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索花椒园生态健康的控草方式,设计除草布覆盖、机械除草2种处理方式,以人工除草为对照,分析其在抑草效果、土壤养分、土壤水分等方面的差异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控草方式对主要杂草防效有差异性,其中,除草布覆盖的防治效果最好;除草布覆盖对土壤养分影响较显著;从成本投入和产出效益分析,除草布覆盖的投入最低、产出效益最高。结论:从绿色、安全和经济分析,除草布覆盖是花椒园最适应的控草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板栗园土壤温湿度和板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板栗园覆盖地布栽培和自然生草栽培对土壤温度、水分及树体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栗树生育期内,覆盖地布栽培0~60cm土壤平均温度比自然生草栽培增加0.85℃,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0.68%,尤其在干旱时期保墒效果更突出,另外覆盖地布还具有促进树体生长、有效控制杂草和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因此,覆盖地布栽培是一种理想的栽培模式,建议因地制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辽西北半干旱石质山区进行不同材料覆盖保墒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的调节因覆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覆草和覆石均降低土壤温度;造林后覆盖,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照提高0.39%~2.34%,覆草效果最好;不同覆盖材料均能提高大部分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以覆草效果最好,覆膜次之。  相似文献   

4.
以龙丰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覆盖、生草、免耕和清耕4种土壤管理制度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在5~19℃之间波动,覆盖和生草处理的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最小,分别为12.7℃和12.3℃;土壤含水量覆盖最高,其次是生草,清耕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低。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处理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其中0~20cm土层下降0.06g/cm~3;20~40cm土层下降0.14g/cm~3。土壤孔隙度在20~40cm土层生草与覆盖处理差异显著,与免耕、清耕处理之间的土壤孔隙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野果林原生境设置自动气象站,测定主要气象指标,分析温度、降雨和光照等主要气象特征;同时选择野果林原生境阳坡、阴坡和平地3种生境类型试验地,分别铺设园艺地布、黑色地膜和挖鱼鳞坑3种处理,研究其保水和抑制杂草效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试验区气温从4—7月上升,8月10日后开始逐渐下降,最高温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试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呈现不均匀变化,极值出现频率较高;光照从4—6月底逐渐上升,且变化范围较大,7月开始下降;表层土壤温度从5—7月中旬逐渐上升,之后开始下降;降雨主要集中在4—6月,其降雨约占试验期降雨量的65.63%;铺膜和挖鱼鳞坑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层0~60 cm的含水量,其中,铺园艺地布、铺黑色地膜、鱼鳞坑处理下0~6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20.33%,13.45%,8.58%;3种处理对不同试验地的土壤含水量影响略有差别;阴坡和平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阳坡则相反;土壤含水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阳坡与平地土壤含水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阴坡仅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铺地布和地膜的防草效果极显著,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稻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洪光  王旭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4):24-25,35
在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果树试验场,按果树树冠垂直投影筑树盘,对树盘进行稻草覆盖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地高出16.0%;经覆草处理的土壤,生长前期土温上升缓慢,后期土温下降缓慢,越冬前,土温高于清耕地2.00℃,可减少低温对根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核桃园进行薄膜、茅草、秸秆等3种不同材料的树盘覆盖,分析研究不同材料覆盖后核桃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对0~10 cm土层的调节作用比10~20 cm土层的调节作用强,不同材料覆盖土壤温度有明显差异,对照(未覆盖)的温度变化幅度最大,茅草和秸秆覆盖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覆盖提高了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在雨季来临前薄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比其它材料的高。  相似文献   

8.
胶园杂草的危害不但影响橡胶幼林头3年的生长,导致延迟割胶,增加非生产期成本投入,而且影响到后期的产胶潜能,减少胶园的整体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在幼龄胶园植胶带上覆盖防草布,可降低植胶带上的杂草滋生,提高土壤水分,并有效保持土壤温度,加快苗木生长,有利提早开割;同时,减少劳动工耗,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9.
