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利用遗传转化技术进行猕猴桃品种改良研究,以中华猕猴桃华优组培苗幼嫩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再生途径所需的培养条件及转化效率提高方法。结果表明,在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加 入浓度为0.75~1.0 mg/L 的TDZ 时,叶片愈伤发生率达85.7%~90.1%,不定芽发生率达41.8%~44.6%;在TDZ 1.0 mg/L 基础上,补充0.1~0.4 mg/L IAA 可使叶片愈伤发生率提高到96.7%~100%,不定芽发生率提高到67.4%~71.9 %; 在农杆菌侵染液与共培养基中同时加入75~100 滋mol/L 浓度的AS,可使GUS 瞬时表达率及卡那抗性芽发生率分别 提高至27.9%、14.5%;外植体被农杆菌侵染前,的预培养2~3 d有利于提高GUS 表达率与卡那抗性芽发生率。GUS 染色与PCR 扩增检测结果显示,Shiva A基因已转化至中华猕猴桃华优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
杨哓娟 《北京农业》2012,(21):12-13
以兰考泡桐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抗氧化剂对兰考泡桐芽诱导和褐化的影响,在附加PVP和Vc的培养基上,当PVP浓度为7.0g/L时,芽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1.85%,适宜浓度的DTT能够促进兰考泡桐叶片芽的诱导,芽诱导率最高的DTT浓度是10.00mg/L。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邓肯葡萄柚上胚轴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葡萄柚基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邓肯葡萄柚上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上胚轴不定芽和生根诱导、遗传转化的影响因子。【结果】在添加TDZ0.50~1.00mg/L的培养基上,上胚轴不定芽诱导率为72.7%~81.6%;无菌枝条的最适生根条件为1/2MT添加ABT6号1.0mg/L,生根率可达81.3%。不同抗菌素中,以替门汀杀菌效果较好,且对外植体出芽无明显抑制作用。转化芽选择初期,5~7d的暗培养有利于卡那霉素抗性芽的诱导发生。PCR检测结果显示,7株抗性植株中有6株呈阳性。【结论】建立了邓肯葡萄柚上胚轴植株再生繁殖体系,为其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蓝浆果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浆果品种蓝丰的叶片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外植体暗培养时间、卡那霉素(Km)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Cef)浓度等因素研究,确定转化的最佳试验参数.试验结果:农杆菌侵染5 min,共培养4 d,暗处理21 d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在筛选初期添加Km 20 mg/L、Cef 250 mg/L,既能得到不定芽,又达到筛选的目的.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方法对蓝浆果的Km抗性植株进行检测,初步证实At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2株蓝丰株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拟青山海关杨的再生和高效遗传转化系统,以该杨树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适合叶片再生的最适培养基;并利用GUS瞬时表达法,研究了菌种、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5个因素对拟青山海关杨叶片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青山海关杨叶片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添加0.5mg/L的6-BA和0.1mg/L的NAA,叶片再生频率为95%,平均不定芽数为10.07个;该杨树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叶片无预培养,菌种使用GV3101,侵染液OD600为0.4~0.6,侵染10min,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200μmol/L,在此条件下,GUS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叶片的GUS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实验对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杜鹃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的褐化率最低;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添加1.0g/L的活性炭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红树莓海尔特兹初代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Heritage)的健壮新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0.1%HgCl2溶液消毒时间、6-BA浓度、防褐化剂、暗培养时间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探讨防止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0.1%HgCl2灭菌处理300 s,在MS+6-BA 0.50~0.75 mg/L+NAA 0.1 mg/L+GA 0.2 mg/L培养基中,添加1.5 g/L VC,暗处理5 d,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红刺玫无菌苗为初始材料,通过探讨外植体、培养条件,以及激素配比浓度和暗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分化芽的影响,建立了红刺玫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再生体系:MS为初始培养基,暗培养21 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100%。分化培养基为MS+TDZ 1.5 mg/L+NAA0.05 mg/L,暗培养8 d,芽分化率达48%;通过遗传转化条件优化,建立了以红刺玫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以红刺玫的DFR-RNAi为表达载体,GUS为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9.
