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花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属石蒜科,朱顶红属。其花色鲜艳,花朵喇叭形、硕大,朝阳开放,极为壮丽悦目,适宜盆栽、作室内图案、窗前装饰品、大型盆栽,亦可配置花坛或作鲜切花用。在厦门市园林栽培中,朱顶红病虫害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和室内不同梯度固体水处理盆栽实验(自然模拟),分析了固体水对苗木生长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固体水可提高苗木根系土壤含水率、苗木成活率、生物量及光合速率、减少蒸腾速率,从而保证苗木良好的生长;从室内不同梯度固体水处理盆栽实验得出,经过两个月连续干旱,维持根系周围土壤的水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g、750g、500g、250g固体水;环境因子对野外苗木的光合蒸腾速率的影响明显于对室内盆栽苗木光合蒸腾速率的影响;各树种由于其不同的生理生态特征,因而对固体水的适应性不同,这方面内容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孟光明 《植物保护》1989,15(5):47-47
在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grgioni)的人工饲养工作中,经盆栽桑苗和马铃薯块茎2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后者优于前者,现介绍于下: 一、盆栽桑苗饲养法:桑白蚧雌成虫因固定不动,所以不能将它随意迁移用作室内饲养;虫卵仅0.2毫米,而且光滑无粘着性,不容易移栽。利用盆栽桑苗,在其主干上移接若虫,进行饲养。花盆可平稳地横放在解剖镜下,能自由倾斜转换方向,便于操作和观察。  相似文献   

4.
IAC—13高吸水剂保水改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AC—13高吸水剂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白色、固体,粉末状,其粒径为0.5—0.1mm的占70%以上,是一种聚丙稀酰酸盐类高分子化合物,不溶解于水但能吸水溶胀。我们于1985年到1987年一方面在河北农业大学雄县试区砂壤土上进行施用IAC—13高吸水剂的田间试验,施用量为15公斤/亩。另方面在网室进行模拟盆栽对比试验,并在室内用土柱进行入渗和蒸发的试验和吸水剂性能的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种养盆栽观赏植物作为装饰点缀已成为一种时尚。无论在庭院、阳台、窗台以至案头、茶几等处,差不多都有盆栽花卉或观赏植物。然而,人们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虫害而使苦心培育的盆栽植物受到危害,失去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噻虫胺拌种对瓜蚜的防治效果,以西瓜蚜虫为防治对象,开展了室内、盆栽及田间条件下的药剂拌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各处理对西瓜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噻虫胺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盆栽条件下,西瓜出苗15、30、45d后,接虫12 h和24 h时,西瓜成蚜的...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下2,4—D和乙烯利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模拟田间干旱条件下,研究了20mg/L2,4-D和400mg/L乙烯利对室内盆栽玉米幼苗光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蚯蚓粪及浸提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生测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蚯蚓粪及其浸提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蚯蚓粪浸提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和卵的孵化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90%,卵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1.63%,离体卵的孵化率仅为11.88%。对2龄幼虫具有明显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90%,2龄幼虫的死亡率达88.46%。盆栽试验表明,栽培基质混入蚯蚓粪对番茄根结线虫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当蚯蚓粪占栽培基质的比例为75%时,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但对番茄的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株高仅为47.33 cm,地上部鲜重仅为84.15 g;而当蚯蚓粪比例为25%时,番茄的生长情况最好,株高为61.33 cm,地上部鲜重为241.65 g,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36.3%。  相似文献   

9.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采自天津、辽宁、新疆地区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番茄21份根际土壤样品,经室内分离、纯化及初筛,获得了12株对番茄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结合盆栽试验,测定了拮抗细菌的抑菌活性和田间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细菌LNWFD-05对番茄上常见的7种真菌病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6.23~37.48 mm之间,对番茄灰霉病的盆栽防效可达68.65%。LNWFD-05经10代传代培养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4mm左右,各代之间的生防活力均无显著差异,其抑菌效果稳定。通过PCR鉴定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确定该生防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0.
