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瓜虫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寄生虫病。美国农业部水生动物健康研究所、佐治亚大学兽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3家研究机构在鱼类小瓜虫病及疫苗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提升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水平,我们访问了此3家小瓜虫病研究机构,并与美国小瓜虫研究学者进行了交流。在总结了访美收获的基础上,介绍了小瓜虫的研究进展,并就我国小瓜虫疫苗研究需要的科研设施建设、突破的主攻方向及国内外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威胁最大的病害,特别是在幼鱼阶段,致死率高达100%。通过两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和分析治疗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药物治疗方案(鱼康乐+氟苯尼考+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活性腐殖酸钠)防治小瓜虫病鱼的鱼苗成活率高达93.3%,而参照组药物(福尔马林+工业盐)防治小瓜虫病鱼苗存活率仅30.0%。试验药物的优化配方为:鱼康乐2g·t~(-1),氟苯尼考3g·t~(-1),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3g·t~(-1),活性腐殖酸钠0.8g·t~(-1)。  相似文献   

3.
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均为重要的鱼类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和车轮虫混合感染的过程,以期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治疗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小瓜虫病的有效药物,选用8种渔药,对人工感染小瓜虫(Ichthyopthirius multifillis)的半刺厚唇鱼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硫酸铜可以加速小瓜虫的分裂增殖;百草解毒剂(天然植物炭)对小瓜虫营养体无杀灭作用;单独使用甲醛溶液时对小瓜虫营养体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治疗周期长,患病鱼成活率低;本稳精(干姜、花椒、杏叶)对小瓜虫营养体无杀灭作用,但可以提高患病鱼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宜与其他杀虫药物配合使用;当工业盐(NaCl)浓度在3 000~5 000 mg/L时,能有效去除患病鱼体表小瓜虫营养体,对患病鱼治愈率可达(86.7±9.4)%。小瓜绝杀(苦参碱、辣椒碱)使用前期能够加速小瓜虫的分裂增殖,但后期能有效杀灭小瓜虫幼虫,宜在患病鱼虫体数量不多时使用;鱼康乐(活性碳酸钙)治疗浓度为4~6 mg/L时,杀虫效果明显,患病鱼治愈率达(46.7±9.4)%~(60.0±0.0)%;百灵小瓜净(植物提取剂)治疗浓度为1.6~2.0 mg/L,杀虫效果明显,患病鱼治愈率达(80.0±0.0)%。  相似文献   

5.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春季淡水养殖常见鱼病,如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钭管虫病、小瓜虫病、萎瘪病、车轮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ls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该病由于危害严重、治疗困难,所以一直是鱼病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中作者就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寄生在鱼体引起的,多子小瓜虫分布广泛,该病感染性强,且难治愈,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多子小瓜虫病的研究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小瓜虫病的病理学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病害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因此要加强病害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高水产病害的防治水平,以确保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一、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1、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瓜虫病可致使很多的鱼苗、鱼种死亡。随着水温的改变,小瓜虫发病的时间也有所改变,在20-25℃或许1℃时,虫体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9.
1989年4月,作者对永吉县口前鱼种场发生小瓜虫病的越冬池的水质、底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水和底泥中的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环境不良将使小瓜虫病的病情加剧,鱼类死亡率大大提高。文中对小瓜虫病发生和防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在各种淡水鱼体表和鳃引起的常见鱼病,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防治经验,从池塘、网箱这两种主要养殖模式探讨该病综合防治办法,提出合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钱科蕾  胡鲲  杨先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47-5349
[目的]探究Na^+-Ti(SO4)2法检测鲫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方法]将孔雀石绿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后显暗黄色,用Ti(SO4),使其褪色,加入№’变为白色沉淀,依据沉淀量对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定量测量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条件。[结果]采用pH值为7.4、硫酸钛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2.0mol/L时,可有效地检测孔雀石绿残留。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1mg/ks,在鲫鱼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6.63%~91.31%和76.63%。78.0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1%-2.19%和3.93%-1.86%。孔雀石绿残留在药浴1h后鲫鱼肝脏中能检测到的含量最高(0.0332mg);到6h时再次出现检测峰值(0.0310mg),之后随鲫鱼暂养时间的延长检测量显著下降,到第30天肌肉和肝脏中均仅能检测到0.0001mg。[结论]该方法实验成本低,操作简单,周期短,适用于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加快培育日本锦鲤亲鱼。[方法]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锦鲤亲鱼池塘培育和人工繁育的技术方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对日本锦鲤亲鱼进行大量培育和繁殖。[结论]该文为日本锦鲤亲鱼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首次建立了Na+-Ti(SO4)2法检测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孔雀石绿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后显暗黄色,Ti(SO4)2使其褪色,加入Na+变为白色沉淀,依据沉淀量对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实验条件,采用pH=7.4、硫酸钛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2.0 mol/L时,可有效地检测孔雀石绿残留。方法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0.08 mg/kg,在草鱼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5.00%~75.63%,63.75%~71.3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2%~1.89%,4.93%~1.97%。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依据白色沉淀仅凭肉眼即可进行初筛,适合于快速检测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首次建立了Na+-Ti(SO4)2法检测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孔雀石绿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后显暗黄色,Ti(SO4)2使其褪色,加入Na+变为白色沉淀,依据沉淀量对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实验条件,采用pH=7.4、硫酸钛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2.0 mol/L时,可有效地检测孔雀石绿残留。方法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0.08 mg/kg,在草鱼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5.00%~75.63%,63.75%~71.3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2%~1.89%,4.93%~1.97%。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依据白色沉淀仅凭肉眼即可进行初筛,适合于快速检测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5.
陈万光  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3-7174
[目的]探讨几种日本锦鲤疾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锦鲤7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试验中日本锦鲤常见的7种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诊治。[结论]该研究为日本锦鲤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渔药孔雀石绿的毒性、危害和检测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毒性、微生物降解以及目前检测方法的现状作一综述,使人们对孔雀石绿的潜在危害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就如何减少孔雀石绿的危害性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从组织病理学、血液学及毒性试验等角度分析了孔雀石绿对动物的危害,描述了有色孔雀石绿和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间的生物转化关系,并就国内外对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检测进展情况等进行了评述.建议国内应大力研究从养殖排出水中清除孔雀石绿的方法,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孔雀石绿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食盐、亚甲基蓝和汞(Hg)、镉(Cd)、铜(Cu)、锌(Zn)对异育银鲫仔鱼的急性中毒。结果表明,4种鱼用药物(亚甲基蓝除外)的安全浓度各为0.012、32.9、0.68、870ppm。Hg、Cd、Cu、Zn的安全浓度各为0.0006、0.0113、0.027、0.095ppm。  相似文献   

19.
HPCE测定鱼体内孔雀石绿主要代谢物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加强孔雀石绿的管理和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波长为265 nm),研究孔雀石绿在鲫鱼体内的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隐性孔雀石绿标准品在0.062 5~1.000 0μg/m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直线方程为:y=610.230x-23.345(R=0.9994)。加样回收率试验表明,隐性孔雀石绿的回收率为95%~102%。隐性孔雀石绿的保留时间为6.732 min,其在鱼体内的残留时间较长,呈非常平缓的下降趋势,不易消除,药浴30 d后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量为0.028μg/ml。[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鱼体内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具有消耗少、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可以直接检测出隐性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