红龙果离体器官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龙果是仙人掌科三凌柱属 (Hyloceveus)植物 ,被誉为热带、亚热带特有的美味佳果。本试验对台湾杂交红龙果的蔓茎离体培养进行了研究 ;抗氧化剂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对外植体活体影响试验 ;植物激素浓度对离体器官培养产生芽以及芽分化效应的对比试验 ;培养基中以 2 0 mg/L的浓度添加半胱氨酸或抗坏血酸对外植体抗褐化均有一定的效果 ,以 1 0 mg/L半胱氨酸 1 0 mg/L抗坏血酸同时添加于培养基中 ,外植体褐化的抑制率达 58.8% ,在全暗环境中培养 1 0天 ,抑制褐化效果更明显 ;外植体在添加有细胞分裂素 6-苄基腺嘌呤 2 mg/L 生长素萘乙酸 0 .5mg/L的培养基中培养 ,被诱导产生芽的占 60 % ,尤其在再添加 6-糠基腺嘌呤 0 .2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 ,丛生芽由原来的 1~ 3个 /丛提高到 5- 8个 /丛。  相似文献   

10.
影响西瓜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瓜子叶为外植体材料,利用GUS染色瞬时表达方法研究农杆菌浓度,预培养、共培养时间,预培养条件以及添加乙酰丁酸酮(AS)对西瓜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西瓜遗传转化参数,初步建立以MS BAP 2.0mg/L IAA 0.2 mg/L Hyg 10 mg/L Cef 300 mg/L为分化培养基,黑暗条件下预培养2 d,使用OD为0.3的菌液侵染10 min后,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 d,然后在25℃,光周期为16 h的条件下筛选抗性芽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尾叶桉资源开发及其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尾叶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浓度IBA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均有显著影响,诱导率为35.0%~95.0%。诱导尾叶桉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60 mg/L+2,4-D0.10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10 mg/L+TDZ2μmol/L,诱导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40 mg/L+NAA0.05 mg/L。尾叶桉再生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 MS+0.50 mg/LIBA。生根苗在自然环境中炼苗9 d后再移栽,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接种初期暗培养5 d再转入光照培养和添加50.00~100.00 mg/L Vc,均可有效防止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褐化,提高诱芽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红花白千层进行离体培养,为红花白千层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红花白千层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诱导、丛生芽增殖、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带茎段的萌发腋芽进行增殖培养,可直接诱导形成不定芽,并可形成丛生芽。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0.1~2.0mg/L+NAA0.01mg/L和6.BA0.1-1.0mg/L+IBA0.01mg/L组合,芽增殖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培养基MS+6.BA0.5mg/L+IBA0.01mg/L最适宜芽增殖,增殖系数达2.2倍。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0.1-0.5mg/L的NAA或IBA后,芽苗生根率明显提高,分别为100.0%和56.0%-90.0%,平均生根数为12.6~14.8和3.1-4.8条,以NAA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I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0.3mg/L。在培养基中添加300mg/L活性炭均不利于芽增殖和生根诱导。以泥炭为栽培基质,采用常规管理的试管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9.0%。【结论】茎段离体培养是红花白千层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马铃薯东农303对两种抗生素敏感性,为进一步改良与利用东农303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东农303无菌苗的无腋芽茎段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东农303在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过程中对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的敏感性。[结果]东农303无腋芽茎段对两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东农303以卡那霉素作为无腋芽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抗性筛选时适宜浓度为50 mg/L,作为单芽茎段芽生长的抗性筛选时适宜浓度为100 mg/L。东农303对头孢霉素也较敏感。无腋芽茎段在含头孢霉素10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时芽的诱导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东农303对两种抗生素均较为敏感,对头孢霉素的抗性要高于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14.
