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邹文琴 《茶业通报》2016,(3):99-101
九江隶属于我国江南茶区,辖区内茶叶种植面积达6670hm~2,产量可高达3000t/年。目前九江市在品牌建设的观念、方法和氛围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品牌整合不彻底、龙头带动不强劲等。建议通过加强茶叶产业组织领导、加速基地茶园良种化进程提升品牌质量等策略,达到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培养庐山云雾茶品牌,推动九江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等目标。  相似文献   

2.
方守家 《茶业通报》2007,29(4):189-190
近几年来,随着茶叶产业外部消费群体对茶叶品质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广大茶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对茶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着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这一主题,茶叶产业发展面临新情况。宁国市依托良好的茶叶生态资源条件,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在推进茶叶品牌、市场和产业化三项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将会推动全市茶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宣州区特色产业,也是农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本文就宣州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困难和不足作了分析,提出了提高茶叶核心力,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即建设种植基地,夯实茶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打响宣州茶叶,改造优化升级茶叶加工厂,重点培育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4.
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竹溪茶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元江 《茶业通报》2005,27(2):84-85
本文通过对竹溪茶叶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湖北龙王垭茶业集团为例,从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竹溪茶叶产业发展的角度为当地茶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覃士才 《贵州茶叶》2006,34(4):33-36
茶叶是宜昌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五峰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致富产业、特色产业,为发展宜昌茶叶产业,壮大茶叶经济,增加茶农收入,现就打造“采花毛尖”品牌提出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刘懿 《茶业通报》2015,(2):51-53
茶叶是汉中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无性系高产密植生态茶园,重点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强势推进茶叶品牌整合,加大产业宣传推介,茶产业在规模、品质、效益和影响力上都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7.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9,(4):150-151
3抓住机遇,重振我省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内外贸3.1从战略角度出发,明确茶产业发展的定位 首先要坚持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为宗旨,以实现助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进一步明确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举措定位等;其次要明确茶叶产业走什么样的特色之路;第三要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培育出茶叶产业的品牌:第四要引领好茶叶消费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方茶叶品牌个性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艳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500-504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茶叶在中国不少省份的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营销能力和加工水平的限制,各地方茶叶一直以来只停留在初加工层面,长时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随着近年来茶叶品牌意识的觉醒,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国内各级政府和众多茶叶企业的首要选择。品牌个性是品牌的灵魂,对地方茶叶企业品牌战略中品牌个性缺失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地方茶叶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推广等方面,探讨了茶叶品牌个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湄潭茶产业逢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生产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眉尖”茶就被列为贡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贵州产茶县中名列第一,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为这个产茶大县增添了一道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幸育毅 《贵州茶叶》2004,32(3):8-12,19
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通过各级茶叶管理部门、茶叶企业、茶农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改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和发展名优茶,加大茶园基地建设,加快茶叶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茶叶是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主要的农业特色产业。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着力在规模培育、市场营销、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实现了岚山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茶叶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实现了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1岚山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1.1岚山区茶产业基本情况岚山区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早的地区之一。1966年春,在安东卫北山成功引种不足3000m2茶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2.
李华海  吴琴 《茶业通报》2007,29(4):159-160
本文对安康茶业的历史功绩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茶叶产业体制不顺、单产低下、营销滞后、品牌杂乱和工作乏力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统一认识、创新体制、整合品牌、开拓市场、弘扬文化和配套扶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茶产业历来是太湖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新时代条件下,如何"以茶兴农、以茶富民、以茶强县",助推乡村振兴.我们为此对全县茶叶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到岳西县、宣城泾县等地茶叶品牌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交流,综合就太湖茶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对做大做强太湖茶叶产业,在品牌创建,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兴茶,大力...  相似文献   

14.
周培霞 《贵州茶叶》2009,37(4):29-30
中国西部茶海,是由湄潭、凤冈、余庆和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提议,为整合遵义地区茶叶资源、打造百万亩茶园、形成特色茶叶产业带的发展趋势搭建的平台。借助西部茶海的品牌效应。各成员县的茶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和发展.茶叶旅游观光及宣传品牌的茶事活动纷纷扬扬,但合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湄潭县茶叶产业如何尽快走出深巷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通过多方调查主要通过企业整合、规范管理、产业扶持、加大营销开拓,才能理顺茶叶产业的有序发展,解决大产业小买卖的难堪;无序竞争、管理失控的被动;资源浪费、效益趋降的担忧;品牌繁多、大  相似文献   

16.
竹山县是湖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茶产业是竹山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第一产业.文章总结了竹山县近年来在茶叶产业规划现状、茶园基地建管、生产车间建设、技术引领、质量控制、品牌打造、产业融合多方面的举措与成效,以期为茶产业系统化建设提供发展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贵州茶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丰  刘小华 《贵州茶叶》2006,34(2):32-37
品牌决定茶叶经济效益。本方阐述了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品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从提高茶叶品质、打造品牌个性、光大茶文化、培置龙头企业、加强产品标准化、加强品牌宣传、实施品牌、企业及市场的整合以及品牌保护等多方面论述了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传友 《茶业通报》2005,27(4):153-154
茶叶是我省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已成为我省山区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门路。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省茶叶产业发展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总的思路是:稳定面积,推广良种,主攻品质,优化结构,打造品牌,突出加工,开辟市场,扩大出口。工作重点是:强化现有茶园的管理,加快中低产茶园的改造,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到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16万hm2,茶叶产量9…  相似文献   

19.
福建茶业品牌生态系统的指标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福建茶业品牌经营的适宜策略,基于品牌生态学视角勾勒福建茶叶品牌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福建品牌茶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与要素倚重。研究表明,产品资质及企业运作是茶叶品牌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安全性指标和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及市场拓展力对于茶叶品牌的竞争力提升最为重要。此外,茶农的安全生产及政府的市场管理力度、茶业协会的行业规范力度都对茶叶品牌的市场成长发挥重要影响。而就消费市场而言,必须注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培育以及依据目标市场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文化消费习惯进行茶叶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20.
夏涛 《茶业通报》2006,28(2):51-52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也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以上,无以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茶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本应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和较高声誉的中国茶,不仅没能拥有行销全国、享誉世界的茶品牌,而且市场竞争力日益减弱,价格越卖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将会愈加激烈,集中表现在市场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重振中国茶雄风,唯有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才是振兴我国茶业经济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