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5周龄)1.1种鸡苗选择选择初生重35g以上,脐部绒毛覆盖良好,看不到脐部带或隐约见脐部,被毛蓬松光泽、颜色均匀一致,能站立跑动,手感健壮有力的健康雏鸡。1.2接鸡时的准备笼养鸡接鸡前的鸡舍温度控制在28~30℃,雏鸡到进舍后1h内母鸡逐渐提高到32~33℃,公鸡提高到33~34℃,由于种公鸡1日龄经过断趾和剪冠,体质较弱,比母鸡适当提高1~1.5℃有利于恢复体质。湿度控制在65%~75%,靠热源近的鸡控制在70%~75%,离热源较远的鸡控制在65%~  相似文献   

2.
张晓红  孙梅 《畜禽业》2013,(2):64-65
<正>从现在种鸡生产性能指标来看,母鸡的产蛋率及种蛋合格率的潜力挖掘已比较有限,保持和改善以受精率为目标的种公鸡的营养与管理,是养鸡业的潜力所在。公、母分开育雏、育成,产蛋期公母混群后分开饲喂,目前已成为饲养者普遍接受的方法。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将提高肉用种公鸡繁殖性能的选择、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种鸡饲养方式大多是网上平养或地面散养,依靠本交来生产种蛋,这种饲养方式,公鸡饲养数量多,特别是肉种鸡饲养,公母比例需保持1:8-1:10比例,严重地影响了种鸡场的经济效益。种鸡散养不便防疫,种蛋卫生难以保障,容易导致鸡白痢、马立克氏等传染病的垂直传播,给养鸡业带来重大损失。鸡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的小公鸡山地放养法,就是在春暖花开,温度开始上升的时候,购买公母鉴别雏中的公鸡,利用价格低廉,好管理,且公鸡抗逆性强,不易感染疾病,肉质鲜美,效益高,饲养方法易掌握等优点,在空闲山地,河滩,林间草地饲养5~6个月就出栏。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养禽业的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的人工授精方法往往会造成鸡病的交叉感染,威胁母鸡健康,影响母鸡产蛋量,受精率,甚至影响种蛋的孵化率、雏鸡的成活率,进而造成经济损失。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生产的鸡用人工授精盒,采用鸡人工授精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一只鸡换一个针头,既可避免鸡病相互感染,又可避免输精过程造成的创伤,方法简便易学,近几年在种鸡场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种公鸡的调教 种公鸡要进行单笼饲养,按营养需要供给全价配合日粮,在参加配种前一周要进行采精调教,经过调教好的公鸡如果停止使用一个时期,再用时也需提前3~4d的调教,并剪去种公鸡尾羽以及泄殖腔周围的羽毛。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张磊(2012)利用高密度SNP芯片对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浓度等9个免疫性状进行GWAS研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国家级保种场)的保种群体,组建50个公鸡家系(50只公鸡、250只母鸡,公母比例1:5)的同批后代公鸡728只,利用Illumina鸡60K SNP i Select芯  相似文献   

7.
<正>断喙是雏鸡饲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正确的断喙可以有效的防止啄羽、啄肛、啄蛋等啄癖的发生;能避免雏鸡勾抛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饲养成本。但断喙也会使雏鸡出现一些应激反应,例如断喙不当,可引起雏鸡出血、抵抗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所以要特别重  相似文献   

8.
<正>产蛋母鸡饲养到72~78周龄淘汰作为肉用。淘汰时的体重大小不仅影响到淘汰鸡的价值,也可间接反映产蛋期的生产性能。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淘汰母鸡体重过小(比标准体重小10%-15%)、脱毛严重,直接影响鸡场效益。现就淘汰母鸡体重过小的原因进行浅析并提出解决措施。1原因1.1育成新母鸡的质量差购买的雏鸡体小质弱,造成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缓慢;育雏育成期管理不善,如开食不好,温湿度不适宜,断喙过度,饲喂饮水位置不够,鸡群拥  相似文献   

9.
黄杂鸡是用肉种公鸡(如安那克等)与普通商品蛋鸡(如罗曼、宝万丝尼拉等)杂交,孵化生产出的一种肉用型商品鸡。它兼有肉鸡的生长优势及黄褐色羽毛外观等优点,60~70日龄即可出栏,母鸡重达1.5~2kg,公鸡重达2~2.5kg,是成都乃至四川地区广大养殖户喜爱的一种饲养品种,繁养数量在逐年增加。作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黄杂鸡这种较特殊的鸡群中,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具有特征性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和误区,在此作简单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45日龄的商品代渝西乌鸡75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随机分成3组,测定立体式笼养、垫料式地面平养及放牧散养3种饲养方式下的增重性能。结果表明:75、90日龄笼养公鸡平均体重显著大于垫料式地面平养和放牧散养(P<0.05);而120日龄放牧组公鸡均重明显高于其他2种饲养方式(P<0.05)。母鸡90、120日龄3种饲养方式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孟银官 《畜禽业》2003,(7):36-37
夏季高温季节,种鸡随着饲料摄入量、蛋壳质量、产蛋率、体况的下降,受精率也随之下降,低时只有60%~70%,而种蛋此时往往蛋源较紧,物稀价扬。我场根据多年实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使高温季节种蛋受精率都不低于89%,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科学饲养种鸡1.1选择优良种鸡每年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1个月左右,加强对种公鸡、种母鸡慎重细致的选留,淘汰出不合格种鸡。对种公鸡既要进行外貌观察又要结合精液质量来选留,选留体重符合标准,鸡冠、肉髯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性反应快,体质和健康状况良好的作种用;并根据采精量和精液颜色对一些公鸡精液进…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1,(1):1-2
鸡的快、慢羽属于伴性遗传性状,用快羽公鸡配慢羽母鸡,所得的公雏为慢羽,母雏为快羽,目前被用于初生雏鸡的自别雌雄,替代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肛门雌雄鉴别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三系配套的方式组建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即采用慢羽公鸡(第一父本)与快羽母鸡(第一母本)杂交后产生的慢羽母鸡后代作为父母代母本,而此慢羽母鸡的纯合度可直接影响商品代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试验针对慢羽表型中最常见的3种情况倒长型(S2)、等长型(S3)、未长型(S4)配种之后的后代羽速情况开展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慢羽表型配种后的后代羽速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未长型(S4)的慢羽个体比例最高,其次为倒长型(S2),等长型(S3)的慢羽个体比例最低。因此在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的选育过程中,在对第一父本慢羽公鸡的选择时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未长型(S4)或者倒长型(S2)的个体。  相似文献   

