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成农牧业生产损失的不利气象条件统称为农牧业气象灾害。翁牛特旗地形复杂,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主要灾害是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其次是洪涝、冰雹、暴雨、大风、白灾等。几种灾害既可以形成一种综合性农牧业气象灾害,也有重复或交替危害的现象,从而造成农牧业损失。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客观地把握好灾害指标,就可掌握其发生演变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御对策,从而达到取得指挥生产主动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气候异常事件逐渐增多,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危害也愈发严重。本文重点对腾格里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御措施,以为减轻农牧业损失、提升农牧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数额巨大,对此,主要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常见的几种气象灾害进行分析,提出为降低灾害损失、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需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完善工作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等,以做好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库伦旗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灾情等有关资料,分析了库伦旗常出现的沙尘暴、暴雨洪涝、冰雹、干旱、霜冻等气象灾害对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气象服务对策,以期为当地气象为农牧业服务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合作市常年、2014年及201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2015年合作市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各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市2015年年平均气温3.6℃,较常年偏高0.8℃,较2014年偏高0.2℃;年降水量447.9 mm,较常年偏少84.7 mm,较2014年偏少203.6 mm;年日照时数2 486.2 h,较常年偏多97.3 h,较2014年偏多257.6 h;2015年合作市主要气象灾害为连阴雨、干旱和大雪,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分析2015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以期科学指导农牧业生产,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合作市2020年、常年及2019年各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来分析甘南州合作市2020年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各行业的影响,采用柱形图、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市2020年年平均气温3.3℃,较常年偏高0.5℃,与2019年持平。年降水量547.2毫米,较常年偏多14.6毫米,较2019年偏少13.7毫米。年日照时数2053.5小时,较常年偏少335.4小时,较2019年偏少33.4小时。2020年出现的气象灾害有大雪、暴雪、大雨和冰雹及连阴雨,对农牧业、生产、出行造成一定影响。结论:通过分析202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做到科学指导农牧业生产,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刘路花 《北京农业》2015,(6):183-184
对农业生产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就是气候,气象灾害会造成各种农业损失。基于此,根据气象灾害的种类特征,分别对不同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提出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的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乌兰察布市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涝及大风沙尘等,灾害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并且常常是多灾并发。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9.
影响南京市高淳区茶叶生产出现频率高、造成损失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春季霜冻和高温干旱2种。通过对这2种气象灾害影响茶叶生产的分析,综合茶叶生产者多年防御灾害的经验,结合科学的农业和气象服务防御原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这2种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青海三江集团主要灾害调查资料中选取8个站点的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1年来青海省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干旱、霜冻、冰雹、低温冷害、干热风、风灾、雪灾等是影响青海农牧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地适宜,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御措施,试图减轻各种灾害对农牧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对格尔木地区干旱、风沙、霜冻、洪涝和雪灾等主要农牧业气象灾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农牧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为当地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分析了现行灾害评估中的缺陷,提出了定量评估的模糊评判法,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效益损失、救援损失、恢复重建等评估指标折算为精确化损失指数,归结了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采用灾度指数和灾损等级作为气象灾害损失的相对度量指标。最后给出了一个损失评估应用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吴俊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26-10628,10630
利用1959~2010年虞城气象档案历史资料,总结分析了该县气侯特点、主要气象灾害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结果表明,虞城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旱涝不均,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经常发生的有暴雨、大风、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内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全县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总数的70%以上,约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6%,对虞城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貌复杂,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汛期5~9月更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时期,暴雨、强对流、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常常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湖北省气象局从2011年汛期开始每周召开一次决策气象服务会商会,会商会在近些年的重大灾害天气发生前即开启了各部门的联动服务,为减轻或避免一次次灾害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抚顺市暴雨洪涝、大风、冰雹、高温等气象灾害的特征,分析气象灾害对黑木耳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以期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黑木耳生产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是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提醒人们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从而减小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从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进而提高我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水平,从而减少由于各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气象灾害损失大小不仅取决于现象的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而且也决定受灾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布局状况、人口密度与分布状况、财产易损性、防灾准备状况、防灾经验与灾害意识、救灾组织及其有效性等因素[2]。文章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以陇东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了干旱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干旱气象灾害的预防、减缓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70%以上。随着气候的变化,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在大幅度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本文对辽源区域内可能出现的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有利于提高城市和乡村群体防灾能力,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内蒙古气候变化都较为异常,严重的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对额济纳旗农牧业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对额济纳旗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推动当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