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贤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124-124,141
试验池塘0.51hm2,平均水深1m,放养全长1.83cm鲤鱼种2437kg,平均规格122g/尾,鲢鳙鱼种972 kg,平均规格49g/尾,单产448.6 kg/667m2,成活率100%,鲤鱼饲料系数1.10,群体饲料体系数0.79,利润9858元,投入产出比:1∶1.75。  相似文献   

2.
以池塘主养、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密鲴鱼种投放密度为1200尾/667m2;河蟹塘混养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80尾、120尾、160尾和200尾;河道混养和其它品种池塘混养的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主体鱼平均单产为284.6kg/667m2,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成活率93%,每667m2纯利超过2000元;黄尾密鲴作为河蟹塘混养品种时,平均起捕规格为0.25~0.35kg/尾,平均成活率为95%,经济效益良好。河道混养和其他品种池塘混养经济效益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4.
2002年采用颗粒饲料进行池塘驯化(主)养殖异育银鲫试验,池塘0.53hm2,异育银鲫养成成活率88.1%,平均规格323.6g/尾,单产6204.0kg/hm2,净产5062.5kg/hm2,饵料系数1.91,平均增肉倍数6.2,每666.7m2产值4575.5元,毛利达2147.7元,生产性投入产出比为1:1.88。  相似文献   

5.
2011年,利用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1 667、2 600、2 000 m2,主养黄颡鱼,放养的鱼种规格为17.5 g/尾,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试验自3月开始至11月干塘出鱼,结果表明:6#、7#和8#池塘产量分别为17 958.6、18 098.8、18 369.0 kg/hm2,商品规格均超过150 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养殖总产量为11 373.2 kg,产值272 956.8元,扣除总成本194 069元,利润为78 887.8元,平均盈利125 878.1元/hm2。  相似文献   

6.
北方鲤鱼养殖与常见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鲤鱼养殖技术1、鱼苗培养鱼种必须选取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行动活泼、规格整齐者。鱼种培育一般采取2~3个品种的鱼混养,但以一个品种为主。以鲤鱼为主养鱼的池塘,667平方米放夏花6000~每8000尾,搭配20%的鲢鱼和草鱼或20%的鳙鱼和草鱼,出塘规格可达15~18厘米;如每667平方米放夏花8000~10000尾,出塘规格可达13~16厘米。日常管理是每天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种的活动情况。要经常清洗饵料台,清除池边杂草。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食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江淮丘陵池塘的养殖效果,2014年在面积为6000m2池塘内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同时在池塘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及滤食性的鲢鳙鱼,利用鲴鲢鳙生物学特性,达到生物控池塘水体水质之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7431.4kg、规格为878~924g、平均规格为894g、成活率96.2%,取得每667m2产760.7kg,成活率为96.2%,每667m2获利3012.6元,投入产出比1:1.37,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8.
辽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从北京引进辽河蟹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规格在100g/只的河蟹产量45kg/667m2,产值2700元/667m2,利润迭1645元/667m2.此外蟹池套养的鲢鱼,规格平均1.52kg/尾,产量152kg/667m2,产值912元/667m2.河蟹养殖相对成本少,劳动强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9.
胭脂鱼池塘套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套养模式均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增效益的预期目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中成鱼池套养出塘胭脂鱼成鱼平均规格0.75 kg/尾,平均产量可达67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77万1.96万元/hm2,成活率85%,商品率95%以上。鱼种池套养出塘胭脂鱼大规格鱼种1 500尾/hm2以上,成活率82%,平均产量可达34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91万1.96万元/hm2,成活率85%,商品率95%以上。鱼种池套养出塘胭脂鱼大规格鱼种1 500尾/hm2以上,成活率82%,平均产量可达34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91万2.17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80:20池塘主养德黄鲤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利用80:20池塘养鱼模式,以德黄鲤为主养鱼,鲢鳙鱼为配养鱼。投喂鲤鱼配合颗粒饲料。试验于2001年4月30日至9月14日在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进行,经过130d的饲养,德黄杂交鲤平均体重达到940g/尾,单产迭433kg/667m^2;花鲢、白鲢平均体重达到1120g/尾,单产迭108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试验池塘7.6亩,平均水深1米,放养全长1.83cm鲤鱼种2437kg,平均规则122g/尾,鲢鳙鱼种972 kg,平均规格49g/尾,亩产448.6 kg,成活率100%,鲤鱼饲料系数1.10,群体饲料体系数0.79,利润9858元,投入产出比:1:1.75。  相似文献   