13.
鲁艳梅 《畜禽业》2006,(1):52-53
公鸡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度角的健壮公鸡。  相似文献   

14.
刘贵生  李冰 《畜禽业》2003,(2):48-48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我,发病后3~5d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301只,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来的雪鸡养殖过程中,对野生和家养的处于不同年龄阶段雪鸡的外貌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观察。从1998~2003年间,用人工饲养雪鸡的种卵,分别采用电孵化法和母雪鸡抱窝法孵出的40只健康幼雏,进行了初生体重、体尺测定,并对生长期各阶段羽色变化、体重的增长和外部器官生长等定期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雪鸡属中大型禽种,成年平均体重公鸡为3.1㎏,母鸡为2.6㎏,公鸡最大体重达3.6㎏之多;对生长期各阶段的体重变化情况来看,前期生长很快,6月龄时体重能达到成年体重的70%以上;(2)雪鸡的行走、飞翔和啄食器官的生长发育早于其它器官。雪鸡的运动器官比较发达,善于滑翔,行走和奔跑能力很强;(3)雪鸡属季节性繁殖动物,且有一公一母配对繁殖的习性;(4)雪鸡的形态和被毛颜色到3月龄时已基本定型,而公母之间除体型、体重大小和公鸡有距而母鸡无距外,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6):37-38
<正>黄山黑鸡,属肉蛋兼用型黑羽鸡遗传资源,2009年被安徽省列为优质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同年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级优质品种资源。随着这一优质家禽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黄山黑鸡已在黟县境内广泛饲养,也逐步被消费市场青睐。1黄山黑鸡外貌及习性黄山黑鸡公鸡体型偏小,呈马鞍形,背部似"U"字形,胸部发达。母鸡体型清秀,体质结实,体躯呈马鞍形,尾直立。黄山黑鸡的冠、肉垂和耳叶均呈鲜红色,喙青黑色或者灰黑色。颈  相似文献   

17.
张谊 《畜禽业》2005,(9):40-42
在畜牧业生产中,很多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直接关系,如产蛋力、产乳力、生长速度等。在蛋鸡的集约化生产中,人们希望得到尽量多的母鸡;在乳牛场,人们希望得到尽量多的母牛;在肉鸡生产中,由于公鸡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都明显高于母鸡,则又希望得到尽量多的公鸡。因此,深入了解高等动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进而对其进行鉴定和控制,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W.A.Hypes等人将肉鸡初雏分为两种饲养形态:1、平养,从开食到上市,饲养42d一直采用平养,饲养密度0.067m2/羽; 2、先笼养后平养。从开食到21日龄笼养,0.067m2/羽,22~24日龄转为平养。先后7次试验,比较两种不同饲养模式的肉鸡饲养成本。结果,从开食到21日龄初生雏的增重、饲料效率和成活率,笼养均比平养差;而22~42日龄期间差异消失。另一方面,育雏时为维持温度需要的费用,平养为2.539美分/羽,而先笼养后平养为0.996美元/羽,只有平养的39%,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后一种饲养方法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前  李留霞  代明  李平 《畜禽业》2006,(12):33-35
随着养鹅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广普及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势在必行。在养鹅生产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不但可使公母比例提高到1:(15-20),使公鹅饲养量减少75%左右。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还可提高受精率,防止疫病传播,克服公母鹅固定配偶交配的习惯,特别是可以克服因公母鹅体形大小悬殊自然交配困难或习性不同引起的品种间杂交的困难。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谈谈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 初生雏体重差异大 如果雏鸡由不同周龄且种鸡周龄相差很大的几批种蛋孵化而 来,那么均匀度开始时必定很差.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将体轻的鸡只 分群,加强饲养管理.雏鸡最好是用同一批种鸡所产的蛋或周龄相近 种鸡的种蛋孵化而来. 2 环境温度及通风不当 要求室温、水温要适宜均匀;通风情况良好,不要有死角. 3 限饲不当 为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控制蛋鸡的体重和体型.通常前6周自 由采食,从第7周开始限饲,一般根据体重变化情况决定饲料投喂 量.若限饲时间过早,采食蛋白质过少,也会造成雏鸡生长发育迟缓, 降低均匀度. 4断喙不当 断喙不当会影响鸡只的采食、饮水,从而影响到鸡只的生长发 育,降低鸡群的均匀度.因此,断喙要由技术熟练的人员来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