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西瓜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西瓜根系蛋白质样品等电聚焦(IEF)条件、样品上样量、IPG胶条p H值范围、染色方法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提取西瓜根系总蛋白,裂解液组成为7 mol/L Urea、2 mol/L Thouirea、4%CHAPS(m/V)、1%Cocktail(V/V)、65 mmol/L DTT、2%p H值4~7 IPG Buffer,上样量为800μg,p H值4~7 IPG(13 cm)胶条、IEF条件为48 000 Vh,分离胶浓度为12.5%,CBB-R250染色时,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技术条件为适合西瓜根系蛋白分离的较优双向电泳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点/斑块状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病死雏番鸭、雏半番鸭和雏麻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8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胚体充出血、胚肝肿大出血坏死;人工感染1-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均能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分离毒能在MDEF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经电镜观察,病毒在细胞浆中增殖,呈大量散在、成堆和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70nm左右;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对乙醚、氯仿、FUDR不敏感;病毒核酸为dsRNA,在SDS-PAGE中具有禽呼肠孤病毒10个RNA片段的特征(L1-3、M1-3 和 S1-4);应用MDRV特异性引物不能从分离毒中扩增出任何条带;鉴于分离毒的上述特性,暂将此分离毒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3.
叶用莴苣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建立适用于生菜的(Lactuca sative L.)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2-DE),以叶用莴苣S24为材料, 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叶片蛋白,比较了两种标准曲线对蛋白浓度测定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蛋白裂解、等电聚焦(IEF)条件以及其他一些关键技术,结果显示:与传统标准曲线相比,采用改良后标准曲线测定的蛋白浓度更准确,得到了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初步建立了叶用莴苣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2-DE)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玉米叶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条件,通过比较3种总蛋白提取方法对玉米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并对蛋白质上样量、IEF等电聚焦条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参数进行探索、优化;结果发现,与酚提取法和磷酸缓冲液法相比,采用改进的TCA/丙酮法提取总蛋白操作简单、方便,所得的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量多、背景清晰,是一种适用于提取玉米苗期叶片总蛋白的有效方法;同时筛选出:第一向IEF等电聚焦样品上样量为800μg,聚焦条件为20 000 V/h,在浓度为12.5%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能够在17 cm的IPG胶条上获得背景低、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优化体系适用于玉米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对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质外体蛋白在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的作用机理,以陇油7号五叶期叶片为试材,采用2种不同提取液(提取液A:0.1 mol/L p H值=7.6 Tris-HCl、0.2 mol/L KCl、1 mmol/L PMSF,提取液B:0.05 mol/L p H值=7.6 Tris-HCl、0.01 mol/L EDTA-Na2、0.02 mol/L Vc、1 mmol/L PMSF)进行质外体蛋白提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液A的蛋白提取率达到了(0.073±0.004 6)mg/g,比提取液B提高了42.88%;经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检测,提取液A提取的蛋白质污染率较提取液B低0.91%;双向电泳第一向等电聚焦IEF中,提取液A提取的蛋白质不仅除盐时间较提取液B短4.5 h,且获得的凝胶图谱清晰;通过丰度计算,得到陇油7号低温胁迫(4℃,48 h)后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339个,其中表达量变化在2倍以上的蛋白点为46个,包括上调表达蛋白点18个,下调表达蛋白点21个,特异性表达蛋白点7个,推测这些差异蛋白点可能与低温胁迫有关。对特异表达的7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得到与低温胁迫相关的蛋白,为白菜型冬油菜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抗寒相关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
