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 《中国林业》2014,(12):54-55
狼是凶恶的、残暴的、冷酷的,比如人们熟知的寓言《东郭先生和狼》、《狼和鹤》,比如我们常用到的成语“豺狼虎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不过,大多数人对狼的认识并不清晰,基本停留在祖先对狼的描述或思维定势上。其实,狼被人们误解了,这是我看过《狼的生活艺术》的第一感受。  相似文献   

2.
狼的诠释     
狼的诠释对于狼,人们均认为它凶狠、狡诈,有谁不知道“披着羊皮的狼”以及“狼狈为奸”的成语呢?但生物学家对狼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狼是极害羞的动物,并且是尽可能远离人的。GEO杂志说,其实狼很怕人,尽管它的外表很凶狠,用“外强中干”来解释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3.
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能一听作者在后记中的创作经历,尤其像贾平凹这样当今中国的文坛大家,仅仅是这样 ,《怀念狼》这部新作也是值得购买的:定价 16元人民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家的仰慕者也可以从这部新作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扉页的作者像(面对“上帝无言”的长条幅)、插图以及作家亲笔书写的插图文字(想一想现在的新书还有几本有漫画插图)。然而,读者果真“听信”小说封底的商业宣传,比如“寻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一部奇书”,比如“血光之灾”、“诡事异象”等,那就可能要遭遇作者本人所面对的两难:“上帝无言”而作…  相似文献   

4.
狼图绘     
<正>从《狼来了》到《狼图腾》,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除了文学作品和童话故事之外,我们对狼的知识还了解多少?许多博物学家都研究和描述过狼。从布丰到纳尔逊,博物学家对狼的态度逐渐深化和软化,从厌恶到同情,展示出博物学家悲悯的情怀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长篇新作《怀念狼》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以为主要不是由于其手法的诡异和内容的离奇,而是因为他触及了一个重大深刻的主题和值得不断开掘的丰厚题材,即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的重新缔造,以及急功近利的文明进程导致环境恶化这种人类生存的悖论。它写了商州地区这个历史上的狼患区由于狼的几近灭绝而采取禁止猎狼的措施,但搜寻并意图保护狼的三人小分队却成为击毙残存的 15只狼的刽子手这样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人与狼如此地仇冤不能相容。老猎人傅山一旦不能猎狼便精神萎靡正如他在书的结尾所说的:“人…  相似文献   

6.
曾峥 《森林与人类》2002,22(9):36-37
一谈到狼这种动物,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灰溜溜的身体、眼中散发着贪婪可怕的绿色凶光,一个残忍凶狠的坏家伙形象,充满了对它的鄙夷厌恶。古往今来,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以及许多带“狼”字的成语诸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情感。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狼这种凶残的野兽,几乎对任何动物都构成威胁。野狼捕食狼赶驴,也许你不信,在山区却真有其事。由于山区交通闭塞,几乎家家户户养驴役使,这些驴也就这样被狼盯上了。夜深人静,狼选准目标后便悄悄接近。驴见了狼,除极少数尚能惊叫几声外…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前不久,著名作家贾平凹发表了长篇小说《怀念狼》,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评论不一。本刊就此作出专题策划,在对小说进行研讨的同时,探讨狼的生态状况。   过去,在我们的小学教科书中曾有过有关狼的寓言故事。故事的立意是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免得狼真的来了,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如今,在我们的现实生存环境中,狼每遇到人时,害怕的不再是人,而是狼,狼每每都在呼唤救命:人来了,人来了,赶快逃命……  在狼和人类长期共存的历史时期,狼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所以人们一提起狼都能…  相似文献   

8.
张洪海 《森林与人类》2006,26(3):F0006-F0006
“灰毛刀子嘴,月圆对天嚎”,这则儿时的谜语大概是人们对狼这种动物的第一印象,但多数人对狼的认识或许只能停留在这一印象之上了,自由驰骋的狼早已离我们而去,动物园笼舍里来回踱步的,也只是毛色灰黄似狗非狗的东西,有很长一段时间,狼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干系。直到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9.
人来啦     
“狼来啦”的故事,人们已经讲了许多许多年,至今仍然经常挂在嘴边。老师传给学生,父母传给子女,用以告诫、警示后人,做人如不存善心,撒谎骗人,最终将导致灾祸的降临。多少年的故事讲下来,“狼来啦”已升华成为一个人人都可意会的独持意象,成为险情、灾难、祸患等等不祥之水冲袭而来的代名词。一声“狼来啦!”令多少人心惊肉跳毛骨恢然。细细搜寻一番山岭原野,如今狼是极难与入晤面的了,偶尔邂逅一匹两匹,尚未看清眉眼,它早已知趣地夹紧尾巴一溜烟夺命而去了。环顾疮瘦遍布的四周,我们倒尴尬地“听”到自然万物这里那里地在惊…  相似文献   

