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造人工鱼礁,据文献记载,日本是世界上建造人工鱼礁的最早开拓者和倡导者,其次是美国。日本人工鱼礁建造传统历史约200年,后来,对人工鱼礁的结构设计、安装进行广泛试验,而美国游钓者使用人工鱼礁已超过1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 基于人工鱼礁有良好的集鱼效果,又是海洋农牧化增殖手段之一,因此人工鱼礁成了世界各海洋渔业国家注意的问题。日本把人工鱼礁设置事业作为栽培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沿岸渔场改良、建造的重要支柱,故日本大力推荐人工鱼礁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关于人工鱼礁的种类、作用、聚鱼原理、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阐述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发展状况,以及人工鱼礁投放场地的选择原则,对我国发展人工鱼礁的可行性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建设人工鱼礁,构筑"海洋牧场",营造"海底森林",对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渔区经济影响较大.随着沿海国家的200海里专属经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国家管辖水域内的渔业资源,增加渔业产量,目前,许多国家都很重视人工鱼礁事业,正在积极开展实验性研究和开发。下面介绍一些国家的人工鱼礁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的制作和放置来吸引和增殖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人工礁体修复海洋环境的作用显著,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建设,其中美国和日本的人工鱼礁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人工鱼礁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阐述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和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人工鱼礁的途径和思路,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     
<正>《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3年度广东科技一等奖近日,由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承担的《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从国家科技兴海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系统研发了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关键技术体系。该项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构建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的数学模型,系统阐明基础礁体结构的流场特征、环境造成功能与生态调控功能;优化和确定了12种适应南海海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工鱼礁的发展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人工鱼礁最早的国家,人工鱼礁建设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就此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人工鱼礁业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人工鱼礁作为一种改善我国沿海水域生态环境、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然而,我国要发展人工鱼礁业,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不仅需要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技术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还需要对人工鱼礁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并且对其建造、投放和使用加强规范和管理,以达到我国能够利用人工鱼礁来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人工鱼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人工鱼礁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鱼礁的效能,文章就人工鱼礁材料的选择、人工鱼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并对人工鱼礁建成后的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人工鱼礁物理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林军  章守宇 《海洋渔业》2006,28(3):257-262
从物理环境、鱼礁材料和礁体投放冲击力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物理稳定性研究的进展,探讨了物理环境与人工鱼礁的相互作用,并从物理环境、鱼礁结构和配置方案以及鱼礁材料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建议加强鱼礁的监测调查,加强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结合,加快人工鱼礁建设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建设的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成本和投放成本的调查,从经济学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造礁材料的人工鱼礁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优越性,为人工鱼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对人工鱼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也作了简要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鱼礁、石料鱼礁可以作为较好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游钓型鱼礁的建礁材料;工程塑料鱼礁可以作为浮鱼礁的建礁材料;钢制鱼礁可以将其作为石块或混凝土等鱼礁的钢制框架或筋材,做成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以及游钓型鱼礁;旧轮胎鱼礁建议不要作为鱼礁材料使用;木竹制鱼礁不建议大规模选用为建礁材料。  相似文献   

13.
人工鱼礁是实现海洋牧场建设、海域生态调控和海洋生境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鱼礁的聚鱼效果主要取决于礁体建造材料、结构造型、流体力学特征及礁体布局等因素。总结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人工鱼礁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礁体造型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现有人工鱼礁礁体材料的优、缺点,新型复合材料应用空间等;主要礁体构型及现有设计方法;采用流体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开展礁体水动力学行为研究的进展;人工诱导流场和人工鱼礁布局主要方法。结合我国人工鱼礁现状,提出人工鱼礁设计与应用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造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人工鱼礁建设探讨我国鱼礁建设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豹德 《海洋渔业》1985,7(6):248-253
<正> 根据日本内阁会议1974年颁布的沿岸渔场整建开发法制定的整建开发计划,在日本沿海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根据一些鱼类的趋性,专为吸引鱼类栖息和繁殖、成长,而设置在鱼类洄游通道上的人造礁。日本是世界人工鱼礁建设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为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工鱼礁是21世纪中国兴起的渔业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物品的特性及其经济特点决定了人工鱼礁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本文以现代公共物品经济学分析了我国正在进行的人工鱼礁建设,初步分析认为人工鱼礁物品划分为公共性人工鱼礁、私人性人工鱼礁、俱乐部性人工鱼礁和拥挤性人工鱼礁等4类,其物品各自特性表征出的投资主体、决策程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渔业修复功能等不同。本文在讨论分类人工鱼礁经济学基础上,初步提出当前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5个建议:分类指导建设;区域规划先行;资源增殖为主;注意投入导向;规范建设程序。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工鱼礁礁址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人工鱼礁的礁址选择在整个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了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的成败。在投放人工鱼礁时,要受到海域的功能区划的限制,还有包括海域的底质类型、水流、水深、风浪等多种因康的影响,要充分发挥人工鱼礁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增殖渔业资源等功能,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有关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选定人工鱼礁的投放地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成本和投放成本的调查,从经济学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造礁材料的人工鱼礁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优越性,为人工鱼礁建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对人工鱼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作了简要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鱼礁、石料鱼礁可以作为较好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游钓型鱼礁的建礁材料:工程塑料鱼礁可以作为浮鱼礁的建礁材料;钢制鱼礁可以作为石块或混凝土等鱼礁的钢制框架或筋材,做成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以及游钓型鱼礁;建议不要将旧轮胎鱼礁作为鱼礁材料使用;不建议木竹制鱼礁大规模选用为建礁材料。  相似文献   

18.
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历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历史是鱼类增殖学专家研究的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本文围绕何谓人工鱼礁?人工鱼礁的起源、人工鱼礁的历史等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正> 人工鱼礁通过改造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附着基、栖息场,有明显的集鱼效果。有助于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随着近海水产增养殖业的发展,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人工鱼礁的沿革目前研究实验人工鱼礁最活跃的地区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日本早在1789—1801年就开始建造鱼礁,使用的材料有树木、沙土袋、笼筐等。1952年起,开始使用新材料,发展预制人工礁组合体。预制礁的第一代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有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人工鱼礁场等建设大多是投放底层鱼礁来改变海底地质地貌,并未利用整个水层。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了浮性人工鱼礁,并介绍了浮性人工鱼礁礁体材料选择以及制作过程和制作细节,对浮性人工鱼礁的礁体和锚绳的基本受力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阐述了浮性人工鱼礁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或有待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