虫外形似蜜蜂,棕褐色.成蝇体长15mm,外形如蜂,全身被有绒毛.卵为淡黄白色,长圆形,有光泽.第1期幼虫为半透明的淡黄色虫体;第2期幼虫长3~13mm;第3期幼虫最长可达28mm,呈深褐色,体分11节,背较平,身体有许多结节和小刺.纹皮蝇蛆气门板浅平,牛皮蝇蛆气孔板呈漏斗状.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大通牛场牦牛牛皮蝇三期幼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皮蝇蚴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寄生虫,它的侵袭对牛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产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据介绍,仅由牛皮蝇三期幼虫造成的皮革损失,在我省每年都达数百万元之多。为了了解牛皮蝇对牦牛的感染危害情况,给今后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青海省大通牛场对牦牛(包括犏牛)的牛皮蝇三期幼虫感染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牦牛牛皮蝇病是一种对牦牛会产生较为严重危害的寄生虫病,是寄生于牦牛皮下的牛皮蝇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牦牛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以及牦牛的品质等,制约牦牛养殖效益。所以当前养殖工作的进行,为促进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应做好牛皮蝇病的防控工作。基于此,本文从牦牛牛皮蝇病的发病症状和诊断出发,并提出了防控牦牛牛皮蝇病的具体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牛皮蝇幼虫病是由牛皮蝇科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牦牛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逐渐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牦牛牛皮蝇病也在进一步的蔓延,每年我国各地都有很多牦牛不同程度的受到牦牛牛皮蝇病的侵害。为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牦牛牛皮蝇的防治是畜牧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属牛皮蝇和蚊皮蝇等幼虫寄生在牛体表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该种疾病划归为三类动物疫病。该种疾病在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广泛流行,不管是牦牛、肉牛还是奶牛都可以感染。牛皮蝇幼虫对牛造成危害,幼虫在牛体表皮肤内移动、发育过程会导致牛出现严重的生长发育不良,贫血,繁殖能力下降,牛皮穿孔,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危害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亚科皮蝇属的纹皮蝇和牛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腰部等部位的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皮蝇蛆病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在移行的过程中可损伤牛只的食道、脊髓和肌肉,到达牛背部皮下的幼虫形成瘤状肿疱和孔洞,使背部肌肉、神经和皮肤受损,  相似文献   

20.
昂琼 《当代畜牧》2013,(24):15-16
牦牛牛皮蝇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牦牛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逐渐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牦牛牛皮蝇病也在进一步蔓延,每年我国各地都有很多牦牛不同程度地受到牦牛牛皮蝇病的侵害。如何有效地进行牦牛牛皮蝇的防治是畜牧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