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光合势、净同化率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临奥4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4000~48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39~4.14,干物质积累量1523.60~1632.00kg/667m2,总光合势16.11万~19.98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7.39~8.34g/(m2·d).半紧凑型玉米毕玉2406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2.67~3.15,干物质积累量1159.36~1334.80kg/667m2,总光合势16.35万~18.79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6.68~6.82g/(m2·d).平展型玉米毕单13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81~4.23,干物质积累量1209.60~1390.00株/667m2,总光合势22.68万~24.96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5.16~5.22g/(m2·d).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贵州高原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38、S9914、方玉2号的适宜密度分别5.985万~8.50万株/hm2、6.12万~9.6万株/hm2、5.37万~8.35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分配比例、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等群体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和半紧凑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小,而平展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株型玉米高产群体的质量指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黔西北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对繁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三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光合势、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经济系数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3638的高产群体密度为4100~4900株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株型玉米在不同密度下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个新构建的瑞德和非瑞德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使大多数植株性状的平均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各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因群体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异;高密度条件下茎粗的减小和穗位高的增加,有利于对植株抗倒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对玉米群体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对其进行限制性选择的株型改良以及确定合理的选择指数是群体改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选择强度,有效群体和环境条件均一致的条件下,对玉米(Zea mayL.)沈综基础群体和(S1)C1群体实施两种方案的轮回选择,得到半同胞家系HC2群体和全同胞家系FC3群体,同时对产量组成性状,植株性状及抗病性进行表型选择,结果表明,在HC2群体中,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的通径系数总效应分别为:0.579,0.415,0.363,0.311,0.293,在FC3群体中,分别为0.511,0.317,0.578,0.014,0.368。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下降。群体植株性状获得的遗传增益不尽相同,营养体的生长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申卓  朱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7-7688,77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3种不同类型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的产量,从而确定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小区行长8.0 m8,行区,行宽0.6 m3,次重复。A因素品种为主区,A1:连玉16(平展型品种)、A2:丹玉39(过渡性品种)、A3:郑单958(紧凑型品种)。B因素密度为副区,B1:3.298 4万株/hm2、每行种植16棵,B2:3.898 0万株/hm2、每行种植19棵,B3:4.797 7万株/hm2、每行种植24棵,B4:5.697 2万株/hm2、每行种植28棵,B5:6.746 7万株/hm2、每行种植33棵,B6:7.496 3万株/hm2、每行种植37棵。试验测产收中间4行3,次重复全部收回,统一脱粒。[结果]产量在品种间、密度间和年份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品种×密度互作亦达到显著水平,而品种×年份互作和密度×年份互作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中高密度下的产量水平较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连玉16为4.797 7万株/hm2左右,丹玉39和郑单958均为5.697 2万~6.746 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引进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引进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以组合KTY101、KTY102、KTY103、KTY104、KTY105、KTY1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各玉米组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TY101、KTY104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KTY102、KTY103、KTY105、KTY106最佳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6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变化差异性增强,百粒重在相邻密度间差异较小。因此,可通过提高百粒重、增加穗行数、选择中等长穗、适当的行粒数兼顾种植密度才能使产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秋播玉米采用稻草覆盖与地膜覆盖和无覆盖相比,稻草覆盖的玉米产量和穗行数性状明显优越,穗长,行粒数,穗粗,千料重等性状也有较好的趋势。稻草和黑色地膜覆盖,均可减少杂草萌发,稻草覆盖处理中萌发的杂草,仍然会不断生长,但个体数量已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玉米轮回选择基础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西地方玉米巫溪(W),美国硬粒坚杆玉米(B)及墨西哥耐热玉米墨黄九(M)3个开放分群体为主体,加另外8份材料经手配重组和3次隔离区混粉重组合成的用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WBMCO等4个开放群体为试材,比较了单株粒重、穗重、株高等15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穗粒 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及用RAPD和RFLP分析技术,在DNA水平上进行跗多态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性状的均值,在4个群体的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 Ⅳ.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通用旋转设计法,以氮、磷、钾用量为供试因子,玉米产量和净产值为目标函数,分析了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用计算机模拟出夏玉米亩产≥900公斤的一套高产、低成本施肥方案:亩施纯氮(N)30.77~31.80公斤,纯磷(P_2O_5)10.46~10.77公斤,纯钾(K_2O)28.26~29.59公斤。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田蚜虫种群的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焦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素水平和密度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87年对不同氮素水平和密度条件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合理增施N素和适当的栽培密度能明显地提高棉花群体的光合能力,这种使棉花群体光合速率提高的效应,还随生育进程而增加。棉花盛花期群体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午休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与皮棉产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4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接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以明确玉米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因胞质类型有别,YⅡ-1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而S和C型不育细胞质均表现为负效应,但不同细胞质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育细胞质对F1代5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除行粒数表现为正效应,其余4个因素均呈现负效应。(3)杂交种的产量差异主要是由F1核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
紧凑型玉米不同肥力水平密度定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型玉米春播,在不同肥力水平的产量,低于每亩6000株定额时,随着密度的增大,均为增产的趋势.但有的增产不明显,本试验研究以掖单13号作材料,从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认为在山西晋中平川地区,中肥力最适宜的密度是每亩4600株左右,高肥力水平每亩5000株左右为宜.密度再大,穗粒数、千粒重、雌花总花数和和成粒率等影响产量的性状显著降低,败育率明显增加.密度过低,虽单株生理指标较高,但产量不及适宜密度定额的高。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玉米6×6双列杂交系列中15个组合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中千粒重、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等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并且以前两者最为重要这表明在玉米育种中,通过对这些性状的改良,并协调好千粒重与穗行数等的关系,可望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依叶龄施氮模式对优质水稻群体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基蘖肥与秆穗肥施氮比例与穗肥施氮叶龄设置 1 5种施氮模式 ,研究其对优质水稻群体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叶龄及其动态无显著差异 ,但群体茎蘖消长、干物质积累以及茎生叶和节间配置均有不同的特点。在施氮 2 2 5 kg· hm- 2和大苗栽培条件下 ,采用穗重法并辅以倒 4、1叶 2次穗肥施氮 ,可优化优质水稻群体茎、叶、蘖及节间等生长动态 ,促进群体的产量形成 ,且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与优质较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硫素营养对高产夏玉米施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每公顷基施:0(CK)、36.3(S1)、413.85(S2)kg硫时,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784.5、10639.5、11322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8.73%和15.71%,并提高了果穗长度,增加了穗行数、行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硫肥用量的增加,植珠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光合势、净同化率提高。CK、S1处理硫的积累强度为“M”曲线,开花、乳熟期为吸收高峰;S2处理为“N”型曲线。玉米生育前期,N、P、K的积累强度表现为S2>S1>CK,单株对N、P、K、Mn、Zn、Mg的总吸收量表现为S2>S1>CK。另外,缺硫时天冬氨酸升高,精氨酸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