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明确稻茬烤烟湘烟7号上部烟叶采收适宜成熟度,设计M1(习惯采收)、M2(延迟7 d采收)、M3(延迟14 d采收)3个处理,研究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不同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上部6片烟叶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中的SPAD值降低;上部烟叶延迟7 d采收有利于降低烤后烟叶杂色烟和烤青烟比例,提高正组烟叶比例,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M2较M1、M3上等烟比例分别高6.3和17.8百分点,均价分别高5.86%和14.68%。湖南桂阳烟区烤烟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以M2为宜,叶片SPAD值22~29、叶面变黄60%~80%、主脉变白80%~100%、支脉变白50%~80%、部分茸毛脱落、成熟斑较多可作为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云南曲靖烟区K326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曲靖烟区膜下小苗移栽后,烤烟品种K326的田间适宜成熟度,对K326中、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时间的鲜烟叶外观成熟特征、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均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部和上部叶外观质量均以较常规推迟5 d采收得分较高,分别为37.0和37.5分;化学成分,中部叶以常规采收、较常规推迟5 d采收,上部叶以较常规推迟5 d和10 d采收较为适宜;评吸质量均以较常规推迟5 d采收较好,其得分分别为65.20和63.70分;烤后烟叶经济效益也均以较常规推迟5 d采收最高。在曲靖烟区采用膜下小苗移栽,K326烤烟中部叶以移栽后131d左右,主脉和支脉1/2以上变白、绒毛脱落、茎叶角度80~90°;上部叶以移栽后145~150 d,主脉和支脉全白、绒毛脱落、茎叶角度110~120°为适宜采收成熟度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烟叶等级质量与品种及其采收成熟度的关系,以云烟87为对照,分析云烟116、云烟105及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上等烟率外,烤后烟叶各等级质量指标均以云烟105最优,其次为云烟116;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各品种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均呈先逐渐变好后逐渐变差的趋势,以CM3处理(叶面综合变黄70%左右,主脉1/2~2/3变白)最优;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品种,品种与采收成熟度互作最小;云烟116对成熟度的响应较为敏感,而云烟105的响应相对较弱。综合分析,以采收成熟度为CM3的云烟105烟叶等级质量最佳,其次为采收成熟度为CM3的云烟116。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浙江中烟主导的稻茬烤烟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采用云烟87,在湖南江华烟区开展上部烟叶延迟采收试验.结果表明:随上部烟叶采收延迟,鲜烟叶的SPAD值下降;烤后烟叶的单叶重、叶质重降低,总糖、还原糖、氯含量下降,烟碱、总氮、钾含量增加;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和产值降低.湖南江华烟区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要求叶...  相似文献   

5.
烟稻轮作条件下烤烟上部烟叶采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湖南常宁开展了烟稻轮作条件下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以烟叶颜色为适采标准的上部烟叶采收标准。结果表明:烟稻轮作系统的烤烟上部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以叶片淡黄或黄绿各半和叶片以黄为主,主脉变白2/3以上较好,其周年的总产值最高,为75 266.7~78 643.05元/hm2,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品种选择及其育秧方式、移栽方式的要求较低。由此可知,烟稻轮作条件下,上部烟叶变黄程度可作为其适采标准。  相似文献   

6.
新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下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326’为材料,探讨新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下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方式对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叶分两次采烤,其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比一次采烤分别显著提高6.98%、9.13%和16.57%,烟叶平均经济效果指数(ECI)显著增加5.3;上部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指标、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显著改善,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显著增加2.2;感官质量有所改善;类胡萝卜素香气物总量和中性致香物总量分别提高1.80、80.4μg/g。  相似文献   

