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七根腐病病原及复合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从三七根腐病不同发病期根部分离到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和小杆线虫Rhabditis elegans。活体接种假单胞杆菌的致病性最强,腐皮镰孢和细链格孢的致病性弱,小杆线虫无致病性。假单胞杆菌、腐皮镰孢和细链格孢混合接种的发病率都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尤以3种菌混合接种的发病率最高,含细菌的组合发病率高于不含细菌的发病率,说明细菌在侵染中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病穗率一般达60%以上,病粒率10%左右。以往对该病的发病程度常用病穗率或病粒率表示,而对该病的分级,则采用稻曲病的分级标准。病情指数是衡量病害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病情指数是依据分级标准及调查株数计算,故有必要对此病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以便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3.
农药生态风险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欧盟、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农药生态风险分级标准的制订背景、发展过程、现行标准及与风险分级标准密切相关的风险商值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国家和组织已制定的农药生态风险分级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我国制订农药生态风险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农药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户用沼气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是户用沼气合理布局的关键.针对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区域因素,依据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从气候条件、能源状况、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选择了年平均温度、≥10℃持续天数、生物质资源量、商品能源获取的难易程度、户年均收入、国家投资和农民平均文化水平7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分级标准,其中适宜性总分值大于等于80的区域,为最适宜区,适宜性总分值在80~60的区域,为适宜区,总分值在60~40的区域,为次适宜区,总分值小于40的区域,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5.
李复宁 《植物保护》1991,17(2):30-30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严重度分级标准,目前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分级标准(分5%以下、5%、10%、25%、40%、65%、80%和100%8级)。这个分级标准,级别较多级距较乱,难于记忆。商鸿生等(1990)虽然作了改进(分级标准为1%、5%、10%、20%、40%、60%、80%和100%8级),但笔者认为这个标准仍较麻烦,对于在基层仍不适用。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既能反映真实情况,又简便易行的新的分级标准(定名为简易分级标准),即5%以下、10—20%、30—40%、50—80%、80—100%5级(参见分级标准图)。  相似文献   

6.
油桐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根腐病在四川桐区严重发生,成片桐林被毁。通过六年的系统研究,对此病危害、症状、病原、病情以及发病规律进行了首次阐述。病原菌定名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腐皮镰孢一新专化型)。经大面积的营林生态方法防治,综合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96~1997年在抚宁县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作了初步研究,得出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回归式。同时以历年稻水象甲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率最高值为依据,以5%产量损失率为梯度,求出各发生级别的虫口密度,划定了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玉米粗缩病256个病株样本分析,依据株粒重损失,采取偏等差分级法,制订了严重度5级分级标准,经株粒数、株粒重、株高、雌穗长等项数量指标验证,符合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实际应用时,依据株粒数结合株高进行严重度分级,既不失真,又简便易行。运用苗期病株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1.6159+1.0306X),进行发生程度和产量损失预测,对于指导大田防治更有实际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粗缩病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6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贵州白术上最主要的病害。选用6种药剂对白术根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前药液浸泡处理白术种根,结合大田生长期药液灌根,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的病株防效可达84.21%,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为76.32%,30%噁霉灵水剂800倍液防效为75.00%。筛选出以上3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山红景天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莹 《植物保护》1994,20(3):18-19
高山红景天根腐病的初步研究张宝莹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300192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是景天科红景天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国内外均作为强壮剂用于老年性心衰、抗疲劳、镇静、糖尿病等,是一种提...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茼蒿水浸液和挥发物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主要的抑菌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F-3和锈腐病菌Ilyonectria destructans RS006的抑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水浸液和挥发物的成分,进一步验证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茼蒿茎、叶水浸液对F-3的抑制效果强于RS006,叶水浸液比茎水浸液抑菌效果更好。叶水浸液浓度为15.0%时,对F-3的抑制率为55.1%。挥发物对RS006的抑制活性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茎叶用量为2.0 g/皿时,茎和叶挥发物对RS006的抑制率均高于85.0%。茼蒿茎挥发物对F-3的抑制率较低且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叶挥发物在叶用量为1.0 g/皿时对F-3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35.3%。茼蒿茎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和有机酸类,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茼蒿茎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挥发物中芳樟醇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利用茼蒿或其化感物质可为三七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Brown root rot disease caused by Phellinus noxius is widespread in approximately 216 tree and plant specie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tries. No direct means of protection against P. noxius infection have thus far been developed. Therefore, in this field survey, a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brown root rot disease using fumigation with dazomet. RESULTS: Tracer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effect of dazomet fumigation. The results from field surveys and phytotoxicity tests showed that dazomet is able to kill P. noxius without any side effects on plants. CONCLUSION: The use of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gent to control brown root rot disease is needed, and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reatment. Hence, chemical fumigation with 60 g m?2 of 98% dazomet may be a possible means of preventing P. noxius incursion in agriculture, gardening and agroforestry.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正黄连(Coptis chinensis)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因其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等药用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行业[1]。重庆市石柱县是黄连的主产区之一,产量约占我国总产量的60%[2,3]。黄连根茎一般在4~6年采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渐趋加重,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害在栽培第2年即可发病,主要危害根茎部位,平均发病率达40%,严重地块高达80%~90%,甚至绝收[4],严重影响黄连的产  相似文献   

14.
