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产量的形成是源、库、流互作及协调的过程,水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水分对马铃薯源、库、流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源、库、流的水分调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物源库关系是作物高产生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其研究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从源库超微结构、同化物运输机理以及蔗糖代谢关键酶的生理生化及定位等方面对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水稻源库的概论、特征指标、源库流在产量形成中的地位、源库类型的划分、主要研究手段以及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等6个方面,对中国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水稻源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影响常规籼稻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等6种类型,研究各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差异以及影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结果表明,A、B、C、D、E、F类籼稻品种的平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和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和50.00 g g-1;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源、库的基本特点为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较小、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速度慢、净同化率高、库容量大,抽穗期的单位叶面积、单位干物重和单位氮素所承担(形成)的库容量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单位库容量形成的产量、抽穗期叶面积系数以及抽穗期至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减少量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R2=0.749~0.805)。通径分析表明,抽穗期的单位氮素库容量和单位干物质库容量以及单位库容量形成的产量对籼稻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力明显大于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和抽穗期至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减少量。  相似文献   

5.
光周期对水稻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屠乃美  官春云 《作物学报》1999,25(5):596-601
以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研究穗分化期间进行不同的光周期处理对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日照条件下,库器官发育延缓,抽穗延迟;源器官干物质生产量下降,分配至库器官中的比例减少,大量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滞留在源器官中;库器官发育畸形,库容量下降,库器官充实受阻。不同品种间表现有异。  相似文献   

6.
滇中高原杂交稻源库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个杂交稻组合及一个常规稻品种在海拔1900m高原地区的源库关系研究表明:高原杂交稻组合间源库关系有较大差异,宜选择在当地源库矛盾不十分突出的组合推广,杂交稻的剑叶对结实率的贡献大于常规稻,影响结实率8.1%-36.5%,一般杂交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常规稻,但结实率都代于对照;杂交稻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高的组合其结实率相对较高,影响结实率的主要是叶片质量;增加杂交稻的粒重主要是保源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通过对大豆不同部位的去叶、去荚的处理研究表明去下层叶片使中、上层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均出现了较强的补偿作用,大豆去叶减源后均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下降.去荚后大豆株高有所增加,百粒重也有所增加.去荚减库后对大豆的营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去中层叶和中层荚处理的产量下降最大.可见,在亚有限大豆品种中,中层叶、荚是产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80优121库源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供品种为中粳杂交稻80优121。设剪叶,疏花处理,研究其库源与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合叶面积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2)增加库容量可导致结实率下降;(3)80优121库源关系可归为源源关系可归纳为源限制型(增源增产型)。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最大潜在库容量的有效措施.提高单株结实粒数,增加粒重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保证.库源比随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源和库均影响产量的形成,但库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增加种植密度、扩库强源是河北省夏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总被引:69,自引:10,他引:69  
郭文善  封超年 《作物学报》1995,21(3):334-340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制约。说明小麦开花后库对源有反馈调节作用,而源又影响库的充实,源库关系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协调取得平衡。栽培措施应使源库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动态平衡,才能获得高产,粒叶比既反映了库容的相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云南大春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多效唑和氮肥组合,并探讨氮肥和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19-2020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云薯1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效唑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研究3种多效唑浓度(0‰、1‰和2‰)和5种氮肥水平(0、105、210、315和420kg/hm2)对云薯10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多效唑和氮肥处理对云薯105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315kg/hm2时,马铃薯产量达最大值。而经济效益方面,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云薯105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库大小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去穗与疏花方式调节库大小,研究了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去穗或疏花后,已完成发育的源叶片,尤其是顶4叶,蛋白质合成重新旺盛,蛋白氮含量提高,出现了类似于生长库的氮代谢特征。水稻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可反映其蛋白质合成能力,据此可判断叶片是属于氮素供应源还是氮素接受库。研究证实下位叶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13.
选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试材,研究增施CO2能否降低马铃薯块茎中硝酸盐含量并缓减土壤次生盐碱化,为提供安全的马铃薯产品同时延长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试验采用传统氮素施肥和温室CO2气体施肥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增施CO2条件下氮素水平对马铃薯生长、氮素积累量、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铃薯品质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61606黑龙江省克山县(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施氮量对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甘薯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以鲜食型甘薯(龙薯9和烟薯25)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生物学指标、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的蔓长、分枝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和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商品薯率和单株薯块数。适量的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薯块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以及硝酸盐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可知:龙薯9和烟薯25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66.60,153.13 mg/kg。甘薯的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小于长蔓品种(烟薯25),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大于长蔓品种(烟薯25)。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甘薯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品质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马铃薯品质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状况,对马铃薯炸片颜色基因、高蛋白质基因两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选育优质品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研究中分子标记、基因工程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作以探讨,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 0、80、160、240kg/hm2)对冬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根、茎、叶及块茎全N含量;施N量在0~160kg/hm2范围,马铃薯茎、叶、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继续增加施N量,茎、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增加不明显;马铃薯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及氮素块茎生产效率随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马铃薯收获后,施N量为0~80kg/hm2的种植地0~30cm土层碱解氮含量不同程度下降,施N量为160~240kg/hm2的各土层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但施N量对土壤全N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施N量应控制在80~160kg/hm2。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重灾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特征、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四川省应加快适应性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同时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和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不同库容量类型籼稻品种源库相关参数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桂春  田昊  张彪  李进前  于小凤  王余龙 《作物学报》2009,35(10):1900-1908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源、库主要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和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 064.32、1 213.90 g 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 200.11、1 455.59 g m-2;(2)大库容量品种全生育期天数、每日形成的库容量较大,库容量显著受到全生育期天数、每日形成库容量的影响,后者对库容量的作用大于前者对库容量的作用;(3)大库容量类型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成熟期叶面积、抽穗期绿叶重、成熟期绿叶重、比叶重较大,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比例小;(4)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结实期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品种;(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抽穗期绿叶重、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净同化率、比叶重是影响库容量的主要源库性状(R2= 0.953~0.963)。通径分析表明,抽穗期绿叶重、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对库容量的作用要显著大于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净同化率、比叶重等对库容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生物固氮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课题,它对环境、粮食、人口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这方面研究已从基因、酶、细胞和生态系水平上逐步展开。本文从固氮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固氮的遗传工程以及固氮酶生物化学和化学模拟生物固氮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生物固氮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