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调查发现危害云南省油桐的主要病虫害有33种,其中病害6种,虫害26种,寄生植物1种。通过对造成云南油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多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云南油桐主要病虫害的分类治理方法,并阐明了对云南油桐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三年多努力,贵州农学院油桐研究组对促进油桐幼林丰产和提高成林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大幅度提高我省现有桐林产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省内外专家认为,这一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油桐是我省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第二。我省油桐质优,但单产低而不稳。1982年开始贵州农学院根据省政府安排,承担了“促进油桐幼林丰产和提高成林产量的研究”课题。他们在有关单位配合下,结合我省实际,对油桐施肥技术、纯林密  相似文献   

3.
由于贵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耕作习惯,桐农混种和零星种植是贵州油桐生产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东部海拔500~1000米、西部海拔600~1300米的地区是我省油桐栽培的主要地区。选择具有地方性的良种和合理的栽培密度是丰产稳产的可靠途径;幼林的水肥管理及土壤管理是桐林管理的关键措施;积极防治病虫害,于“霜降节”后采收桐果,是增产增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原产我国。桐油是我国的传统出口物资,常年出口量约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0%左右。目前在内需外销上,桐油都是国家的紧缺物资。我省油桐面积较大,也是全国重要产区之一。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新形势,加快我省油桐生产的步伐,笔者根据多年野外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就我省油桐资源及其发展途径略陈己见,谨供参考。一、我省油桐生产现状1.历年生产情况:我省种植油桐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前所产之桐油多经汉江、丹江水运武汉出售。据贾伟良先生的“中国桐油之研究”记载,1946年我省桐油产量为3.84万斤,产地有陕南24个县。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重视桐油生产,产量显著提高,由1950年的675万斤,增长到1981年的1577万  相似文献   

5.
油桐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我省历史上油桐面积一度曾达14.6万亩,但现存的成幼林仅约5万亩左右,其中成林近0.7万亩.且品种资源不清,单株个体间良莠不一,产果量悬殊很大,很不适应油桐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迅速摸清油桐农家品种资源,研究农家品种优劣,选出适合我省栽培的主要栽培品种,这对于加快油桐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及品种改良,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油桐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打下基础.本文是我们1980—1983年,对江苏省油桐农家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桐是我省三大经济林木(核桃、油茶、油桐)树种之一。由于桐油质地优良,用途极广,在国民经济领域直接或间接用途达千种以上,又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因此,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油桐的发展。我省曾于1964年在全省掀起了大战“五果”的高潮,大大推动了油桐生产的发展。桐林面积从1949年的6万亩,发展到1984年的98万亩,桐油年总产量达1千多万斤。初步缓和了我省桐油的供需矛盾,为国家提供了一部分外贸桐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全国油桐的中心产区,各地均有栽培油桐的习惯,总面积为500万亩。其中75%栽培于田边地角或桐农混种,还有数目较多的零星栽植。我省常年产桐籽6,000万斤,而来自纯林经营的产量不足10%。油桐良种及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是油桐丰产、稳产的两大措施,而桐农混种和零星栽培的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油桐是我国木本工艺油料树种之一。在我省分布广泛并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年产桐子近二千万斤,但生产水平很低。比之其它省区差距很大。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对我省现在栽培的油桐品种进行调查了解,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培育推广,以提高产量,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间,分别对我省油桐生产区的昭通、文山、保山、大  相似文献   

9.
红壤地油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江西是我国油桐产区之一,约有油桐面积1万hm2,产量约1万t。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桐油的需要,市场缺口大,价格上涨,省农业开发办针对当前我省油桐生产的现状及时下达了“油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项目,经过3年的精心组织实施,达到了速生丰产的要求,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取...  相似文献   