7.
湖南衡阳浓香型烟叶重要质量指标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年份间衡阳浓香型烟叶感官和外观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可用性指数的变化规律,评价烟叶质量及其工业可用性,对2010~2014年不同部位烟叶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年份间变异系数中,以外观质量指标中的等级纯度最大,其次是成熟度,油分最小;感官质量指标中的香气质、刺激性和余味变异系数较大,其余指标年份间差异较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指标中,还原糖/烟碱、总糖和还原糖变异系数较大,其余指标变异系数较小;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可用性指数表现为B2FC3FX2F;不同年份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均较好。烟叶采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分级纯度是影响不同年份间烟叶外观等主要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箱式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4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箱式烘烤与传统挂竿烘烤方式下烤后烟叶的质量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烘烤方式下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不大,中部烟叶感官质量表现为箱式烘烤优于挂竿烘烤,上部烟叶为挂竿烘烤略优于箱式烘烤;箱式烘烤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指数得分高于挂竿烘烤,而上部烟叶则为挂竿烘烤高于箱式烘烤;箱式烘烤烟叶中多数香气物质含量高于挂竿烘烤。综合分析,箱式烘烤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高于或接近挂竿烘烤烟叶,与挂竿烘烤烟叶相比,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更有利于烟叶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CB-1品种为材料,对大田生长烟叶采用7种不同有机肥比例进行处理,对烤后烟叶进行外观分析、化学成分检测以及感官质量评吸。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烟叶质量逐渐变好,当有机肥比例增加到35%时,烟叶质量最好,继续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烟叶质量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采烤方式对上部烟叶的影响,研究了上部6片叶带茎采烤、一次性采摘编杆烘烤和分次采烤(每次采2片叶)烟叶产质量及采烤成本的差异。结果表明:上部6片烟叶带茎采烤烟叶外观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协调性最好;其中B2F烟叶平均单叶重高0.9 g和0.8 g,上部烟叶产量分别高40.8 kg/hm~2和34.8 kg/hm~2,产值分别高1430.15元/hm~2和1158.00元/hm~2。尽管上部6片烟叶带茎采烤单位干烟的采烤成本较高,但总体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河南浓香型上部烟叶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在河南省叶县浓香型烟叶种植基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生产采收成熟度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成熟度采收(提前5 d,推迟5、10、15 d)对河南浓香型上部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采收成熟度相比,适当延迟采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部烟叶的成熟采收表征及外观质量,部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也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内在感官品质则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以推迟5 d处理的烟叶内在感官品质最佳;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推迟,上部烟叶产量和产值都显著降低;单叶重有随着采收时间推迟显著降低的趋势,而上等烟比例则随着采收时间推迟呈现先显著增加又显著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在河南浓香型烟区,其上部烟叶在常规采收成熟度的基础上推迟5 d采收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遮荫处理对烟叶生产的影响,2012年在湖南省邵阳市烟田中部叶采收后,对烟株上部叶进行人工遮荫处理,结果表明,晴天14:00,普通白色棉纱布遮荫处理,田间光照强度降低45666 Lux,温度降低2.8℃,消除了高温逼熟现象,改善了上部叶的田间成熟度。通过人工遮荫,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提高3.56%,烟叶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中上部烟叶的烤后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试验采用密集烤房研究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对云烟87中上部烟叶烤后外观质量、颜色值、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部烟叶,以T3处理(湿球温度39℃),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风格彰显程度、化学成分评价分值得分最高,经济性状较好,烤后烟叶综合质量依次为T3处理(湿球温度39℃)>T2处理(湿球温度38℃)>T1处理(湿球温度37℃)。随着定色前期湿球的提高,代表红色的a值有提高的趋势,鲜干比逐渐略有增大,说明有利于物质转化,加深烟叶的颜色,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湖南稻茬烤烟云烟87的适宜留叶数,于2022年在湖南省桂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留叶数对烤烟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烤烟留叶数增加,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产值、感官质量和上部烟叶的单叶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烟叶氮碱比、钾氯比、上部烟叶的长度与宽度、上部和中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呈增加趋势,烟叶厚度、叶面积质量、烟碱含量、中部和下部烟叶的长度和宽度及单叶质量呈降低趋势;留叶数增加可扩大中部烟叶范围。湖南稻茬烤烟云烟87以留叶17~19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稻茬烤烟上部烟叶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湖南江华烟区开展双因素田间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和叶位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指标,并采用偏Eta2值对烤烟上部烟叶采收时间和叶位及其互作对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上部烟叶单叶质量、叶质重下降,含梗率、叶片厚度、平衡含水率增...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移栽期对武夷山‘云烟87’品种烟叶质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了2月27日、3月2日、3月7日、3月12日移栽的烟叶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提早移栽的烟叶外观质量略好于晚栽样品,表现为结构较疏松,成熟度较好,油分较足,色度较饱满,光泽较强,烟叶感官质量总体表现出变好的趋势。从风格特征看,随着移栽期的提前,烟叶样品的清香风格更为明显,甜感也逐渐增强。从质量特征看,随着移栽期的提前,烟叶香气质变好,香气量更足,杂气较轻,烟气更为细腻,劲头较适中,刺激性逐渐变小,余味逐渐变好,总体感官质量逐渐变好的趋势。因此,适当提早移栽可以提高武夷山‘云烟87’品种烟叶的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和烘烤效率,优化烘烤工艺,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2016~2017年在甘肃陇南地区设计了15个鲜烟叶含水率处理,研究下、中、上部叶烘烤的含水率与烘烤时间和烟叶外观及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烟叶含水率能提高变黄速度,缩短变黄时间,减少干物质的消耗,提高烤后烟叶质量。最佳含水率为:下部叶79. 5%,中部叶79. 3%,上部叶79. 2%;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烟叶变黄慢,含水率低于最佳含水率烟叶有烤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烤烟上部烟叶主要采收方式,分析了一次性采收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主要化学成分、等级质量的影响,并对一次性采收技术提高烟叶品质和烟农收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适合邵阳烟区的烤烟烘烤工艺,2020年在湖南新宁开展曲线烘烤方式与常规烘烤方式对烘烤能耗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曲线烘烤的烘烤成本降低5.0%~14.1%;中部叶上等烟比例提高21.4百分点,均价提高10.1%,淀粉含量降低0.6百分点;上部叶上等烟比例提高8.4百分点,均价提高2.0%,淀粉含量降低1.2百分点;采用曲线烘烤的烤后烟叶中橘黄烟叶比例增加,烟叶成熟度好,烟叶组织结构更趋疏松,外观质量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曲线烘烤方式在邵阳乃至湘西南植烟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建阳烟区散叶烘烤的工艺流程,推广散叶烘烤工艺技术,2015年在黄坑镇和回龙乡开展了散叶烘烤示范试验,对散叶烘烤与常规挂杆烤后烟的外观质量、评吸质量、能耗成本以及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挂杆烘烤比较,散叶烘烤装烟量相对较大,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好,感官评吸总分较高;在用工方面,采用散叶烘烤,K326品种每烤平均用工量减少2.89个,CB-1品种减少1.29个;采用散叶烘烤后,虽然单烤能耗增加,但由于其装烟量大,每千克干烟成本较常规挂杆烘烤节省1.56~1.26元,且中上等烟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