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了一款基于手机移动端的农作物病虫害移动智能识别系统——随识;该系统可安装到智能手机上,通过手机拍照,即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从鉴定识别到防治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针对一个病虫害,提供包括鉴定识别、特征描述、分布范围、危害损失、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和防控信息等内容,可为广大植保技术人员和使用者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较为全面的帮助.本文在介绍随识病虫害识别系统架构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下载安装、注册登录、智能识别、圈记、病虫知识库和用户信息等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以期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该系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5年在利用光谱遥感、昆虫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分析了各类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期为充分利用空天地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因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部位、发生进程、不同虫态的症状(图像)表现要素千差万别而使当前线上运行的病虫害智能识别App实用性不强、识别准确率低、可靠性较差的难题,本研究吸收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多种图像识别算法和移动终端程序的各自优点,优化提升农作物病虫害智能识别诊断方法,以搜集积累到的病虫害图像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可手动输入、语音输入、手机拍摄输入的移动端App的检索程序和对应于PC端大数据的服务器后台监测管理平台,为个体农户、农业合作社和现代化设施农业单位提供病虫害智能化识别支持、病虫害识别特征深度学习训练,并支持求助用户的实时定位、求助需求频率记数、汇总显示有灾变趋势的病虫种类和所在区域,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病虫害发生灾变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已被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植保大数据,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大病虫害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测防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更是落实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作者结合植保工作实际,在初步提出建设目标和思路的基础上,明确植保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框架与感知层、计算层和应用层的具体功能.研发植保大数据,必须开发应用实用的大数据产品,将高深的技术集成为简便可操作的工具,使大数据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新技术.建设应用植保大数据,要切实解决海量数据积累、数据库建设、大数据算法模型构建、大数据运行支撑平台和大数据建设标准等关键问题.我国的植保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才刚刚起步,可以分阶段稳步推进,最终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智慧植保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病虫害数据快速获取—自动化识别与分析—病虫害精准测报—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农业"全链条智能化植保服务,进一步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市植保站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内各区(县)的数据采集人员、市里的数据分析人员和数据发布人员的业务流和信息流出发,用Asp+Oracle研制开发了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系统以预警预测为目标,数据采集为基础,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及用户提交的病虫害情况和气象预报信息,实时监测预报北京市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预报结果以5级预警色地图和文字信息提供给用户。最终实现测报资料采集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预报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2月5~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百名以上专家,会商了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2010年冬季病虫越冬基数、2010年冬季至2011年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和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年份,程度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约为3.8亿h㎡次,同比增加4%.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植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考虑全国各地植保系统应用的通用性,利用数据库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开发了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将病虫害监测数据的管理与专家系统测报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系统病虫害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及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各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等,并就未来应用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智能化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作物种植覆盖面广、分散度高,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区域性发生规律复杂,传统的人工鉴定技术从效率、能力与精度方面均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重大病虫测报要求。针对这一实践需求,以测报灯下害虫图像数据库(约18万张)、田间病虫害图像数据库(约32万张)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病虫害种类特征自动学习、特征融合、识别和位置回归计算框架,并研发了移动式病虫害智能化感知设备和自动识别系统。通过近2年的精确度和实操运行效率检验,该系统在自然状态下对16种灯下常见害虫的识别率为66%~90%,对38种田间常见病虫害(症状)的识别率为50%~90%。随基础数据库的不断丰富、神经网络深层特征提取的不断完善,该系统有望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从而真正实现田间病虫害识别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能力重要途径。2009年以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网络平台,显著加快了测报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在总结全国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即通过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和行业推动,再通过3~5年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系统、健全省级系统、推进全国联网,逐步构建起以国家系统为支撑、省级系统为骨干、县级用户为单元的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显著提高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能力,为植保防灾减灾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5~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应用的100多名专家,会商了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病虫越冬基数、2010年冬季至2011年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和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年份,程度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约为3.8亿hm2次,同比增加4%。  相似文献   

11.
《植物医生》2013,(6):54-54
10月14日.记者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小麦白粉病病菌孢子自动识别智能系统测试暨农作物病害监测预报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监测、  相似文献   

12.
植保专业基础数字的统计标准化,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植保部门积累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等大量数据,但由于没有统计标准,影响了资料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应用价值。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过去多属单一病虫害进行统计,缺乏以作物为单位的多种病虫害发生程度的综合指标,因而很难测定农作物病虫危害减产损失。实现统计标准化,将数据输  相似文献   

13.
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简称病虫测报,就是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系统、准确监测农田病虫害发生动态,结合农作物环境、病虫历史资料、气象预报对病虫未来发生趋势作出预测,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实施防治主题对象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同时还向政府部门提供参谋意见。病虫测报被普遍认为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是践行  相似文献   

14.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1个分支,集合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远程诊断、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专家系统最新技术特点,并对专家系统在植保方向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代测报工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全国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开发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控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害虫种类和数量、病菌孢子种类和数量以及田间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和自动计数系统,实现了对螟蛾科、夜蛾科等重大害虫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并改进了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重大流行性病害的实时联网监测,提升了测报装备水平,提高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植保信息化建设,研发了覆盖湖南省7种(类)主要农作物60多种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病虫监测数据采集、管理、统计、图形化分析,以及网页信息推送、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与农业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无缝对接,并在全省14个市(州)及11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水平,为保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工作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具有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涉及面广、农民群众难以掌握等特点.植保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基于B/S模型,其将病虫害预警过程分为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并通过网络将用户和领域专家联系起来。该系统包含:病虫害检索、数据采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报表汇总、气象数据查询、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系统管理8个子系统。构建本预警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于实现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永久保存、资源共享;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灾情远程监控、及时制订防治决策,最终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形势下,兵团植保体系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基于团场植保系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开展情况,指出植保体系面临着服务能力弱、预测预报工作压力增大、病虫害有效防控风险增加、农作物病虫害农药监管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应强化植保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转变理念、增强主动服务职能,培育多元化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完善基层植保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加大植保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宣传力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理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高效益是农作物生产根本目标。“一优两高”农作物系统的发展和形成,势必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产生重大影响,研究探讨其影响及防治对策,是植保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耕作制度调整、复种指数提高、高产优质品种推广、施肥量的增加、温室等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等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基本措施,均与病虫害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有的对病虫害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有的则起抑制作用。本文力图以“一优两高”农作物系统为对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