麻黄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1年从宁夏麻黄基地采集麻黄根腐病病株样品1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主要优势菌群为镰孢属(Fusarium spp.)。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和复合接种试验发现,微胶镰孢Fusarium subglutinans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株率达60%以上,尖孢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茄镰孢蓝色变种F. solani var. coeruleum和茄镰孢F. solani致病性弱,接种发病率为10%~20%,它们和微胶镰孢混合接种后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其中微胶镰孢与含尖孢镰孢或半裸镰孢的组合接种发病率高于不含这2种镰孢的组合。病株上获得的其它分离物均无致病性。证实麻黄根腐病是以微胶镰孢为主要病原,并由尖孢镰孢、半裸镰孢和其它几种镰孢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5.
豌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豌豆产区均有发生,是制约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世界上尚未发现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豌豆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的分类及特点、抗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豌豆根腐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抗病育种和未来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闫欢  #  高芬#  王梦亮  秦雪梅 《植物保护》2020,46(4):48-54
通过分析黄芪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围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探究根腐病的发病机理,寻找预警病害发生的生物指示因子,为土壤微生态的生物调控提供依据。试验通过菌落计数、PCR-DGGE和16S rRNA V3区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下黄芪根围病/健土中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作为黄芪根围土中的优势种群,是影响病土中微生物数量升高的关键因子,其多样性降低是影响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为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健土中的1号和4号特异条带分别为未培养的假单胞菌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和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6号未培养假单胞菌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的丰度与根腐病发病率负相关,16号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的丰度则在3年生土壤中显著升高,随后急剧下降。上述4个菌可作为潜在的土壤健康或发病指示因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6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甘薯产区发现1种甘薯新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甘薯病茎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采用茎枝、菌液共培养法接种8个甘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无抗病性,病原菌致病性较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病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营养竞争平板筛选法获得了可在大豆麦麸(SWB)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并拮抗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F.solani的芽孢杆菌菌株B006和B010。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种子处理(108cfu/mL,药种比为1∶60)和以麦麸为载体的固体菌剂土壤沟施(106cfu/g,用量195 kg/ha)B006和B010菌剂对真叶期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6%和63.5%,高于商品化学农药35%多福合剂种子处理的防效(P=0.05),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3.8%和24.0%。利用特异引物对生防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bmyB、fenD、bioA和srfAA基因以及srfAB基因簇的片段在2个菌株中均存在,而ituC基因仅存在于B010菌株中。对菌株生防功能基因的分析有助于今后高效菌株的快速筛选和对生防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广泛用于工业和日用品的载银无机抗菌制剂Zeomic和AM1对大豆根腐病重要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usarium solaniRhizoctonia solani孢子萌发和菌落扩展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Zeomic在浓度为500 mg/L时可以完全抑制F. oxysporumF. solani的孢子萌发,但对F. oxysporumF. solaniR. solani菌落扩展的抑制作用较弱,分别为7.4%、0.0%和3.7%。AM1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浓度为250 mg/L时对F. solani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8.8%,到1 000 mg/L时可完全抑制。但AM1在浓度为1 000 mg/L时对F. oxysporum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只有29.7%,表明不同菌类对AM1的敏感性不同。同一浓度下的AM1F. oxysporum菌落扩展的抑制率大于对F. solaniR. solani菌落扩展的抑制作用,在500 mg/L时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1.4%、14.6%和11.0%。温室内对大豆生长的调查结果表明,用种子重量0.05%和0.10%的AM1拌种对出苗和生长有促进作用,Zeomic用量在0.05%时不影响出苗、株高和根系干物质积累,但当用量增加至0.10%时,则表现对出苗和干物质累积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0m g/L的AM1拌种对大豆根腐病防效为32.6%,与化学农药35%多克福包衣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比后者增产10.1%。由此说明,载银无机抗菌制剂具有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由致病性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严重危害果蔬生产,但非致病性镰孢菌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为筛选防治根腐病的非致病生防镰孢菌,从京津冀设施大棚采集茄科、葫芦科果蔬78份根际土样中分离2 402株真菌,筛选出对致病性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具有拮抗效果的真菌173株。利用镰孢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28株候选镰孢菌;通过镰孢菌发酵液泡根进行安全性测试,筛选出对寄主黄瓜幼苗安全无害的镰孢菌菌株4株(1418、1441、1436和1473)。进一步通过镰孢菌测序通用引物TEF1αF/TEF1αR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学特征,1418菌株和1441菌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1436菌株被鉴定为茄病镰孢菌(F. solani)。盆栽测试发现,除1441菌株外,1418菌株、1436菌株和1473菌株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均在50%以上,其中1418菌株的防效为70%,与杀菌剂咪酰胺的防效相当,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具有生防潜力的镰孢菌不仅为镰孢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新型生防产品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