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常杂油2号(G212A×S15)为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10年进入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常杂油2号(审定编号:湘审油20110061。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2009年开始生产试验和高产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春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北部高纬度地区,单产和含油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10。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我国春油菜在种质资源创新、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QTL)定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春油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春油菜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双低”优质油菜综合开发项目是根据我国自“六五”以来,三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提出来的.我国自“六五”期间起开始组织全国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至今已选育出一大批符合国家攻关目标的新品种(组合),如我所培育出来的早熟、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简称“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91-1等.然而由于油菜易于串粉的生物学特性,在现有生产管理方式下,分散种植使得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难以保持其优质特性,致使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优质品种,但在市场上没有优质菜油、菜饼产品.  相似文献   

4.
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于大荔试验点,到2013年选育出含油量达63.8%的新特高油种质材料,在所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均突出了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育种材料的生育期也较穿梭育种之前缩短;在对冬油菜的穿梭选育中,选出了适应于春油菜区的油菜品系;部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现出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特点,有利于安全制种。因此利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穿梭选育油菜育种材料,可有效创制出优良种质资源,特别是对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资源创制、早熟性材料的选育、广适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时可利用"高油种质+化学杀雄"的模式测配杂交组合,选育高油强优势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主持的“双低超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优质杂交油菜常杂油3号是一个产量高、抗倒抗病性好、含油量高、适宜华中地区冬作的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适时早播、及时间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36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白菜型油菜农家种、野生近缘种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根据含油量将材料分为高(含油量50%~55%)、中(含油量40%~49.9%)、低(含油量20%~39.9%)油组,利用Leica DM5000生物显微镜对高、中、低油组材料的油体及蛋白体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体粒径、蛋白体粒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白菜型油菜油体以圆形为主,蛋白体为近圆形。高油组油体数量多、粒径大,蛋白体粒径大、数量相对少,两者平均粒径分别为2.12和5.24μm;中油组油体和蛋白体数量和粒径介于高油组和低油组之间,平均粒径分别为1.82和4.58μm;低油组油体粒径小、数量相对少,蛋白体数量多但粒径小,两者平均粒径分别为1.44和3.81μm。相关分析显示,油体粒径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体粒径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小;种子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培育西藏高油白菜型油菜品种时应将油体粒径大且数量多,蛋白体数量少且粒径大作为筛选亲本的条件,将有助于高油白菜型油菜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油用型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花5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商品率高、早熟、抗旱、高固氮、适应性广等特性。199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长江流域产区种植,是良好的油用型优质花生品种,在适宜区域已推广应用50×104hm2以上,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200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种质资源的繁种、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七五’期间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对我国油菜资源的分布、类型及特征特性进行了较详细介绍,通过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耐)病及优质资源283份。抗病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及云贵高原,多为地方品种,但少数为甘蓝型育成品种(系)或引进材料,高含油量资源主要分布于春油菜区。低芥酸资源主要是国外引进材料及由此而选育的品种(系)。部分优异资源在油菜生产及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11.
消息     
油料研究所两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黄凤洪研究员分别主持完成的《双低超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与应用》和《双低油菜脂质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双双荣获2005年度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双低不育系121AB、123AB、175AB、932AB、933AB等表现高含油量、产量高等性状,品质优良。其中175AB、932AB、933AB含油量42.7%~44.0%,蛋白质含量24.2%~25.3%。组配的德油系列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在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种油研七号增产,增产率9.98%~27.34%,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备高含油量品质的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1489以及1481×206的F1代为供体材料,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部分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小孢子培养的合适时期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和1489获得的DH系种子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材料1481的小孢子产胚量较高,达34.9个/蕾;三种材料的小孢子培养合适密度均为3蕾/皿;大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产胚量以初花至初花后1周左右的时间最高;所获得的40个DH系含油量中有21个DH系的含油量与对照中双4号的含油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13个DH系的含油量比供体亲本高,其中WD-33、WD-34两个DH系的含油量高达47%以上,可以作为选育或转育高含油量新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我国甘蓝型油菜资源在国内的分布及油菜适宜的生态环境,总结了我国甘蓝型油菜高油分品种的选育概况,包括用连续单株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高油品种。综述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和高油分形成机理,以及适当的栽培措施对含油量的影响。提出通过黄籽、薄皮与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分子调控等途径相结合来提高油菜含油量。  相似文献   

15.
我所在“六五”、“七五”的基础上,“八五”继续承担全国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任务,预期选育出1~2个立夏边成熟、双低、产量与中油821相当或增产、适合湖南生态条件推广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通过5年攻关,育成了双低、早熟、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系91-1,提供了89-9和89-3016两个双低新品系参加省优质油菜区试和全国优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加拿大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低芥酸和双低(低芥、低流甙)新品种育成后,目前加拿大的甘蓝型和白菜型品种均为双低类型,芥菜型品种为低芥、高硫甙含量型。 加拿大从事油菜科学研究的单位主要有:萨斯卡通试验站,曼尼吐巴大学植物科学系,阿尔巴脱大学和葛尔夫(安大略省)大学植物科学系。这四个单位主要从事新品种选育研究。Beaverloge和Ietherbridge两个试验场主要从事新品种鉴定与推广。从事油菜科研的私人公司主要有两家:一是阿尔巴脱省的小麦中心;另一是安大略省的Allelix公司.这两家公司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选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现将其科研动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黄凤洪研究员分别主持完成的《双低超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与应用》和《双低油菜脂质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双双荣获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至此,油料作物研究所在十五期间共囊括湖北省科技奖励8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创建所以来取得的省级科技成果奖励新高。  相似文献   

18.
用~(60)coγ射线照射油菜干种子,诱发含油量突变。结果指出:交变体间含油量的极差达6.99%,世代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亲本含油量对后代含油量的突变影响明显,并初步选育出一批比现有推广品种高5%—7%的高油分品系。  相似文献   

19.
Cascade Cascade是由4个亲本(Indore、Sipal、ww827和Liraglu)复合杂交,于F_6中选育出来的甘蓝型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其成熟种子的含油量≥42%,芥酸含量为2%,脱脂饼粕中的硫甙含量为9.7—23.4μmol/g  相似文献   

20.
近日,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获悉,在2006-2007年度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油料所新品系P4099参加长江下游区试验,含油量高达49%,创下了历年国家冬油菜区试含油量的最高纪录。P4099为油料所在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新选育的双低油菜品种,经区试检验,平均亩产1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