<正>绿萝是一种非常好的观叶植物,室内、室外栽培绿萝,均可以美化环境,使人赏心悦目;绿萝对光照、气温、水分、肥料、土壤质地要求不严格,既可以土培也可以水培,适应性广;绿萝繁殖、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病虫害比较少;家庭、办公室等室内场所栽培绿萝,可以吸收甲醛,净化空气。作为一种园林花卉植物,绿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2016年~2017年,为了探究绿萝繁殖、栽培的最佳方法,我们进行了绿萝扦插、施肥和需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式茴香脑与高毒力昆虫病原真菌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相容性以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本文在室内评价了半致死浓度(LC50)反式茴香脑与黄绿绿僵菌Mf82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2龄菜青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与反式茴香脑对菜青虫均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反式茴香脑LC50剂量与黄绿绿僵菌Mf82混合对菌株的菌落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两者以体积比5:5、4:6和3:7处理后明显促进菌丝生长,且随着反式茴香脑在混剂中所占比例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孢子萌发率也比两者以2:8和1:9混合后的孢子萌发率高;混剂对菜青虫的致死率随二者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反式茴香脑LC50分别与孢子悬浮液(1.5×104~1.5×108孢子/mL)以体积比5:5、4:6和3:7混合处理试虫的死亡率高于两者以2:8和1:9混合处理的死亡率,共毒系数分别为287、108和83,表明具增效与相加作用;以体积比5:5、4:6和3:7混合处理的致死中时(LT50)也比单用黄绿绿僵菌的短。因此,在防治菜青虫时应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混合比例,即5:5、4:6或3:7。黄绿绿僵菌和反式茴香脑联合应用对菜青虫的高毒力表明其具有开发成生物制剂用于对害虫进行高效安全绿色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期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增强了黄曲条跳甲的耐药性,也会导致蔬菜农药残留增加,危害人们的饮食健康。因此,利用绿色防控手段防治害虫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室内测定了以植物源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植物油乳剂、绿僵菌以及二者混配液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并对油菌混配液的田间防控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植物油乳剂50~800倍液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2 d的死亡率为37.93%~100%;施用绿僵菌1.25×107~2×108孢子/mL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5 d的死亡率为32.2%~93.22%;施用植物油乳剂和绿僵菌混配液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1 d的死亡率在95%以上,显著高于2种单剂,且混配液能够极显著缩短黄曲条跳甲致死中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植物油乳剂100倍液和绿僵菌1×108孢子/mL混配处理第6 d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均达60%以上,第8 d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80%和74.62%,显著高于同时间同浓度2种单剂。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甘油酯乳剂和绿僵菌在防治黄曲条跳甲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混合使用可以弥补各自的防治缺点并有效地防治黄曲条跳甲。为探究和利用生物源农药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控害虫提供了实用案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谷瘟病菌rDNA-IGS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谷瘟病菌引起的谷瘟病是我国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谷瘟病发生可造成谷子大量减产。为了研究谷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64个谷瘟病菌的r DNA-IGS序列进行扩增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谷瘟病菌之间IGS序列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IGS序列中重复单元(GGGGGTGCAGGGTA和CATTTTT)的重复次数的不同是造成序列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发现IGS基因序列具有寄主特异性。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所获得的IG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谷瘟病菌划分为3个谱系。谷瘟病菌遗传分化明显,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影响谷瘟病菌IGS基因遗传分化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寄主因素。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谷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JHEH)是调控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滴度的重要降解酶。本文在黏虫体内克隆得到一条具有EHN环氧水解酶超家族结构域的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MsJHEH2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T802192),长度153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389 bp,编码46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2.42 kDa和7.07。