10.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桐油是一种优质的干性油,在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在现代化学工业上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我省栽培油桐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在南京钟山即有种植.解放时,苏南各地农民的家前屋后尚保存着少量的大油桐树.解放后,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从1952年开始,尤其是在1960年前后,陆续在宁镇丘陵山区各县积极发展油桐生产,面积最多曾达14.7万亩,其中高淳一县就有5万余亩.但这些桐林,由于受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1.
油桐的经济价值很高,其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是干性植物油中最好的一种。它具有耐酸、抗热、防湿、耐腐、绝缘、保持色泽等优良特性,目前在工业中的用途已达数百种之多,是重要的战备和出口物资。有计划地发展油桐生产,扩大油桐栽培范围,对于支援世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平陆县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从一九六五年起引种油桐取得初步成效。今  相似文献   

12.
一、我省油桐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以来,我省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就成片营造油桐林,至一九六五年全省桐林保存面积有十五万亩,桐籽产量一九六八年达到一万四千多担。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价格降低,奖售取消,到一九七五年时只剩了七千多亩,我省油桐生产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桐油会议,要求我省到八五年桐林面积恢复到历史上十五万亩的最高水平,并确定高淳、溧水、溧阳、句容、江宁县为我省的油桐基地县。此后,我省在收购价格上进行了一些调正,在造林投资上作了重点支持,桐林面积又开始恢复。但是,收购价格还是偏低,种植油桐收入太少,所以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仍  相似文献   

13.
1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扩散蔓延迅猛我省是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点区域,其病虫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全省现有森林病虫种类约1500多种,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50种。“八五”期间我省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2667万ha,占有林地面积的6%。随着造林绿化步伐加快,人工纯林的面积迅速增加,我省森林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呈明显上升趋势。1993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5.24万ha,1996年上升到了27.29万ha,预计1997年发生面积将达到33.33万ha。其发生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马尾松毛虫、竹…  相似文献   

14.
油桐的经济价值及栽培王世龙油桐是大朝科油桐属落叶小乔木。油桐属植物有3个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太平洋诸岛,我国产两个种,云南也产此两个种,即油桐和山桐。油桐也叫罂子桐、油籽、桐树,产于我省嵩明、易门、禄丰、腾冲、开远、金平、河口、西畴、文山、怒江、华坪...  相似文献   

15.
八角是我省文山等地重要的经济林木。落实“三山一地”之后,群众育苗造林的积极性很高。八角的发展很快。但是,近年来病虫害比较严重,对生产影响较大、根据在产区所作的调查,主要的病虫害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访问调查与文献查阅、线路调查与典型调查、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初步查出美姑县柳洪乡尔且甲谷村油桐成片死亡原因,即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病虫害和施工扬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施工混凝土粉尘污染是油桐成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天峨县利用闲散荒地种好“摇钱树”,大力发展油桐生产,并加强科学管理,去年油桐喜获丰收。据统计,县供销社已收购干桐籽5500多吨,是最高年收购量的两倍多。仅桐籽一项,全县增收428.4万元,户均增收190多元。天峨县山多坡宽土质好,气候温和,几乎村村户户都有利用闲散荒地种植油桐的习惯,其中三堡乡为最多,全乡有油桐17364亩,户均8.9亩。过去由于重种轻管,粗放经营,桐籽少,全县年收购量  相似文献   

18.
正安油桐     
正安县是我省油桐主要产区之一,亦是油桐老产区。境内油桐主要分布于横贯全县的乌江水系的芙蓉江两岸,以及海拔800米以下的缓坡,谷地。这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资源丰富,油桐生长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由于当地群众在长期油桐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选优植桐经验,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25—27日,省商业厅、省林业厅、贵州农学院在花溪联合召开会议,我省“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漆树丰产技术研究”中的“漆树品种资源调查及良种选育研究”、“漆树解剖研究”、“漆树病虫害研究”、“生漆采割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我省漆树资源丰富,是全国主要产生漆的  相似文献   

20.
郧阳地区油桐生产历史悠久,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是全国油桐集中产区之一。全区山峦起伏,地域辽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适宜油桐生长发育的自然立地条件。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桐林面积已发展到83万亩,其中见收面积达60万亩,年产桐油600多万斤。因此,大力发展油桐生产,对壮大山区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改善山区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