甘蔗嫩叶鞘外植体褐变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甘蔗品种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甘蔗品种、取样季节和光照培养条件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基本培养基中,以N6培养基的外植体褐化率最高(35.44%);当蔗糖浓度为40g/L时,外植体褐变程度最大,而当蔗糖浓度为30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最高;不同甘蔗品种之间的外植体褐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Badila的最高,福农81-745的最低;在冬季取样,6个品种外植体褐化率极显著增加,而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则极显著降低;与全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12h/d)的外植体平均褐化率(35.44%)显著增加。因此,在春季取样、采用适当的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在暗条件下对甘蔗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可显著减少外植体褐化率,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上饶早梨主栽品种六月雪和黄皮消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上饶早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六月雪和黄皮消进行组织培养,筛选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方式、培养基和移栽基质。【结果】六月雪和黄皮消理想的外植体为长7.0~8.0 cm的新生幼嫩带芽茎段,理想的灭菌方式为75%酒精消毒1.0 min+0.1%氯化汞消毒10~12 min,理想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理想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KT+0.2 mg/L NAA,繁殖系数为3.6~3.8,理想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NAA+0.3 mg/L PP333+0.5 g/L AC(活性炭),理想的试管苗移栽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4∶1∶1或腐殖土∶珍珠岩=5∶1,移栽后浇灌含0.5 mg/L PP333的MS基本培养液可显著提高试管苗成活率(P<0.05),驯化移栽成活率在90.0%以上。【结论】建立的六月雪和黄皮消离体快繁体系,可供上饶早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薹菜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用含GUS和NPTⅡ基因的农杆菌侵染子叶-子叶柄,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GUS组织染色,证实外源基因转化到植物基因组中。卡那霉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含卡那霉素(Km)15 mg/L时,非转化再生植株全部白化。转基因抗性芽筛选的适宜的卡那霉素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采用叶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草莓种苗提供依据。[方法]以丰香草莓叶片为外植体,用4种不同的培养基诱导其愈伤组织,并对愈伤组织进行扩繁,筛选最佳的诱导培养基。[结果]MS+6-BA 0.5 mg/L+NAA 0.1 mg/L培养基最快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69.4%、10%、11.67%,且愈伤组织体积较大,生根总数最多,不定芽生长茂盛,叶片多而大,最终获得具根系可移植室外的完整植株543株,增殖扩繁倍数达50,增殖效果极好。MS+6-BA 1.0 mg/L+NAA 0.1mg/L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3.8%,且愈伤组织体积最大。[结论]草莓叶片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并最终获得大量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1 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独兰花的组织培养方法.[方法]以独兰花假鳞茎为外植体,以1/2MS +0.5 mg/L 6-BA +0.05 mg/L NAA为芽诱导培养基,以1/2MS+ 1.5 mg/L 6-BA+ 0.05 mg/L NAA为生根培养基,研究外植体的芽诱导和生根情况.[结果]外植体消毒的最佳方式为75%酒精30 s+0.2% HgCl 6~7 min;试验外植体的污染率、诱导率、死亡率、成活率、生根率分别为14.3%、57.1%、28.6%、50.0%、33.9%.[结论]该研究为独花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软枣猕猴桃"寒玉1号"适宜组培方法。[方法]以新生腋芽为外植体,筛选最佳消毒方法,并对影响其生长的NAA、6-BA等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进行筛选。[结果]以5%NaClO 8 min+0.1%HgCl_26 min或9 min,5%NaClO 10 min+0.1%HgCl_26 min为适宜消毒方法,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较低;腋芽在WPM+6-BA 3.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可达5.6,株高3.9 cm;丛生芽在WPM+NAA 0.3 mg/L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条数为4.4条,平均根长为5.2 cm。[结论]软枣猕猴桃"寒玉1号"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