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 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 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 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时,总聚焦80 000 Vhs、上样量900μg效果最佳,并且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相比p H值3~10的凝胶条能分离到更多的点,最后结合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即采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提取蛋白,采用24 cm、p H值4~7的IPG干胶条,上样900μg电泳效果最佳,等点聚焦程序:500 V、1 h,1 000V、1 h,2 000 V、1 h,4 000 V、2 h,8000 V、4 h,8 000 V、80 000 Vhs,500 V保持。试验研究为后续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蛋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百合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得率、电泳上样量及聚焦除盐时间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百合叶片蛋白质比Tris-HCl法效果好,蛋白得率为38.5 mg/g,且颜色较白,获得的2-DE图谱较好;上样量为600μg时得到的图谱分辨率高、蛋白斑点分布均匀、清晰;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IEF)中的2个除盐步骤的时间分别为2 h和2.5 h时,可以较好地去除盐分,顺利完成聚焦并得到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体系的建立将为下一步百合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提取方法和电泳条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双向电泳的关键。本文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合圆果种黄麻功能叶总蛋白双向电泳(2-DE)分析的高效提取方法及电泳条件,在双向电泳技术中,比较了TCA丙酮、Tris-base/丙酮、Tris-HCl的蛋白提取方法,并优化了上样量和样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 TCA丙酮法提取蛋白质产量高,达79.0 mg g–1,比Tris-base/丙酮法和Tris-HCl的产量分别高出44.2%和114.1%。该法得到的2-DE图谱背景清晰,蛋白点数最多,约602个,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合用于黄麻功能叶总蛋白双向电泳分析;350 mg为最佳上样量。这为黄麻蛋白质组学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钙离子胁迫下越南槐种子萌发的分子响应机制,以越南槐种子为材料,在0、50、10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下直至萌发,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越南槐种子萌发响应钙离子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50 mmol/L CaCl2 vs 0 mmol/L CaCl2比较组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42个;100 mmol/L CaCl2 vs 0 mmol/L CaCl2比较组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4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37个;100 mmol/L CaCl2 vs 50 mmol/L CaCl2比较组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32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21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信号转导,DNA复制和转录,蛋白质合成、加工和降解,糖与能量代谢,脂代谢,次生代谢,细胞骨架及细胞壁代谢,抗氧化及防御等过程。通过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参与越南槐种子萌发应答钙离子胁迫的关键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用粳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Nipponbare),研究了盐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赤霉酸(GA3)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分别以H2O (对照),5 g L-1 NaCl (处理I),5 g L-1 NaCl + 100 μmol L-1 GA3(处理II)培养水稻种苗48 h,提取芽中的蛋白质,利用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分析了水稻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日本晴种子的萌发显著受到抑制,而GA3能显著缓解这种抑制作用;用ImageMaster软件分析2-DE凝胶,发现有4个蛋白质斑点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在盐胁迫下斑点S1、S2和S3表达下调而斑点S4消失,在GA3与盐共处理时,这4个蛋白质点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经MALDI-TOF MS分析,其中2个蛋白质斑点(S1,S3)分别被鉴定为isoflavone reductase-like蛋白与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这些蛋白可能与GA3提高水稻耐盐性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双向电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分离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蛋白样品的制备。植物组织中通常含有大量蛋白酶和次生代谢物,这严重干扰蛋白提取、分离和鉴定。从植物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蛋白样品用于蛋白组分析充满挑战,本文简要阐述了植物组织蛋白提取的关键点,特别是植物组织中的次生代谢物及去除方案。此外,本文还对三种植物蛋白提取方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植物组织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确定福建省四个优良地方鸭品种莆田黑鸭、连城白鸭、金定鸭、福建白番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体型性状。【方法】应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四个鸭品种的11个体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根据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和相关指数的均值  相似文献   

13.
