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毒韭菜”、“毒豇豆”、“问题白菜”等事件。多为个别散户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所致。暴露出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由环境污染、人为因素等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致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而作为食品生产基础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三鹿奶粉事件”刚刚尘埃落定,海南“毒豇豆事件”、青岛“毒韭菜事件”又再次敲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毒韭菜”、“毒豇豆”、“毒姜”和“毒豆芽”等一系列事件,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威胁着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农药残余”一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本体和有毒代谢物及杂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农药污染蔬菜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海南的毒豇豆,南京的毒韭菜案例已为人们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敲响了警钟,生产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当务之急。避免农药对蔬菜的污染,根本的办法就是抓好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现将其中的生物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业》2010,(7):1-1
今春,因被抽检出含有高毒农药残留,海南产豇豆一时令全国各地闻之色变.纷纷被限制入市。“毒豇豆”,不仅危及消费者盼生命安全.而且也使海南菜农成为该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近些年来.从苏丹红事件、桔子蛆虫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直至此次的“毒豇豆”事件.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中国上演,个中原因.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
<正>姜农明知故犯,施用剧毒农药的大姜自己不吃,"问题姜"冒"安全姜"品牌入市,真是令人切齿。这是一起典型的违规使用农药事件。此风不刹,海南"毒豇豆"事件、福建"毒乌龙茶"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湖南"毒金银花"事件等悲剧又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7.
曲洪岩 《新农业》2012,(5):59-60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因"三聚氰胺事件"而谈奶色变;因"洗虾粉事件"而闻虾丧胆;因"毒黄瓜"、"毒韭菜"事件而使消费者对反季节蔬菜望而却步;因"毒豇豆事件"导致一个地方产业受重创。这些事件的发生,警示各级政府必须及早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同时也反映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  相似文献   

8.
沸沸扬扬的山东“毒姜”案,再一次刺激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其实,这背后凸显了国内化学农药违规使用的困局.而事实上,尝试采用生物农药,或可成为突破“毒姜”围城的一条有效途径. 毒豇豆、毒韭菜、毒姜……一波波化学农药超标甚至违禁使用的消息反复折磨着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信心.事实上,受伤的不仅是有毒农产品的食用者,农民同样在这“用药成瘾”的围城里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9.
《新农民》2010,(5):26-27
4月9日,青岛市再爆惊人的“毒韭菜”。从4月1日开始一,青岛一些医院陆续接到9名食用韭菜后中毒的患者,被查出的毒韭菜主要是来自山东潍坊高密的夏庄镇、河崖镇及潍坊寿光的稻田镇等地。该市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蔬菜1930公斤,目前已经全部销毁。  相似文献   

10.
蔬菜韭菜容易发生韭蛆危害,这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菜农有时会使用大剂量的农药,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灌根”,以达到杀虫的效果。凡是使用高毒农药“灌根”的韭菜,叶子新鲜漂亮,购买食用极易造成中毒甚至致死。针对这个问题,采用覆盖防虫网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我们能吃什么?海南的毒豇豆、山东的毒韭菜事件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又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的前提下,又要降低农药化学品的投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海南豇豆”、“张北白菜”、“香河韭菜”等,无一例外均与高毒农药有关。11月,正值蔬菜病虫害高发期,也是杀虫剂、杀菌剂使用频率较高的时期,各地纷纷针对蔬菜开展了农药安全使用大检查。本刊记者就湖南省农药市场监管问题专访了省农药检定所肖时运所长。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我们能吃什么?海南的毒豇豆、山东的毒韭菜事件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又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的前提下,又要降低农药化学品的投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豇豆是市场常见的“菜篮子”保供蔬菜品种,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针对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用药频繁、花果同期、采摘间隔期短,且多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喷洒农药后在间隔期内采摘导致豇豆中的农药或重金属残留超标,严重影响菜农收益。为确保豇豆质量安全,需加强对豇豆质量安全抽检监测。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采用早春大棚双膜保护地栽培、精准滴灌施药、弥粉法施药防治病害等技术,从生产源头避免“毒豆角”事件发生,供种植豇豆的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春,因被抽检出含有高毒农药残留,海南产豇豆一时令全国各地闻之色变,纷纷被限制入市。毒豇豆,不仅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使海南菜农成为该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近些年来,从苏丹红事件、桔子蛆虫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直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高剧毒化学农药残留引起的"毒豇豆"、"毒韭菜"、"毒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公众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平均化学农药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5—5.0倍,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中毒事故就达10万人次。我国每年遭受农药残留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其中污染严重的比率达40%。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多样性遭到  相似文献   

17.
2月19日,日本广岛县宣布,中国工厂制造、大阪市商家进口并销售的“青岛韭菜肉包”的皮和馅儿中检测出含有少量有机磷类杀虫剂“甲胺磷”。中方对发生在广岛的“毒包子”事件高度重视,立即开展相关调查。22日,中国质检总局公布了调查结果,“毒包子”生产企业为日本独资企业,事件的发生原因为企业采购蔬菜原料环节把关不严。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贸易流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我国的食品质量追溯制度才刚刚开始,大多数人对此也比较生疏,据有关权威报道,我国蔬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只有94.5%,海南毒豇豆、青岛毒韭菜事件频频发生。面对这些有毒产品的  相似文献   

19.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日益增大,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田和灌溉用水造成污染,加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镉大米、毒豇豆、毒生姜等事件,给生产、消费造成很大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20.
韭蛆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是为害韭菜的毁灭性害虫,由于对韭蛆的认识不足和不合理的防治,导致"毒韭菜事件"频发。对韭蛆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对韭蛆有效防治,从根本上遏制"毒韭菜"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