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产小麦营养生理特性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1985-1987年在江苏省农科院和江宁县农科所进行的小麦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小麦的氮磷钾的吸收与利用、糖的形成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明确了高产小麦前期为高氮高糖期,返青为高氮低糖期,后期以碳代谢为主。并据土壤肥力、肥料利用、养分产量关系,提出了淮南丘陵地区小麦施肥推荐量计算程序中的参数、合理的肥料运筹原则和亏氮麦苗最为有效的补氮时期。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不同配方肥料作基肥以及不同追肥种类和追肥时间对小麦株高、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阜南县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以处理3(省级大配方2小麦播种时每1hm2种肥同播22-13-10的配方肥750kg作基肥,小麦拔节期每1hm2追施尿素150kg)综合表现最好,小麦株高较常规水肥降低2.33cm,抗倒性明显增强,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每1hm2增产小麦籽粒933.6kg,高出11.37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可在此配方的基础上,结合阜南县土壤供肥情况,适当减磷便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玉米是需肥量较大的高产作物。施肥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约占25—30%的作用。玉米高产需要从土壤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2.22—4.24千克,磷(P5O2)1—1.5千克,钾(K2O)1.52—4.0千克,所以,想要玉米高产,肥料就应当充足,以满足玉米产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大量小麦“3414”田间试验、不同施氮量及不同生育期合理运筹氮肥试验及大田示范、推广验证,确定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土壤供肥量、施氮量和运筹技术,集成了小麦高产及养分高效管理技术体系,为区域小麦土壤诊断、分区施肥指导、精确量化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施肥误区及高产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玉米施肥上的误区1.1肥多水大多打粮。施肥不患多而患不足,现在一些农民在施肥时,总害怕用量不够,而不怕用多。即便施肥多了,他们也认为那是肉烂在自家锅里,并无大碍。肥多水大固然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但使用不当,反而有害。盲目过量施肥,既造成肥料浪费,效益下降,也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获得小麦需肥量、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及肥料利用率等,为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达到绿色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麦作为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及农民的收入。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小麦产量,笔者通过将无畦背种植、全程机械化及水肥一体化、宽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技术模式进行融合,充分挖掘出了小麦产量的三要素潜力,使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创造了连续2年小麦实打亩产超800 kg的青岛纪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笔者结合平度市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模式的生产实践,从苗情、产量构成和氮肥利用效率方面总结了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为提高小麦单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淮阳县土壤养分状况及小麦施肥存在问题,根据小麦需肥规律与营养特点,提出小麦高产施肥培肥地力、施肥原则、前氮后移、根外追肥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小麦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种植新模式的集成示范与推广普及,本文结合商丘地区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各时期的管理要点、技术难点及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从合理整地、科学播种、出苗期管理、分蘖越冬期管理、返青拔节孕穗期管理、开花结实期管理、适期收获7个方面对每一环节管理目标、管理要点和判断标准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提高农户小麦种植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为小麦抗逆高产栽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东北地区高产、超高产春玉米在养分投入量和投入方式方面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要获得11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郑单958的适宜密度在5.5~6.5万株/hm2,先玉335的适宜密度为6.5~8万株/hm2,有机肥20~30 t/hm2,施肥量应为N 200~240 kg/hm2、P2O5 67~100 kg/hm2、K2O 67~100 kg/hm2、ZnSO4.7H2O 15~2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寒半干旱区春小麦田施肥及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高寒半干旱区中壤质草甸粟钙土农田施肥及水肥耦合效应明显,氮磷合理配施增产58.5%~74.9%,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8~2.49kg·mm#+(-1)·ha#+(-1)。供水量230~350mm下氮磷配施改善了地上部生物学性状,且以供水量350mm N120P60最佳,但水分是限制春小麦生产力的主导因素,而土壤养分次之。供水量290mm N120P120处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达7.69kg·mm#+(-1)·ha#+(-1),供水量350mm N60P120氮肥利用率最高,籽粒和地上部植株分别为38.95%和68.80%,而供水量290mm N120P60磷肥利用率最高,籽粒和地上部植株分别为15.83%和27.88%,水肥合理耦合有效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增加72.8%、22.6%、8.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提高111.1%、28.1%、6.5%,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新疆干旱区滴灌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对小麦根系时空分布、水分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新春19号’为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灌水量处理(W0:0 m3/hm2、W1:1 500 m3/hm2、W2:4 500m3/hm2、Wck:对照3 750m3/hm2)于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及成熟期对小麦根系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质量等在0~1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土壤含水量最低,小麦耗水量最大;0~20cm是各处理根量值(根质量、根体积、根长密度)的最大层,也是根系活动最为旺盛的区域;土壤水分适宜(Wck)时,表层根量增加;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生长受抑(W2),促使根系活力下降,根系衰亡提前,影响水分的吸收,最终导致水分利用率最低且产量下降;水分亏缺(W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深层根量的增加,有助于干旱条件下小麦根系利用深层土壤的水分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却造成较低的产量;土壤水分严重缺乏(W0),根系吸水困难,对表层土壤根系数量的增加不利,也会导致减产。可见,在水资源相对充沛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Wck处理更有利于实现节水和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限量灌水塌实了土壤,促进了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提高了成穗数,从而提高了产量;配合孕穗期增量灌水小麦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配合拔节期增量灌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次之,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磷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等量施肥条件下,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不足的施氮量和施磷量虽然能提高氮、磷肥的农学效率,但是却明显降低了产量,氮、磷肥的偏生产力变化趋势同其农学效率;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利用率高于滴灌常规施肥3个百分点,钾肥提高4个百分点,滴灌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施肥的6个处理中,处理2(N:P2O5:k2O=6:8:3)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籽粒含氮量较高,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如: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干粒重等得到明显改善,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2.6kg/hm2,增产率为18.8%,小麦品质也表现较好,蛋白总量高达804.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