巴西橡胶树幼叶和成熟叶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橡胶树叶片的功能代谢及揭示天然橡胶胶乳的合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古铜期幼嫩叶片(幼叶)和稳定期完全成熟叶片(成熟叶)为实验材料,提取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发现幼叶与成熟叶相比,蛋白表达图谱差异显著,鉴定出的已知蛋白中多数参与了碳代谢及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功能。本研究建立了成熟的巴西橡胶树叶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体系,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参考图谱,鉴定出来的腈裂解酶A链,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肌动蛋白等在幼叶和成熟叶片中的表达量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天然橡胶合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与实验数据,对天然橡胶合成机制的研究以及其它热带植物叶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C-乳清三种蛋白提取方法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C-乳清是胶乳的主要组分,就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而言,目前仍无有效的蛋白提取方法,这严重制约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在橡胶树蛋白组分析上的应用。本文选取3种方法提取C-乳清蛋白,通过对蛋白产量和提取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系统评价3种方法。就蛋白产量而言,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产量最高(0.86 mg/ml C-乳清),三氯乙酸沉淀法次之(0.72 mg/ml C-乳清),酚提取法最低(0. 66 mg/ml C-乳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表明:酚提取法可检测到447个蛋白点,图谱背景较暗且横纵向纹理多;三氯乙酸沉淀法可检测到821个蛋白点,图谱背景居中;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可检测到1052个蛋白点,图谱背景清晰且基本无纹理。综上所述,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最适合C-乳清蛋白提取。本文首次系统评价C-乳清蛋白提取方法,必将推动橡胶树C-乳清蛋白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鸭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流行病学的情况,采用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对于2010年6月—2013年9月三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五省(区)发生产蛋异常鸭场的各品种开产种(蛋)鸭、后备种(蛋)鸭及肉鸭血样共6854份进行禽坦布苏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产种(蛋)鸭、后备种(蛋)鸭及肉鸭中除肉用番鸭血清中未检出禽坦布苏病毒抗体外,其他品种鸭血清中禽坦布苏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低不一,揭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禽坦布苏病毒感染,且感染谱扩大到肉鸭,为以上省(区)乃至中国鸭群需做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番鸭细小病毒(MPV F株)、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D-GPV PT株)和鸭短喙型鹅细小病毒(SBDS-GPV M15株)的抗原相关性,本研究应用微量中和试验(NT)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测定了三种病毒分别与同源和异源血清的中和抗体和LPAI抗体效价,分析三者之间的抗原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病毒与同源抗血清的中和效价和LPAI效价均明显高于异源血清;MPV与MD-GPV和SBDS-GPV之间的中和抗体效价R值分别为0.01和0.02,LPAI抗体效价R值分别为0.03和0.04;MD-GPV和SBDS-GPV的中和抗体和LPAI抗体效价R值均为0.35。表明MPV与GPV(包括MD-GPV和SBDS-GPV)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较低;MD-GPV与SBDS-GPV抗原相关性较高,为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控不同鸭源细小病毒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大久保”桃(Prunus persica L.cv.Okubao)硬核后期(盛花后56 d)的果实为试材,固相pH梯度(IPG)双向电泳系统分离蛋白质,所得图谱在中果皮与内果皮中检测到蛋白质点的数量分别为1273±101和1292±115个,其中30个为内果皮相对于中果皮2倍(p<0.05)上调的点,35个为2倍(p<0.05)下调的点。有10个蛋白点仅在中果皮表达,18个蛋白点只在内果皮表达。  相似文献   

18.
探讨适用于籽粒蛋白组学研究的策略,对深入研究籽粒的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比了3种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优化了双向电泳中自制管胶一向的等电聚焦条件和IPG干胶条一向的等电聚焦时间,以MALDI-TOF/MS、Western-blot和磷酸化蛋白组学3个重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对胶内蛋白质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最适用于籽粒蛋白组学的研究; 电泳条件优化后,得到了较优的2-DE图谱; 胶内蛋白点适用于质谱分析、蛋白表达量验证(Western-blot)及籽粒蛋白的磷酸化组学的研究。本研究为下一步在蛋白组水平上分析籽粒发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测鸭MC1R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在家鸭、白番鸭、半番鸭各品种中的分布情况,以8个鸭品种/群体共769只鸭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MC1R基因编码区可能存在的SNP突变位点。结果发现,MC1R基因编码区399 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经分析为限制性内切酶Hin61的识别位点。针对该酶切位点,利用PCR-RFLP方法鉴定A399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1)该位点对羽色未造成影响。半番鸭中,该位点在黑羽半番鸭中表现一种基因型AG,在白羽半番鸭中虽存在AG和GG 2种基因型,但GG频率相当低,只有0.019,差异不显著(P>0.05);半番鸭母本中,该位点在羽色极端且亲缘关系相近的莆田黑鸭和小型白羽半番鸭母本中只呈现单一基因型GG。(2)该位点对品种产生极显著影响。该位点基因型在白番鸭、家鸭内均呈单态分布,其中白番鸭的基因型全为AA,而家鸭的基因型全为GG;该位点在半番鸭群体中呈低度多态,基因型AG占绝对优势(0.982),GG几乎为零(0.018)。经卡方独立性检验,MC1R基因A399G突变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在家鸭、番鸭、半番鸭各品种中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这从本质上有效鉴定和区分家鸭、白番鸭和半番鸭三类鸭群体,并为番鸭保种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