13.
以池塘主养、混养及河道粗养几种模式研究三角鲂的养殖技术。主养的三角鲂鱼种投放密度为700尾/667m^2和1000尾/667m^2,混养和粗养的密度分别为50尾/667m^2和10尾/667m^2。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三角鲂平均单产为355.0kg/667m^2.饲料系数为1.68,平均成活率93%;混养池三角鲂的平均单产为41.0kg/667m^2,河道粗养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卡拉白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激素为LRH-A 2和DOM,其中LRH-A 2剂量为4μg/kg,DOM剂量为2 mg/kg,催产率70.0%,授精率90.0%;孵化水温23.6℃,破膜时间3 d,从孵化到平游总计8 d;夏花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方法同家鱼的培育方法一样,放养水花鱼苗11万尾,培育时间27 d,规格3.37 cm,出塘率81.1%;鱼种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经过82 d的培育,结果平均体质量2.52 g,平均体长6.00 cm,成活率95.0%,净产量175.1 kg,平均每667 m2净产87.6 kg,投喂饲料320.0 kg,饵料系数1.83。  相似文献   

15.
为贵州改良和推广鲤鱼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清水江鲤杂交改良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48d的饲养,杂交鲤鱼子一代(清水江鲤为母本与兴国红鲤为父本)平均尾重从6g增加至387.5g,增重2.58g/(尾.d);净产量769.6kg/667m2,比对照(黔东南州水产实验场自繁自育的本地鲤)鱼种增产257.1kg,提高50.16%;平均成活率为92.75%,比对照高6.25百分点;纯收入4 589.37元/667m2,投入产出比达1∶1.48,比对照池(1∶1.17)高。  相似文献   

16.
在200 hm2以上的水域中设置规格4 m×4 m×2 m网箱100口,投放规格15尾/kg斑点叉尾鮰苗种(2 500尾/箱),以投喂全价颗粒饵料为主,结果表明:经200 d左右养殖,平均体重550 g,平均成活率90%,产值148.5万元,利润36.45万元,投入产出比1∶1.33。  相似文献   

17.
日本锦鲤为一种大型观赏鱼类,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进行了日本锦鲤池塘高效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45 d的饲养,平均尾重从4.68 g增长至126 g,尾日增重0.837 g/(尾.日)。每667m2净产量670 kg,平均成本7 405.6元/667m2,纯收入为7 958.65元,较常规的大宗水产品(如鲤鱼等)养殖增收4 978.09元/667m2,投入产出比达1∶2.07。池塘高密度养殖日本锦鲤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草鱼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之一,形体细长、生长快、肉质好、易销售,是大宗水产品.2020年在3335m2池塘内放养规格为410~420g/尾的草鱼3000尾(注射过疫苗),同时通过套养滤食鲢鱼、鳙鱼及掠食性鳜鱼,以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调控及控制小型低值野杂鱼类,探讨池塘养殖草鱼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收获草鱼8050kg,平均规格2.91kg,成活率92.2%,投入产出比1:1.2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水库网箱生态养殖匙吻鲟效果,在规格为5.0 m×5.0 m×3.0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滤食性匙吻鲟、吃食性鲤鱼、刮食性细鳞斜颌鲴生态养殖,利用吃食性鲤鱼摄食残饵料,利用细鳞斜颌鲴刮食附着在网衣上藻类,达到生物调控箱内水质的目的。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25~30cm/尾的匙吻鲟,放养密度35尾/m2,套养规格为12cm/尾的细鳞斜颌鲴及规格为102g/尾的鲤鱼,放养密度各为20尾/箱,经8个月的养殖,匙吻鲟平均产量为57.5kg/m2、成活率为96.1%,产出比1:1.88,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长丰鲫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良性状,进行了池塘主养一龄长丰鲫苗种试验。选取两面均为4.0×667m2的试验池塘,以长丰鲫乌仔鱼苗为试验对象,放养密度为8000尾/667m2,经过118天的养殖试验,养殖成活率平均76.70%,出池规格平均189.4g,平均产量长丰鲫1162.2kg/667m2。试验结果表明,长丰鲫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