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市郊区土壤性状和利用改良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合肥市郊区的成土条件,阐明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壤、黄褐土、潮土和水稻土的性状和在本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土壤划分为波状平原黄褐土──水稻土区、近郊环城菜园土熟化区、湖积平原水稻土除渍防涝治潜区、冲积平原潮上抗旱防洪区和大蜀山林业土区等五个利用改良区。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主要稻谷产区,种稻遍及全省。过去水稻白叶枯病最早只在苏南部分稻区发生,1958年以后,随着旱改水,稻区向北发展,稻种大量北调,病害蔓延到了苏北徐淮平原,致使全省各个稻区白叶枯病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黑龙江省桦川县井水种稻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35.5%,主要分布在悦东、羊草川和东部低平原等井灌稻区,以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4.
我县位于太湖平原和宁镇丘陵交界处,以平原为主,有部分丘陵山区.土质有小粉白土、狗头沙、夜潮土、黄泥土等.解放前,耕作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年三熟:绿肥——水稻——三麦——水稻;另一种是两年五熟:单条播元麦——早豆(套种)——晚豆——三麦——水稻.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肥水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  相似文献   

5.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 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了讨论了土壤表面化学性质与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原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讨论了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其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精河县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下的耕层土壤,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盐分特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洪积扇平原上,从扇顶到扇缘耕层土壤盐分含量在逐渐增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草甸土的盐分含量最大;其次是经过人们长期灌耕熟化发育成的灌耕土和潮土;然后是沼泽土和风沙土;最后是灰漠土、灰棕漠土、棕钙土和石质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然因素对精河县耕层土壤盐分含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人为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台市范公堤(通榆公路)以西水稻土地区,地处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平原东部边缘,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占洼地平原的3.67%。该地区由于微域地形的差异,土壤粘粒含量和渍水类型都有区别,影响土壤肥力的平衡发展和提高。本文以该区分布面积较广,代表性较大的红沙土、底黑缠脚土(同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鸭屎土(脱潜型水稻土亚类)三个主要土种为例,研究其粘粒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借助必要的轮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种稻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种植。现在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16个县、市栽培水稻,主要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稻区。南部稻区可分为淮南稻区、淮北稻区及南阳稻区三个分区。中部稻区包括沙、颍河流域、汝河上游和伊、洛河流域。北部稻区以沿黄河岸17个县、市为中心,为新发展的稻区,安阳、林县也有种植。水稻播种面积1949年为502.1万亩,单产79.5公斤,总产4亿公斤。其后逐年扩大,1958年面积达到1046.2万亩,单产120公斤,总产12.55亿公斤。但由于大水漫灌,盐碱漫  相似文献   

10.
水稻软盘育秧机械化插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稻软盘育秧、机械化插秧是西北内陆稻区推广的一项种稻新技术。采用软盘育秧、机械化插秧技术能缓解我区用水紧张,解决插秧期劳力紧张,降低劳动强度,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能正常种稻,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单季晚稻不同土壤不同水浆管理的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潮土和盐土3大类土壤中,以水稻土种植籼粳杂交稻作单季晚稻产量最高,潮土其次,盐土产量最低;在灌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中应采用全程浅水或全程湿润的水浆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潮土和盐土条件下,不能采取水稻生长中期断水搁田的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长江中下游区的特点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直辖市).平原与丘岗相间,河谷与丘陵交错,平原区河网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及江淮、江南丘陵山地.大部分耕地在平原区,坡耕地不多.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壤、红壤、潮土为...  相似文献   

13.
稻蟹复合模式不同区位浮游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稻蟹复合模式下养蟹区和种稻区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多样性等差异,选择宁夏某稻蟹种养稻田,水稻品种为宁粳50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选择1个不养蟹的稻田作为对照,分析稻蟹复合模式下不同区位浮游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及多样性。定性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31种,分别属于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不同区位间浮游植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且稻蟹复合模式下养蟹区和种稻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均极显著低于常规种稻模式,然而养蟹区均一度(Pielou指数)显著高于种稻区和常规种稻区。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40种(原生动物未鉴定),其中轮虫类2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8种,稻蟹复合模式下不同区位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定量结果显示,养蟹区浮游植物生物量极显著高于种稻区、常规种稻区,然而浮游植物密度却极显著低于种稻区、常规种稻区。不同区位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物量及密度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稻蟹复合模式下轮虫的生物量及密度均显著低于常规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植物体对土壤中锌元素的吸收。本文依据土壤有效锌含量分级标准,统计分析无为县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无为县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1.43 mg/kg,含量属中等偏下(四级);分布范围为0.05~9.82 mg/kg;频率分布明显集中在0.5~2.0 mg/kg之间。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土壤有效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低山丘陵黄棕壤土区中部波状平原水稻土区水网平原水稻土区沿江洲地灰潮土区西北低山丘陵黄棕壤石灰土区。  相似文献   

15.
德清县处在杭嘉湖平原向浙西丘陵过渡地带。为“四山五地一水”的土地结构。东部的水网平原在杭嘉湖中部平原中具有典型性;西部是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带。全县土壤主要是红壤,水稻土和潮土、岩性土和黄壤,分别占土壤面积的46.9%,35.4%,16.1%,1.25%和0.38%。红壤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水稻土和潮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水网平原,但在丘陵河谷地带也有相当数量。近十年来,耕地不断被占用而面积日益缩小,但是开发潜力甚大的低丘缓坡和水域尚未充分利用,部分地区的土壤环境生态(土地生态)恶化,是本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大棚盘育苗存在的问题,根据最新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大棚盘育苗培育壮苗技术,包括壮秧标准、品种选择、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秧田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澉山乡位于杭嘉湖中部平原,面积36.37Km~2,由于人工小地形和利用方式不同,水网平原的土壤呈复区分布,分为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再加上水域构成了水网平原区的三个层次。在孤立的小山上则发育着红壤土类。研究澉山乡的土壤对于类似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土壤水盐运移,对土壤盐渍化水平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野外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73个同一位置土壤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地类型数据以及土壤盐渍化水平数据。利用信息量计算法评价了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水平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潮土-(粘土和砂壤)-(幼年水稻土平地和盐化潮土河滩高地)对轻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粘土-(砂质黄河滩地和盐化潮土浅平洼地)对中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砂壤-(獐茅、芦草潮盐土平地和盐化潮土浅平洼地和白茅、芦苇盐潮土平地)对重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盐化潮土-重壤-(滨海盐滩地和滨海芦苇沼泽湿洼地和獐茅、芦草潮盐土平地和白茅、芦苇盐潮土平地)对盐土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河流域几个水稻优良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流域平原水稻区是我省水稻的主产区,各育种单位如农民育种家选育了一批优良水稻品种,同时由国外引入了一些品种。但生产上哪个品种为主栽品种,仍没有定论。1990~1991年“辽河流域水稻高产高效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协作组在辽河流域平原稻区9个点做了品种比较试验。现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目的在于定量地、客观地评定参试品种;为选出适于辽河流域平原稻区的主栽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马站乡属高寒冷凉稻区,水稻是该乡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乡粮食播种面积的24.8%,常年单产在4 500 kg/hm2左右,单产较低,农民增收困难。分析其低产的原因,首先是环境条件恶劣,以低温冷害、稻瘟病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和严重;其次是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措施推广滞后。运用科学技术,"趋利避害"是提高水稻产量和种稻效益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冷凉稻区水稻生产潜力较大,只要栽培技术到位,产量还可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