10.
小熊猫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在四川,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山闷得儿”或“山车娃儿”。而在云南人们却根据它的体型和美丽的毛色称之为“金狗”,又国灰它尾巴上有九个金色的环,也有人称它“九节狼”。[编按]  相似文献   

11.
林业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从事林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它的语言精炼、节奏鲜明、比喻恰当.人们赞誉谚语是生活经验之果,是语言艺术之花.早在《诗经》中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载;而今“五九六九、沿河栽柳”的林谚更为大家所熟悉.西汉时《说苑》中有“松柏之地,其土不肥”的说法,它与今天人们常说的“旱枣、涝栗”等都是人们对林木生态习性的高度概括.《记胜之书》记载的古林谚“种树无时、莫让树知、多留宿土、记取南枝”更传诵至今,与“西北风、莫栽松”和“春栽早、夏栽巧、冬到霜降栽正好”等当代林谚都是对造林经验的科学总结.林业谚语来自实践、来自民间,生动活泼、朴实浑厚,饱含着林业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的情愫,具  相似文献   

12.
刘海英 《云南林业》2006,27(4):24-24
“狼桃”,怪名,是啥东西?“狼桃”原产于南美秘鲁的狼吼狐叫的深山密林里。它圆圆的粉红色的果实,像睡美人的脸般静卧在藤蔓绿毯上。一天,一个进山少年一见就着迷,扑上去想摘几个尝尝,却被爹妈拉住,吓唬道:“她们是妖女魔鬼变的,是狼神吃的妖果,有剧毒,谁碰谁找死!”漫山遍野的  相似文献   

13.
遇狼手记     
遇狼手记郑兆福狼,向来被人们误解为贪婪、凶残的野兽,无不憎恶之。其实,人对狼的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在于对狼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人们,总以为狼凶猛狠毒,却不怎么了解狼也很狡猾,有善性,并且胆小、多疑。我曾在长白山深山密林中居住过,不但听到过许多关于狼的故...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黄鼠狼,人们就会想起“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很多童话也把黄鼠狼当作坏蛋。其实这是一桩大冤案。黄鼠狼学名叫黄鼬,头小如鼠,性野如狼,毛黄褐色。属食肉目鼬科动物。黄鼠狼以食鼠为主,是地地道道的益兽。《本草纲目》说:“此物健于捕鼠及禽兽,又能制蛇虺。”近年来对黄鼠狼的食性分析证明:老鼠占黄鼠狼的食物总量的80%以上,其余食物为蝗虫、蛉、蛴螬等农业害虫。科研部门曾解剖了4539只黄鼠狼,其中只有两只的胃里有鸡,五只吃了幼兔。可见黄鼠狼吃鸡只是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听过大灰狼的故事,而狼在这些故事中总是扮演坏蛋的角色,即使现下流行的“喜羊攀捌良功洳此,虽没有在其他故事中那么凶残了。人们对于狼的这种错愕的态度,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不得而知。大概是早期人狼之间发生过领地、食物方面的争执罢。  相似文献   

16.
新一期杂志除了在“两会”上潇洒走一回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打来电话或写信向我们表达他们想对《绿色中国》说的心里话。比如: 河南洛阳的汪晴读者在电话里对我们说:“杂志拿到手里,就觉得封面非常大气,符合《绿色中国》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姜德明先生编过一部《北京乎》(三联书店出版,分上下卷),副题是“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其中郁达夫用南方人的眼光对那个年代北京冬天的描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他在《北平的四季》一文中写道:“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  相似文献   

18.
鸟类与天气     
许多鸟都能预报天气,人们称它们为活的气象台。比如“斑鸠叫,阴雨到”、“腊嘴鸣,天将晴”、“早晨鸟儿叫,天气要转好”、“麻雀屯粮天将雪”、“燕子低飞要下雨”,……鸟类对季节的反映也很灵敏。“杨花落尽子规啼”,在黄河流域,子规啼,便表明夏季的开始,立秋前后,子规便逐渐飞回南方。“北雁南飞”,必定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的深秋季节。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观察到鸟类能预报天气,这在诸多古籍中都有表露。唐代刘长卿《谪仙怨》词云:“晴川落日初低,……鸟向平芜远近”。说明鸟儿在平旷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觅食,这天必…  相似文献   

19.
1美国的纪念碑山谷(英)西蒙·马斯登摄2苔原与孤狼(美)阿特·沃尔夫摄3狼在荒原中能够很好地隐藏,这借助于动物和栖息地之间轮廓和背景的含糊不清。4插图《扛着小桶走进森林中》选自1905年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见过、食过黄花菜,他的学名叫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在我国古代的书籍里,萱草的称谓颇多。如《诗经》里称为“谖草”、《说文》又叫“忘忧草”、《本草纲目》则叫“疗草”、“丹棘”等。自古以来,不知什么原因,人们给黄花菜封赠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忘忧”,说他能给人忘忧解闷。嵇康的《养生论》说:“合欢益蜀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时针的《本草纲目》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