表达模式分析发现,MsJHEH2在黏虫各个龄期与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蛹期和中肠中表达量最高。RNA干扰处理4龄幼虫6 h后的基因沉默效率最高,为64.86%,此时黏虫体内JH滴度上升为对照的1.58倍。该基因沉默后对黏虫无明显致死作用,但导致其蛹历期延长、羽化率降低。本研究表明MsJHEH2可以通过调节JH含量进而影响黏虫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近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扩散迅速、寄主广泛、致病性强的根结线虫。为探究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强致病性原因,本研究用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分别接种抗线虫番茄品种VFNT和感病番茄品种Rutgers,30 d后象耳豆根结线虫对VFNT和Rutgers的累计侵入率分别为14.1%和19.2%、虫瘿率为62.5%和81.6%,而此时南方根结线虫累计侵入率为0%和18.8%、虫瘿率为0%和68.5%,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侵染力和致病力显著强于南方根结线虫;通过侵染抗病番茄品种VFNT的病理切片以及根尖侵染早期胼胝质、活性氧染色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侵染不会激活Mi-1基因诱导的特异性抗性,在侵染早期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胼胝质沉积量在72 h最大,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2.0倍;体外H2O2应激测试发现,H2O2浓度为10~80 μmol·L-1象耳豆根结线虫对H2O2的耐受性显著强于南方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强致病性的原因可能是:具有更强的侵染力和活性氧耐受力;侵染不会激活Mi-1基因诱导的特异性抗性且侵染引起的胼胝质的积累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为水稻的重要土传病原,可严重为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5(MPK5)稳态失衡对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水稻亲和互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首先,通过线虫侵染试验发现,在水稻中超表达和沉默MPK5 引发的MPK5 稳态失衡均可抑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水稻的亲和互作。qRT-PCR 分析结果显示,与水稻野生型不同,在MPK5 超表达和沉默水稻株系中MPK5 均受拟禾本科根结线虫诱导表达。同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可抑制MPK5 超表达株系中几丁质酶的表达,但诱导MPK5 沉默株系中病程相关基因PR5PR10 的表达。上述试验结果表明,MPK5 稳态失衡可导致MPK5 响应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侵染,且在MPK5 超表达和沉默水稻株系中MPK5 介导水稻产生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抗性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MT选择性培养基从加拿大进境油菜籽样品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离物2305-1和5309-1,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LOPAT测试、Biolog测试、hrpZ和cfl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株分离物人工接种油菜、花椰菜和番茄幼苗都能引起典型黑斑症状;LOPAT测试和Biolog测试结果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各项生理指标一致;hrpZ基因序列与十字花科黑斑病菌(P. syringae pv. maculicola)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 syringae pv.tomato)的序列相似性均为99.18%~100%;cfl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物2305-1和5309-1基因组中存在冠毒素合成基因;选择gyrBropDgltAgap1、 acnBpgi 6个看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2305-1和5309-1均与P. syringae pv. ma-culicola聚在一起。根据试验结果将分离物2305-1和5309-1鉴定为十字花科黑斑病菌P. syringae pv. maculicola。  相似文献   

19.
甜樱桃流胶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甜樱桃流胶病的病原菌,采用普通细菌学方法从15个病样中分离获得10个代表性菌株,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利用PCR对菌株的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用MegAlign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 syringae pv. syringae)亲缘关系最近,两者最先聚在一起。分离菌株中均可检测到syrB基因研究结果表明P. syringae pv. syringae为甜樱桃流胶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根据爪哇根结线虫食道腺内表达的EST序列,结合反式剪接序列SL1,从爪哇根结线虫中克隆了一个假定寄生基因Mj-1-1(KU358725),该基因的c DNA全长为573 bp,包含45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49个氨基酸。DNA全长为740 bp,包含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0 bp和111 bp。NCBI BLASTn比对表明,Mj-1-1与南方根结线虫的M.incognita zk1236.5(JQ284068)基因相似性最高,为97%。原位杂交表明Mj-1-1基因在爪哇根结线虫的背食道腺中表达,qRT-PCR结果表明Mj-1-1基因在爪哇根结线虫寄生性3龄幼虫阶段表达量最高。对爪哇根结线虫侵染前2龄幼虫的Mj-1-1基因进行沉默,调查发现,沉默Mj-1-1后,爪哇根结线虫对番茄的侵染力显著下降,表明Mj-1-1对爪哇根结线虫侵染和寄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