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山东口岸进境矿产品植物疫情截获情况,提高矿产品有害生物疫情检出率,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方法]分别从截获植物疫情变化规律、疫情类别、矿产品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与一般有害生物情况、来源地、不同隶属关截获情况等方面对山东口岸2008—2017年进境矿产品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山东进境矿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总计54种(属),2560种次,1574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4种(属),29种次.进境矿产品中有害生物截获种类和种次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以昆虫、线虫和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种类总数的87.04%,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65.70%;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非金属矿产截获最多,金属矿产次之;共截获4种(属)、29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50种(属)、2531种次一般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三位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结论]研究结果对口岸进境矿产品疫情截获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原生资源的一种替代,我国再生资源进口数量逐年增加,相关口岸从再生资源中截获到许多有害生物。本文分别从截获有害生物年度变化规律、生物类别、再生资源类型、来源地、直属局、检疫性有害生物等方面对全国口岸2006~2016年从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有害生物共2003种164 566种次84 035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69种(属)5 215种次4 540批次。有害生物年度变化规律显示,2006~2013年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有害生物种次趋于平稳,从2014年起,有害生物截获种次迅速增加。从截获有害生物类别来看,以昆虫、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总种类的85%,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72.2%。从再生资源种类看,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废纸、废塑料、废有色金属截获最多。从来源地看,共有121个国家和地区截获到有害生物,其中美国、中国香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位于前五位。24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广东局、江苏局、深圳局、浙江局、福建局位于前五位。数据显示,红火蚁、四纹豆象、桔小实蝇、双钩异翅长蠹、非洲大蜗牛、假高粱位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六位。针对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进境再生资源查验及检疫鉴定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再生资源有害生物疫情检出率,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2011—2015年广东各口岸入境粮谷(小麦、玉米、大麦、高粱)截获的有害生物进行统计分析,从截获有害生物的国家地区、粮谷种类及有害生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谷中携带的有害生物,以杂草最多;有害生物来源以美国最为严重;截获的有害生物数量逐年增多,种类也在增加,且5年间检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数量也呈数倍增幅。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6—2017年中国进境植物疫情截获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重点比较了不同检疫业务类型、不同有害生物类别和不同来源地的截获数据,并统计了两年间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占比情况和截获次数最多的前10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数据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进境植物疫情截获总量有所减少,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却有小幅度增加,旅检的疫情截获数量也有一定程度增高。2016年和2017年,截获疫情主要来源渠道均为植物及植物产品(货物);杂草和昆虫分别为截获次数最多和截获种类最高的有害生物类别;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均为截获有害生物次数较多的来源国。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携带有害生物风险很高,本文分析了美国输华大豆贸易量及疫情截获种类及各口岸截获量等因素,并给出了相关建议。结果显示:从贸易量看,2012年至2017年美国输华大豆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2017年达到3 285万t,占全年大豆进口量的34.4%;随着中国贸易摩擦加剧2018年与2019年进口量急剧降低,仅为2017年的一半左右,2020年略有回升。从有害生物截获量看,2017至2020年以来我国共从美国输华大豆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1 607种次,其中杂草11 152种次、病毒242种次、真菌212种次、昆虫1种次;截获量最大的有害生物分别为豚草、三裂叶豚草和假高粱。从口岸来看,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南京关、青岛关和大连关,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南京关、青岛关与天津关。此外我们还对截获量最大的3个关区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各个关区对同样来源的产品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宁波口岸植物疫情截获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口岸2011年上半年检测进出口样品数量、疫情截获率、检疫性有害生物检出率同比2010年均有明显提高;疫情首次截获情况突出;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杂草所占比例最大,但昆虫比例有所上升;各类检测样品中,大豆、大麦中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数量最多。本文对宁波口岸疫情截获率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2005~2015年我国进口原木的基本情况,并对口岸原木疫情截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进境原木截获有害生物种类和次数逐年增长,与2005年相比,2015年截获有害生物种类和次数分别增长2.62和12.64倍,两者高度相关(R2=0.9477)。截获的有害生物包含昆虫、螨类、杂草、线虫、真菌、细菌、软体动物、老鼠以及树蛙等活体动物,种类和次数最多的是昆虫类有害生物,截获种类共计2 952种,594 329种次。为加强原木疫情防控,检验检疫工作应在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检验检疫法规体系、建立检验检疫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与越南贸易额逐年增加,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越来越频繁,云南省红河州边境口岸由越南进境的植物产品中截获到大量有害生物。本文对2014—2016年红河州边境口岸截获有害生物从截获种类、截获量、截获寄主和截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3年共截获有害生物290种、6 084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种、251种次;截获昆虫114种2 503种次,截获真菌113种3 220种次,真菌和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分别占52.93%和41.14%;随入境旅客的增加,旅检截获有害生物种次数快速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种苗截获有害生物的种次数居于前三位,三者占总种次数的95.86%;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种次数较多的有桔小实蝇、辣椒果实蝇和根结线虫属(非中国种)。针对越南入境有害生物特点,结合红河州实际,提出了应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013—2018年温州空港口岸截获的入境旅客植物及其产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温州空港口岸有害生物检出种类呈增长态势。6年共查获管制的植物和植物产品7495批次,截获有害生物110种,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种,占比11.82%。