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取尽可能全面且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择各时期品质较高或获奖的济南市的18个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查问卷,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8个居住区的外部空间处于一般水平;外部空间环境总体布局构成、室外场所空间的设置和各类景素小空间的构建等3个一级指标评价处于一般水平;整个济南市居住区外部环境空间是属于较差或者很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提出构建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选取具有全面性、主导性、区域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分别在森林基本因子、防护林资源、原始林资源、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2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统计出森林基本因子指数、防护林资源指数、原始林资源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加权计算形成综合评价指数。评估结果表明,区域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1.06,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第七次和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选取17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级行政区的森林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森林资源质量处于中等和良好的水平,西藏的森林资源质量远高于其它省份,吉林、福建和广西等省份的森林资源质量较好;多数省份的森林资源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为研究对象,在山洪灾害孕灾环境研究基础上,选取孕灾环境、汇流累积量、暴雨强度和河网密度4个指标,构建了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模型,基于山洪灾害风险度评价技术与G IS技术,计算得到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综合指数,并对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进行综合等级划分绘制出了山洪灾害危险分区图。结果表明: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综合指数值位于8~69之间,全镇主要处于中等危险区,占总面积的80.53%;高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分别占1.43%和18.04%,未出现极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229个建制镇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林地集约利用评价,选取森林覆盖率、林地生产率、单位面积林木生产量、生态公益林面积比率、商品林面积比率、人均林地6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归一化法进行样本指标标准化,再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熵值和熵权,计算得到林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珠三角非核心区建制镇的林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并进一步探讨促进林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潘艳娟  龙勤 《绿色科技》2024,(1):275-280
在借鉴传统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林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的调查,建立了林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模式。同时,构建了林果产品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各指标的判断矩阵,获得客观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从而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绩效管理。以广西桂林市砂糖橘产品为例,考虑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中所包含的各要素,选取6个一级指标以及23个二级指标,基于判断矩阵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计算,绩效评价了各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绿色采购72.51分,绿色生产74.676分,绿色设计74.506分,绿色物流72.68分,绿色营销为71.517分,绿色消费为78.876分,砂糖橘产品绿色供应链处于较高水平。基于此,相比绿色消费,绿色营销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可为优化林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评价林分状态特征,为小陇山林区典型林分类型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升和恢复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选取林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年龄结构、树种多样性、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分长势、顶极种或目的树种竞争、林木健康和林分更新等10个林分状态描述指标,对小陇山5种林分类型进行状态评价。[结果]百花阴崖栎类针阔混交林林分状态(ω=0. 478)处于状态一般等级;百花仙坪王安沟栎类针阔混交林林分状态(ω=0. 551)处于状态较好等级;百花仙坪王安沟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ω=0. 478)处于状态一般等级;龙门姚坝油松天然林(ω=0. 498)处于状态一般等级;麦积董水沟针阔叶混交林(ω=0. 235)处于状态极差等级。[结论]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能够对小陇山林区典型森林类型进行定量描述,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林分的实际情况,能对林分状态提供直观可靠的"诊断"依据,进而提供可操作的促进林分健康稳定生长、提升森林质量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社区生态系统内外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物质技术等各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建立一套居住型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到本溪南芬区细河社区,对社区客观环境建设水平和居民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客观环境评价社区可持续综合指数为0.4355,处于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居民满意度评价中社区可持续综合指数为0.4255,处于Ⅲ级水平,说明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须作相应改善;无论是各子系统还是总系统,居住满意度均低于客观建设情况;该指标体系能反映社区整体可持续性,并可以用在类似社区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7年的Landsate5TM、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e8OIL遥感影像,选取分维度、蔓延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等指标,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方面,对济南市主城区10年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整体的斑块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趋于多样化;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林地与耕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质心逐渐“北跨”,这与10年间济南市整体的政策定位与城市发展脉络相契合。提出大力推动农村社区规划,严格控制占用林地、狠抓植被恢复,做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预留发展空间等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场动力理论和实地调研情况,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因子的城市公园游憩体验满意度评价模型,并以西安市樊川公园为例进行评价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8份调查问卷的变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此验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判指标得分。结果表明,公园总体满意度为2.01,满意度水平介于一般至满意之间,且偏向于满意,5个一级指标的游憩满意度从高到低为:自然环境刺激>自我提升>基本需求>人文景观刺激>匮缺补偿。  相似文献   

11.