稻草覆盖对油茶幼林林地土壤温度及新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对油茶林地土壤温度和幼林新梢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尤其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与对照差异显著,稻草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由于覆草后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所以覆草下的油茶长势良好,新梢长度高于对照.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其对林地土壤温度及幼林新梢的影响也增大.各处理效果比较:D>C>B>A>E.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材料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辽宁锦州市苹果园内开展4种材料覆盖苹果园地表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果园内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黑膜、砂石的保水效果比较好,覆盖小麦秸秆、生草等处理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土壤除草方式对土壤质量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质量方面,3种处理中以压草覆盖处理能降低土壤容重,但是对pH影响不显著;在土壤养分方面,以压草覆盖处理对有机质提高显著;但是在土壤全氮、磷、钾含量上,除草剂除草处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造林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土壤覆盖措施,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开展了不同土壤覆盖措施对侧柏林间土壤含水量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中覆草的处理蓄水能力更强,明显促进侧柏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应用土中覆草技术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以及2因素交互作用对甜龙竹发笋时间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甜龙竹为试验材料,设计了覆盖与灌溉次数2因素裂区试验,总共8个试验小区,每小区设计不少于30丛竹子,试验时间为2~10月,利用WatchDog土壤温湿度仪记录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分析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与发笋时间、发笋量的关系,通过收支平衡计算,探寻收益最佳的试验方案。结果:(1)土壤含水量对甜龙竹笋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1),甜龙竹笋产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急速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达25%时,笋产量增加趋势逐渐平缓,土壤含水量为30%~45%的时候,产量最高。(2)土壤温度对甜龙竹笋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1),当土壤温度在15~20℃区间内,随着土壤温度的增高,笋产量急速增加,当土壤温度达到19℃时,增产量趋于稳定。(3)试验地甜龙竹从4月中下旬开始零星发笋,比常规培育发笋时间提前2个月,7月中旬进入发笋高峰,大量发笋持续到8月下旬,最早出笋的小区7(覆盖+浇水1次/7 d),比对照小区1(对照)出笋期提前了90 d,笋期延长3倍。(4)通过收支平衡计算,小区7的收入最高,为180 428.91元·hm~(-2),比小区1高出80%。结论:覆盖加灌溉对甜龙竹提前出笋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覆盖后的试验小区要比不覆盖的试验小区效益高,浇水的试验小区比不浇水的试验小区效益高,通过收支平衡计算,小区7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夏秋季节抗旱措施对林地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产油茶林抗旱技术,对油茶夏秋林地不同抗旱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9,10月各抗旱措施下的林地含水量均高于CK,且以8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率最大,抗旱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覆膜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覆草有利于保持中、下层土壤的水分.9月灌溉措施对油茶林地保水效果更好,覆草效果优于覆膜;10月覆膜为保持土壤含水量较经济适用的措施,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土壤各层水分,而覆草土壤表层0~10 cm全日各时间点的含水量变化较大.油茶林地采取灌溉A、灌溉B、覆膜、覆草措施后0~40 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到1.163,1.158,1.133和1.112倍.油茶林地覆膜与覆草后的土壤0~40 cm日均容积含水量分别为29.70%和27.53%,均高于CK(25.52%),全日变异系数则分别为2.466%和7.873%,低于CK(8.794%),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夏秋季节油茶林地覆盖与灌溉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且适宜的灌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蛋黄果果园覆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怒江坝7龄蛋黄果果园进行生草法(种植白喜草、铺地木兰)、覆草法(覆盖玉米秸秆、木豆枝叶)果园覆盖的田间试验,经过2004~2005年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果园覆盖处理在最干、热的5~6月,能明显降低果园空气和土壤温度,减小温差,提高相对湿度,生草处理的效应>覆草处理;提高和保持雨后土壤较高的含水量,覆草处理的效应>生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覆草处理的效应>生草处理。而观测的环境因素变化,有利于蛋黄果在严重干、热季节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在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以侧柏、油松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选择地膜、石块等材料覆盖,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每天3次用TDR测定土壤含水量,记录苗木严重萎蔫时的时间。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盆植侧柏苗各层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而在生态垫覆盖下均低于对照;两种覆盖处理均能明显增加侧柏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且延长侧柏苗存活天数10 d以上;覆盖处理盆植油松苗各层土壤温度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地膜和生态垫覆盖下油松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石块覆盖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地膜、生态垫、石块覆盖的油松幼树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以地膜覆盖延长的时间最多;侧柏苗和油松苗的致死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6.7%和7.8%。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旱地桃园土壤环境及桃树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营养水平,促进桃树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3种覆盖处理桃树根系数量明显增加,根系分布范围扩大,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覆膜处理土壤表层温度和含水量达到最大,桃树根系分布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分布最多;覆草处理土壤理化性状最好、有机质含量最高;生草处理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最高,桃树生长发育和结果最好,细根数量是对照的210.73%,中长枝比例和百叶质量分别是对照的133.63%和119.58%,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107.34%和135.62%,产较对照增加280 kg/667 m~2,达到2 258 kg/667 m~2,是当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富士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土壤处理方式探讨了对土壤质量和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可知:在土壤质量方面,三种处理中以压草覆盖处理能降低土壤容重,但是对PH影响不显著;在土壤养分方面,在两层土壤中,以压草覆盖处理对有机质提高显著,但是在土壤全氮磷钾含量上,除草剂除草处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果园覆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保土蓄水,减少蒸发和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较稳定的土壤温度,夏季可以防止烈日曝晒灼伤表面根系;秋末土壤降温减缓,延长了吸收根的生长期,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果园覆草,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不同土壤对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提高库尔勒香梨的生产效率,通过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覆盖果园土壤,测定了香梨树新梢生长量、果实产量和品质,分析了生草、覆草、地膜、遮阳网、无纺布等不同覆盖材料对香梨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清耕相比,各处理均极显著提高了叶片质量、产量和脱萼果率。生草极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覆草加快了新梢的生长,覆网和覆布减缓了新梢的生长;覆网能显著降低单果质量;各处理均提高了大果比率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含量;覆草极显著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除覆草外其它处理均降低了维生素C的含量;覆网和覆草极显著提高了果实硬度。综上所述,不同土壤覆盖均极显著地提高了叶片质量,有效地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品质,特别是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不同覆盖处理对提高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生草、覆布、覆网、覆草、覆膜、清耕,但覆盖处理果实的内在品质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