有害生物种类以昆虫居多,共55种,占比50%;热带水果检出有害生物最多,8种热带水果中检出12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旅客携带物的有害生物检出具有时间季节效应,疫情来源地以东南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特点。根据截获温州空港口岸入境旅客携带植物及其产品检出有害生物特点,因地制宜对入境旅客携带物检验检疫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10年间(2010-2019),东盟输华水果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贸易量、截获批次、有害生物种类、来源寄主及重要来源国等方面.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东盟输华水果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61种(属)37 547批次;其中大洋臀纹粉蚧是截获最多批次的有害生物,共计10 155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2014—2018年湛江口岸进境大豆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大豆中截获的有害生物名单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截获有害生物319种,5664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4种,707种次,截获频率最高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假高粱和刺蒺藜草。结合新海关新要求,提出应开发智能鉴定系统,研究商品原产地溯源技术,提高进口品质要求的检疫建议,以严防外来疫情传入。  相似文献   

12.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农业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昆虫性信息素为主要成分的性引诱剂诱集技术在大豆食心虫防控中的应用,是绿色化学生态防治技术的较佳选择。综述了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及鉴定结果、人工合成方法、田间应用技术、拟信息素及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质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运用性信息素防治大豆食心虫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病虫害频发是制约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大豆生产中已知病虫害近500种,产生重大危害的有50余种,造成的大豆产量损失一般为15%~30%,严重时甚至大面积绝收。该文综述了中国大豆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大豆主要产区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大豆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开展大豆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3~1995年进行了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和同穴混播豆田的病虫发生危害轻于纯作豆田,与纯作比较,间作田和同穴混播田主要害虫降低率分别在11.4%~81.4%和20.9%~76.0%之间;其病害降低率分别为70.0%~100%和56.7%~100%。间作只有豆天蛾和蛴螬可达防治指标,同穴混播田仅豆天蛾达防治指标。由于间作和同穴混播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自然生态控害功能。捕食性天敌,瓢虫分别较纯作增加84.0%和86.5%,草蛉增加58.9%和80.6%,蜘蛛增加41.3%和52.3%;寄生性天敌显著增加,蚜茧蜂对蚜虫寄生率增加23.9%和29.9%,赤眼蜂对豆天蛾卵寄生率增加13.0%和20.0%,银纹夜蛾幼虫被寄生率增加18.7%和25.3%。这2种种植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较纯作田增加32.9%和33.7%。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在调查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研究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麦苗死亡率。在陕西武功,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有20种,其中以金针虫和蛴螬为优势种,分别占地下害虫发生总量的58.66%和21.91%。地下害虫为害引起的死苗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前秋苗期,供试5块田的死苗率达4.4%~9.1%;春季返青拔节期的死苗率较低,仅为1.0%~2.3%。相关分析表明,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死苗率与其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于2009-2016年调查了青海省天然枸杞林和栽培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在当地枸杞林有害虫34种,病害7种,天敌昆虫32种。对栽培红果枸杞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病害有:枸杞白粉病、根腐病、干热风害和霜冻害。34种枸杞害虫隶属于节肢动物2纲7目18科,栽培红果枸杞的主要害虫有棉蚜、白枸杞瘤瘿螨、枸杞木虱、枸杞绢蛾;天然枸杞林重要病虫有枸杞绢蛾、白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黑果枸杞主要病虫仅有2种,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枸杞干果(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重要仓储害虫是印度谷斑螟。枸杞蚜虫类的主要天敌昆虫为瓢虫类和丽草蛉,枸杞瘿螨类的主要天敌昆虫是枸杞瘿螨姬小蜂,枸杞木虱的优势天敌为莱曼氏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山银花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2008年-2010年系统调查了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及主要病虫天敌发生情况,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广西忻城县山银花害虫有35种,病害11种,天敌昆虫28种,其中主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有24种,寄生性天敌2种,取食白粉菌的瓢虫有2种.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广西忻城县山银花主要病虫害‘三虫一病’的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oil crops has expanded in response to an increasing world population and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s. The global production of oil palm has increased rapidl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and palm oil is now the world's second most important vegetable oil after soybean. Oil palm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in Papua New Guinea (PNG), with about 80,000ha in cultivation, grown both on large-scale plantations and by smallholders. The principal pests of oil palm in PNG are a group of insect species from the Tettigoniidae family (Orthoptera), known collectively as sexava. Three species of sexava are pests of oil palm in PNG, Segestes decoratus, Segestidea defoliaria and Segestidea novaeguineae. These insects cause damage by feeding on oil palm fronds and defoliation levels can be very severe where high populations occur. Severe defoliation causes reductions in photosynthesis resulting in yield loss from lower fruit production. During the last five years an integrated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xava. This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1) a knowledge of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of the pest, (2) economic thresholds, (3)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pest, (4) precise targeting of chemical control agents, (5) biological control, and (6) cultural control. The IPM system is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to the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