城区住宅小区园林植物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绵阳市城区20个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相同性、相异性和关联性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住宅小区园林植物相同性较小,在20个小区均有分布的植物种没有;15~19个小区共有的植物种有6种,占植物种数的4.23%。②住宅小区园林植物的相异性较大,仅在1个小区分布的植物有42种,占住宅小区植物种数的29.58%。③住宅小区园林植物关联性较小。在190对关联指数中,指数在0.50以下的小区有132对,占69.47%。整体而言,绵阳城区住宅小区的关联性较小,许多小区有自己的特色物种。④小区之间的关联指数与小区间建成时间的差异呈线性相关,而由关联指数与小区间的面积差异2个指标组成的二维图象呈M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岷江百合人工栽培不同模式下植株生长差异,以岷江百合6年生实生植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日光温室大棚地面苗床(PD)、日光温室大棚营养钵(PB)、室外田间(LD)、室外营养钵(LB)4种栽培模式条件下物候及11个生长指标的差异,借助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各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PD和PB模式果熟期前的物候时间均早于LD和LB模式,果熟期及枯萎期则相反,其中PB模式萌芽、果荚成熟时间最早,PD模式开花时间最早、LD模式植株枯萎时间最早;②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实生植株地径、株高、单株花数量等11个生长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单株花数量变幅最大,达427.00%,花径变幅最小,为9.67%;③4种栽培模式11个生长指标互呈正相关性,且多个指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④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PD>LD>LB>PB,PD模式最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卫星影像,在对北京城区绿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分维数等对北京城区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地总面积12 934.405 4 hm2,斑块18 730个,多样性指数1.03;居民区绿地、街头绿地和公园绿地的破碎度分别为332.32个·km-2、69.34个·km-2和1.75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72、1.90和7.32,分维数分别为1.58、1.49和1.22;内环和外环居民区绿地多样性指数0.54,破碎度分别为450.39个·km-2和296.20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90、2.00。北京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广州市老旧住区,建筑密度高、人口密度大、老年人群较多,社区自发种植较为广泛。对广州市4个典型老旧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空间类型及使用评价,对广州市老旧住区自发性种植空间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统计分类,对居民植物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从中对城镇化过程中都市空间利用的不同模式在广州老旧住区可发展的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都市户外绿化空间的地域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石家庄市裕华区25个居住区进行了绿化普查。调查表明,裕华区居住小区绿化存在居住区绿地率偏低、绿化形式单一、树木种类偏少、整体养护水平低、居民绿地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供选择应用的绿化树种100余种,以及丰富和优化绿化树种配置、进行居住区绿化补种、加强居住区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加强居住区绿地养护管理和绿化功能作用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茶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油茶人工林的树高、地径及其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油茶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油茶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9个样地中土壤肥力属于Ⅲ级(一般)的有5个,属于Ⅳ级(差)的有2个,属于Ⅴ级(极差)的有2个,说明9个油茶林地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而对油茶高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全K、全N和有效Zn,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土壤有效P和交换性Ca;对油茶地径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效Zn、全K和全N,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土壤交换性Ca和pH值。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估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历史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否得到彰显、空间环境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福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美国景观绩效系列、建筑遗产评估和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的相关指标,通过Delphi法结合AHP法构建一套集文化和空间保护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以评估福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水平,并为历史街区的提升发展提出科学可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建造专门的老年住宅区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以"人性化"为研究视角,紧贴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从他们特殊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角度对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如何真正实现人性化设计展开探讨,以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20.
Five factors expressing greenbelt quality and one factor expressing quantity were adopt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greenbelt,and the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factors.Thirty residential areas were selected as the samples.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and their expression was constructed by method of factor anlysis,therefore,quality evaluation of residential greenbelt was obtained.The accuracy of the function and implement quality classification toward the residential greenbelts in Xinxiang City were validated by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eenbelt quality of fourteen residential areas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of which eleven were newly-built residential areas.The 30 residential area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greenbelt features and their formation by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Finally rational proposal basing on aforesaid evaluating results was proposed for 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residential greenbelt,upon which directive basis was provided for 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residential green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